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婦女癌症
 
陰道鏡檢查
 
臺北榮民總醫院 副院長 吳香達
 
陰道鏡,在1925年由Hinselmann發明,利用光原理將子宮頸放大的顯微鏡,讓醫師可以清楚的觀察子宮頸上皮及血管的變化,藉以診斷是否有不正常病變同時判定病灶之嚴重程度。必要時經由陰道鏡做切片檢查,可以得最精確的診斷,做為治療的依據。

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好發的一種癌症,也佔婦癌病人的百分之八十。由於子宮頸突入陰道,容易檢查,因此在防治子宮頸癌方面,抹片是一種簡單的又方便的篩檢工具。當抹片結果發現不正常時,就要進一步接受陰道鏡檢查,來確定這種不正常的嚴重程度。

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所使用的陰道鏡設備,包括各種倍數之鏡頭,最大能將子宮頸放大至40倍,配合光源及濾鏡之作用,可以清楚的檢查子宮頸。陰道鏡並且可以以連接影像系統、照像機、光碟系統,記錄病灶的狀況,做為以後追蹤比較之用。也可以在檢查的同時,讓受檢病人了解自己的情況,避免不必要的疑慮。

檢查的過程

陰道鏡雖然是屬於內視鏡的一種,但它並不像一般的內視鏡,例如胃鏡、大腸鏡等,需要把鏡子直接伸到人體內進行檢查。它在身體外就可對準子宮頸進行檢查。因此,接受陰道鏡檢查的病人,事先不須禁食、不須灌腸、不須剃毛、更不須麻醉。檢查時,病人如同在門診一樣,醫師用俗稱鴨嘴的陰道窺視器將陰道 撐開,使子宮頸顯露出來。接著,醫師將陰道鏡的鏡頭在身體外對準子宮頸,透過放大效果來確定子宮頸的病情。為了明瞭病灶的嚴重程度和範圍,醫師可以用不同的溶液,如生理食鹽水、冰醋酸、碘溶液等,抹在子宮頸上以利判讀。在塗抹冰醋酸時,病人會有輕微的酸、涼的感覺,但十分短暫。

當陰道鏡檢查發現有問題時,必須進一步做組織的切片。這種在陰道鏡下進行的切片程序,所來取的組織標本並不大;所以病人不須麻醉,傷口很小,過程短暫,只有一點輕微酸痛。此外,在某些狀況下,還需要做子宮頸管括搔術,刮取子宮頸內管的少量組織標本。這個過程也不需要麻醉,病人也只感覺輕微酸痛,時間過程短暫。

全部的檢查時間,因病情不同而有長短,一般約在5-6分鐘之內可完成。所以,陰道鏡檢查並不是一項可怕、痛苦的檢查。患者只要放鬆心情就可以順利的完成。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