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人道救援4/想起自己的小舅 醫師伸援與莉娜一起努力

2020-06-11 18:28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

莉娜(左)回診時,每次都有TIWA的翻譯(中)陪同,讓醫師顏秀如(右)更了解莉娜的面臨問題。主治醫師:榮總兒童醫學部顏秀如醫師。記者楊雅棠/攝影

莉娜(左)回診時,每次都有TIWA的翻譯(中)陪同,讓醫師顏秀如(右)更了解莉娜的面臨問題。記者楊雅棠/攝影

今年23歲的莉娜從印尼小鎮初次來到台灣擔任家庭看護,分擔家庭壓力,不料卻罹患「再生性不良貧血」,須盡快做骨髓移植,而治癒的最大機會是兩個年幼妹妹飄洋過海來台配對。

 

然而適逢防疫期間,國門嚴守,但在民間團體、立法委員、台印兩國相關部門人員以及收治莉娜的台北榮總努力下,6月2日這天,莉娜的媽媽和妹妹三人終於順利來台。其中,莉娜的主治醫師顏秀如是重要推手。

 

一開始莉娜是去年10月發現生理期流血不止,持續20幾天才緊急就醫並住院輸血。但當時僅判定「疑似」再生性不良貧血,還未確診,勞工局和仲介就急著要遣返莉娜。

 

所幸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發現此個案,且找到願意幫莉娜確診的醫師,也就是北榮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顏秀如。

 

由於面對莉娜,不僅是確診這麼簡單,後續衍伸的醫療相關問題,包括醫療費用、骨髓移植配對,甚至每次回診的翻譯溝通,每一個關卡都讓許多醫師打退堂鼓。但顏秀如不僅為莉娜做詳細的診斷,也幫忙搜集各項資料,協助莉娜申請家人來台。

 

之所以這麼願意幫忙,或許與顏秀如的小舅在中學時期便因為這個疾病而過世有關。顏秀如說,過去曾聽母親說過小舅因為再生性不良貧血,必須一直買血、輸血;但儘管一直輸血也無法治癒這個疾病,後來不幸過世。

 

但顏秀如表示,隨著醫療進步,再生性不良貧血已有機會透過骨髓移植治癒,因此當她看到莉娜還這麼年輕,再回想到自己的小舅,便覺得「難道要放棄治療讓莉娜等死嗎?」

 

除了自身經驗,顏秀如表示,因為深受TIWA的感動。她說,當莉娜被TIWA帶到診間時,因為看到團體裡的人想盡各種方式協助莉娜解決問題,不僅帶來通譯、幫忙籌錢、處理各項手續。

 

「我以前都不知道有人,會為了另外一群人這麼努力」,因此顏秀如決定也「一起努力」。

 

由於顏秀如過去曾接過自越南來就診的病人,因此了解外籍病患可能面對骨髓配對問題,也知道國際醫療行政流程可能面臨的難關。有了心理準備,因此與院方請求協助、與行政部門溝通時,顏秀如在提供給相關部門的文獻、資料上也都盡力準備齊全,以加速救援腳步。

 

而看診時最大的難題—「語言障礙」,好在也有TIWA每次都有專人和翻譯陪同,省卻不少時間。

 

顏秀如說,莉娜現在情況還算穩定,五歲的妹妹也和莉娜配對成功。接下來就等妹妹新冠肺炎檢疫隔離期滿,便可開始著手進行骨髓抽取和移植的手術,並持續觀察後續是否有排斥與感染情形,希望一切順利。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629498)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