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性膿皮症之治療 |
楊子涵 1 陳奇良2,* 1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 2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師二級藥師 |
*通訊作者:陳奇良 通訊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201號 電子郵件:clchen3@vghtpe.gov.tw |
摘要 |
壞疽性膿皮症 (pyoderma gangrenosum, PG) 為一種罕見非感染的嗜中性球發炎性皮膚病,典型病灶為伴隨劇痛的壞死性潰瘍,常發生於下肢,目前有五種類型:潰瘍型 (ulcerative) 、膿皰型 (pustular)、 水泡型 (bullous)、 增殖型 (vegetative) 與口腔周圍型 (peristomal),半數的病人合併有系統性疾病。治療此類病患時須考量疾病類型、病灶嚴重程度及合併症的有無,選擇合適的傷口照護方式、局部藥物及全身性作用藥物。局部治療發炎反應時可使用高效度類固醇藥膏如clobetasol propionate或tacrolimus藥膏;治療感染時可使用silver sulfadiazine藥膏。大部分壞疽性膿皮症病患須使用全身性作用藥物以抑制免疫發炎反應,首選為類固醇與cyclosporine,依病情可搭配其它輔助性藥物包括白血球細胞功能抑制劑如colchicine與dapsone、抗生素如minocycline、生物製劑如infliximab及免疫抑制劑如mycophenolate、methotrexate及azathioprine。 |
關鍵字:壞疽性膿皮症 (pyoderma gangrenosum, PG)、發炎性腸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Prednisolone、Daps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