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瓣膜性心臟病|台北榮總》TAVI手術存活率世界第1 首採局部麻醉、創6種植入途徑

發佈日期:
發佈者:tavi2229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4703

瓣膜性心臟病|台北榮總》TAVI手術存活率世界第1 首採局部麻醉、創6種植入途徑

2022/05/01 · 作者 / 鄧桂芬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282期

 

能以局部麻醉施行TAVI手術的團隊,全台非北榮莫屬,他們還創下術後存活率世界第一的紀錄,是怎麼辦到的?

「醫生,謝謝你!」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心臟外科恢復室內,一名阿嬤緊握著醫師的手不斷道謝。若沒特別說,看不出阿嬤在2小時前剛接受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手術)」,由導管瓣膜團隊將她從鬼門關前救回來。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高齡殺手,如果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後只用藥物治療、沒接受瓣膜置換手術,病人1年死亡率達50%、5年存活率更趨近0。根據統計,75歲以上的長者3.4%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然而,過去僅能採行外科開心手術置換瓣膜,身體較虛弱的年長者經常撐不過去。2002年,法國首先嘗試TAVI手術,優點是不必讓心臟停跳,9成以上是透過股動脈植入,傷口非常小,手術過程也僅傳統手術的一半,3~5天就能康復出院,是老年病人的福音。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教授陳嬰華2008年到美國開會時,她發現TAVI成為全球治療瓣膜疾病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式手術,「那時我心想,是時候引進台灣了。」

 

手術風險大幅降低 減少住院天數及死亡率

陳嬰華返台後向醫院報告,並和心臟外科張效煌醫師組成台灣第一個導管瓣膜團隊。2010年3月,北榮導管瓣膜團隊向衛生署(今衛福部)申請人體試驗通過,5月完成台灣第1例手術。至今已完成300多例TAVI手術,最老的病人高齡101歲。

 

值得一提的是,北榮2013年率先全台以不必插管的局部麻醉進行手術,讓血壓更穩定,能縮短住院天數並降低死亡率。同時,團隊也使用經皮血管縫合器,將手術傷口縮小至幾乎看不到,大大減少出血量,病人第2天就可下床走路。

 

不只如此,北榮還領先全亞洲使用6種瓣膜植入途徑。陳嬰華指出,常見的手術途徑包括①股動脈②鎖骨下動脈③心尖④升主動脈,其中經股動脈做手術死亡率最低是第1選擇。但是,仍有10~15%病人會因股動脈過細、過彎或狹窄,硬推導管會捅破血管、造成大出血。針對無法透過股動脈和鎖骨下動脈手術的患者,北榮領先全亞洲使用經⑤頸動脈及⑥腹部主動脈2種植入途徑,讓病人都能成功植入瓣膜。

 

各院手術經驗參差不齊 動刀前應多方打聽

「我們的TAVI手術在全球絕對做得最好!」陳嬰華能如此自信,是因北榮執行TAVI手術近5年來術後死亡率僅0.6%、嚴重血管併發症為0%、術後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機率則為1.9%,皆低於歐美國家,為先進國家的佼佼者。由於手術成績保持領先,加上發表20餘篇相關論文獲刊於國際著名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北榮導管瓣膜團隊多次受邀至多個醫學會進行示範手術,並於國內外20家醫療院所進行教學指導,2018年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

 

TAVI手術原本自費要價100多萬元,不過2020年2月起健保有條件給付,因為費用親民許多,手術案例也大幅增加,更多醫院也願意投入,目前全台共計有23家醫院可執行TAVI。

 

陳嬰華坦言,目前TAVI手術各醫院經驗參差不齊,有的醫院1年僅做不到5台手術。有需求的民眾建議多方打聽,透過手術過的病人口碑有機會知道醫療團隊的技術好不好。心臟科主任林彥璋則建議,可先了解各醫院的TAVI手術品質,例如是否獲得醫策會頒發的SNQ認證是反映手術的品質指標。目前全台有3家醫院獲得,包括北榮、台大和振興醫院。

 

健保全額給付TAVI手術3大對象

1. 80歲以上民眾

2. 高風險手術民眾:例如有肺氣腫、肝硬化、曾在胸腔做過癌症放射治療的病人等

3. 曾動過心臟手術:例如曾做冠狀動脈繞道術或曾置換過1次瓣膜但又退化的病人等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