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許金德紀念基金會捐助本院千萬基金 支持年輕人憂鬱症研究治療及自殺防治計劃

發佈日期:
發佈者:管理者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213

有鑑於近二十年來臺灣年輕人憂鬱症比率愈來愈高,財團法人許金德紀念基金會特別捐贈臺北榮總千萬基金,支持「年輕人憂鬱症研究治療及自殺防治計劃」,捐贈儀式今(9/26)日上午於臺北榮總舉行,由仰德集團許育瑞總裁代表捐贈,陳威明院長代表受贈。陳威明院長特別致贈瀕臨絕種珍貴野生動物「臺灣石虎」瓷盤,象徵許育瑞董事長為企業界難得的慈善家,並親自提字「造福病患 嘉惠北榮」,另贈送特製木牌感謝湧泉之恩。

陳威明院長表示,這份善的循環從仰德集團創辦人許金德老先生捐贈臺北榮總惠眾基金開始,幫助弱勢窮苦的病人,許育瑞總裁延續爺爺這份愛心,持續捐贈臺北榮總各項軟、硬體,再把對家人的愛,擴大為對所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大愛。陳威明院長特別指出,近期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當中,臺灣前20名中, 臺北榮總就佔了6位,而精神醫學部就入選蔡世仁教授及陳牧宏科主任2位,成就卓越。陳威明院長感謝許董事長對臺北榮總的信任與支持,並期勉精神醫學部要更努力,為臺灣憂鬱症治療與及自殺防治貢獻心力。

精神醫學部白雅美主任說明,這一千萬善款是臺灣精神醫學史上最大一筆的捐款,是重大里程碑。依據健保署的統計,臺北榮總每年治療多達6500位憂鬱症患者,是全國最多,15位主治醫師就有4位入選全世界2%頂尖科學家,臨床及研究成就深獲肯定。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特別成立「情緒精準治療中心」,讓憂鬱症患者在舒適、有隱私性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這筆善款將嘉惠不只臺北榮總,而是全臺灣的精神疾病患者。

白雅美主任表示,許金德紀念基金會捐贈的一千萬元善款,將用於發展年輕人自殺風險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預測模型,期能及早在臨床上發現高風險個案,進而以大腦功能失調機轉向個案解釋接續治療策略,以增進治療動機,並將規劃購置機器人手臂,以求更精準定位病灶,提升腦神經刺激治療的效益,希望為台灣憂鬱症治療及自殺防治建立重要的防線,積極幫助無助的年輕病人及時走出幽谷。

近二十年來臺灣年輕人自殺死亡率飆升超過兩倍,從每十萬人約4人至去年增加至約每十萬人有11人,年輕生命逝去不僅是國家社會的損失,更是家人難以承受之痛。許多自殺意圖是非常隱性的,在年輕人更為幽微,不幸的是,在台灣諸多因素讓年輕人對於憂鬱症狀與自殺意向選擇壓抑和獨自面對,進而延遲向外求援的時間與機會,增加自殺死亡風險。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醫師多年經驗發現,多數年輕人並不認為自殺症狀是大腦功能失調,反而多半以自責或是各種心理壓抑機轉來解釋,此心理認知現象造成延遲治療。我們的臨床經驗顯示:若是能儘早讓年輕人知道自殺症狀是大腦功能失調而非個人怯懦,就能提升年輕人尋求治療的意願,進而大幅降低潛在的自殺風險。

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長期致力於青少年與年輕人憂鬱症及自殺防治工作,過去五年完成全亞洲唯一針對年輕人憂鬱症合併高度自殺風險的低劑量ketamine靜脈滴注臨床試驗,發現治療後自殺風險和意念顯著下降,臨床療效與療效大腦機轉之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重要醫學期刊,獲得各界重視與肯定。更專注於難治型憂鬱症的治療,其中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已於2018年4月通過食藥署核可,用於治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另取得以腦波輔助評估憂鬱症嚴重度、頑固性及自殺預測之專利。美國FDA於2020年通過鼻噴esketamine治療憂鬱症合併自殺症狀的適應症,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亦參與台灣的上市前研究。上述多種憂鬱症及自殺治療模式已在「情緒精準治療中心」進行,研究團隊並持續進行精神疾病大腦功能研究,近年導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發展精神疾病診斷預測模型和憂鬱症治療反應預測模型。
    
財團法人許金德紀念基金長期支持臺北榮總,並捐贈所屬惠眾基金會,已故許金德先生就是惠眾的創始人之一,基金會旨是濟助在臺北榮總卻無力負擔醫療費用之貧困患者。這個使命持續傳承發揚,更結合仰德集團資源支持臺北榮總的各項醫療研究、醫護所需物資設備等不遺餘力。

許金德紀念基金會捐助北榮千萬,支持年輕人憂鬱症治療研究,防治自殺(右起 陳威明院長.許育瑞總裁)

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