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長效針劑之臨床應用與安全性評估 |
陳靖文1 鄒嘉玲2,* 1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 2,*臺北榮民總醫院藥學部師二級藥師 |
*通訊作者:鄒嘉玲 通訊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201號 電子郵件:clchou6@vghtpe.gov.tw |
摘要 |
抗精神病藥品為治療情緒及精神相關疾病主要用藥,其中口服第二代抗精神病藥 (second-genertion antipsyhotics, SGAs) 較第一代 (first-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FGAs) 廣為用於急性或慢性控制思覺失調症及雙相情緒障礙症。然而,精神患者常因遵醫囑性不佳致使疾病反覆復發。為增進病人服藥順服性,長效抗精神病針劑 (long-acting antipsychotic injection, LAIs) 順勢發展而成為臨床選擇之一。LAIs製程包括製作depot緩釋劑型,另也運用微晶技術 (microcrystalline technology) 或結合鹽基 (如pamoate、palmitate) 合成。LAIs藥物動力學以flip-flop呈現,藥品肌肉注射後會於1-4週期間達到適當血中濃度,有效預防復發。FGAs-LAIs有 haloperidol decanoate、flupenthixol decanoate,副作用二者無顯著差異,常見嗜睡、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靜坐不能、口乾等。SGA-LAIs包括risperidone microspheres、paliperidone palmitate、olanzapine pamoate、aripiprazole depot及aripiprazole lauroxil。臨床實務發現SGA-LAIs療效與上市前試驗結論並非完全一致,治療反應有此差異,其中因素歸咎於安全性。Olanzapine pamoate體重上升、血脂及血糖等代謝性問題與劑量呈正相關,另意外發現有注射後譫妄鎮靜症候群 (post-injection delirium/sedation syndrome, PDSS),法規機關因而強制要求注射olanzapine pamoate後需臨床觀察3小時,才能讓病人離開。Risperidone LAI與paliperidone palmitate副作用除泌乳素過高、EPS、體重上升、心血管事件如心律不整等外,亦可能會惡化精神症狀及自殺風險,近年日本報導指出施打paliperidone palmitate而死亡案例攀升至21人,報告指出死亡個案在使用該藥前都有合併其他抗精神病藥,縱使尚無法釐清死亡率升高現象是否歸因於該藥,藥廠仍於仿單加註警語提醒醫療人員。Aripiprazole LAI為新興產品,惟其機轉屬於D2部份致效劑 (partial agonist),故影響泌乳素、血糖、血脂比例較低,然而長期使用仍有體重上升、精神症狀、EPS等問題需克服。安全性與耐受性一環往往為精神病患服藥順從性不佳原因之一,若具完整不良反應分析,也能協助醫師在解釋用藥利益與風險更能全方位評估。再者,SGA-LAIs藥價皆遠高於FGA-LAIs,研究LAIs臨床療效與藥物經濟學之間的關係刻不容緩。 |
關鍵字: 抗精神病長效針劑 (long-acting antipsychotic injection)、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安全性 (safe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