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胃食道逆流可透過精準診斷儀器檢查找到病因

發佈日期:
發佈者:ecdt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2254

食道逆流分為典型和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就是最普遍的火燒心;非典型的症狀會有喉嚨有異物感、慢性咳嗽、氣喘等等。近年來,國際推出標準的胃食道逆流診斷的共識,建議藉由以下的儀器包含,傳統胃鏡,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Bravo(96小時食道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更能精準的檢測出患者的發病位置和原因,但目前台灣仍多停留在傳統胃鏡檢查,本中心主任暨臺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醫師,在2021年12月27日,透過全國各醫院專家共同聯名記者會中呼籲,國際標準診斷已經行之有年,臺灣應參照國際標準,透過更精準的診斷,才能有對應的治療,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根據國健署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人數逐年增加,主要以50歲到59歲最多,若沒有及時正確治療,可能影響生活工作品質,少數患者會演變成食道化生,及可能產生早期食道癌風險增加。目前臺灣胃食道逆流檢查方式主要是胃鏡檢查,但此種檢查方式僅能檢測出20%左右的患者,大多數患者可能會因此延誤正確診斷,進而影響治療的成效,病情因而加劇。

臨床上,我們可以藉由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評估食道蠕動功能,曾有位54歲女性長期食物逆流,合併吞嚥困難,嚴重影響生活,照過胃鏡賁門沒有發炎,也沒有鬆弛,長期被當作胃食道逆流治療,效果不佳。透過此種HRM(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就可發現,患者罹患的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導致食物堆積於食道而倒流。而MII-pH(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將調簡組抗測是導管經由鼻孔置入食道內,臨床上可用於評估在服用標準劑量的制酸藥物後,胃食道逆流症狀仍然持續的患者。目前這兩項國際標準診斷工具也已經有健保給付。近年來,Bravo(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可用於無法忍受或不願接受前述導管式酸鹼檢查之患者,此檢查需借助胃鏡將膠囊定位在遠端食道,而且將檢查時間拉長至96小時,可提高準確性一至兩成,受檢者仍可正常生活、飲食,一周後膠囊會自動排出體外,但此項檢查目前健保尚未給付。

本中心王彥博主治醫師並指出胃食道逆流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生活習慣調整與胃酸抑制藥物治療。此外,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與臨床研究發展中之內視鏡逆流治療亦是治療的選項。但根據國際上的規範,對於少數頑固型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患者,在考慮進行侵入性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前,一定要經過上述三種精準診斷,必要時,還需會診精神科醫師排除壓力導致的臨床症狀,經過嚴謹的評估後,才可進行手術。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具備此三種先進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檢查設備,可以為您精準檢查評估出困擾您症狀的病因,更可進一步做有效的治療。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