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原血液腫瘤科)沿革
政府為照顧退除役軍人於民國47年仿照美國,在台北石牌地區成立了台灣榮民總醫院,內設內科部,內科部內又設立了血液科,第一任主任由在美國受過完整血液學訓練的黃天賜醫師擔任,負責血液相關疾病的診治並同時負責國防醫學院學生的教學及臨床見、實習工作。初時在設備、人員及經費方面等均稍嫌不足之下,在黃天賜主任及醫院當局的重視和支持下,科務蒸蒸日上。民國63年國立陽明醫院成立,奉政府核訂榮民總醫院為陽明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血液科同時負責國防及陽明兩所醫學院學生的教學及臨床見、實習工作,民國67年黃天賜主任為配合醫院的專勤制度,申請退休由楊吉雄醫師繼任主任,黃天賜仍被倚重為血液科的專任顧問,繼續為血液科的臨床及教學業務奉獻己力。民國72年時任內科部主任的姜必寧醫師,有感於癌症已成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且先進國家皆已將腫瘤科視為一獨立的內科次專科部門,因此在內科內部成立腫瘤科,聘請由日本崗山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回國在血液科擔任主治醫師的陳博明醫師擔任主任,初時因國人尚無腫瘤科的觀念,且對癌症仍處於悲觀的時期,因此蓽路藍褸,工作相當不易,但陳博明主任憑著過人的毅力及獨到的手腕,逐漸打開腫瘤科的業務和名氣,再加上民國76年至79年政府委由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推動相關的腫瘤內科發展訓練計劃,而同年血液科楊吉雄主任則因個人生涯規劃問題,請調至新成立不久的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科工作,血液科主任則由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科的鍾來如醫師擔任,但鍾主任不幸於民國76年因病去世,遺缺由時任高雄長庚醫院血液科的林重慶擔任,林主任因個人因素於民國83年辭職赴美,由何照洪醫師繼任主任。但腫瘤科則持續由陳博明主任領導,不但先後成立骨髓移植小組、骨髓移植病房,更先後擴充病房達近百床位,也增加科內主治醫師人力至8名,使得腫瘤科的聲譽鵲起,不僅在臨床、教學等方面有相當好的口碑,更在研究發展上獲得各方的嘉許。民國94年醫院為進行業務行政革新工作,因此奉命研議,自民國94年11月起血液及腫瘤科兩科合併,由陳博明擔任合併後的主任,繼續為國人同胞負責血液腫瘤相關疾病的診治工作,並擔任陽明大學醫、牙、醫技等學生的教學見、實習工作,和配合醫院卓越發展的策略在研究發展上繼續前進!
歷年重要事紀:
Ø 民國四十七年台灣榮民總醫院建院,設內科部血液科,第一任主任黃天賜醫師
Ø 民國七十二年: 日本岡山大學醫學博士陳博明主任籌劃設立腫瘤科
Ø 民國七十三年: 國內首例異體骨髓移植
Ø 民國七十六年: 推動腫瘤內科發展訓練計劃
Ø 民國九十五年:血液科及腫瘤科兩科合併為血液腫瘤科,陳博明教授擔任主任;原血液科周永強、徐會棋、高志平及余垣斌醫師加入,辦公區集中在思源樓一樓,病房集中在坐落於思源樓後方的(舊)長青樓
Ø 民國九十六年:陳博明主任昇任第六任內科部主任
Ø 民國九十七年:輸血醫學科曾成槐主任轉任第二任血液腫瘤科主任,同時邱宗傑醫師昇任輸血醫學科主任
Ø 民國一0二年:配合組織再造,於同年十月更名為血液科,病房也集中於長青樓。
Ø 民國一0四年三月十六日:楊慕華榮昇血液科主任
Ø 民國一0四年十一月一日:劉俊煌主任轉調血液科主任,楊慕華主任轉調腫瘤醫部藥物治療科主任,而原血液科顏厥全、趙大中、鄧豪偉、陳明晃、張牧新、劉峻宇及洪曼馨醫師同時轉調腫瘤醫部藥物治療科
Ø 民國一0七年一月一日:高志平副教授榮昇血液科主任
Ø 民國一0七年三月八日:蕭樑材副教授榮昇血友病整合治療中心主任
Ø 民國一一一年五月廿日:血液科病房遷入坐落於中正樓右側方的(新)長青樓
Ø 民國一一一年六月三十日:蕭樑材副教授6月30日起榮任血液科主任
Ø 民國一一一年七月一日:劉嘉仁副教授榮昇血友病整合治療中心主任
病房範圍:共115床,包括健保床(雙人)74床、單人床19床、正壓病房10床及骨髓移植隔離病床12床。
長青樓:
C079 健保床(雙人)10床;
C089 單人床8床;
C099 單人床10床,健保床(雙人)40床;
C109 骨髓移植隔離病床8床、正壓病床10床、健保(雙人)24床;
C119 單人床1床。
舊核醫大樓:
E035 骨髓移植隔離病床4床。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