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失智症 – 解開失智症的枷鎖
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 黃正平醫師
失智症主要為老年期發生智能降低而引起社交及職業活動障礙,病程表現可能為漸進性或停止維持現狀,基本病變為廣泛性腦組織受損而造成不可逆的結果。
老年期失智症的真正原因不明,但可能和基因遺傳有關,其特徵為中樞腦神經組織產生退化現象而形成腦組織萎縮。此外,一些危險因素如高齡、有家族疾病史、曾有腦傷過(包括腦中風)等,在老年期較易發生失智症。病患在發病前之人格、智力及教育程度和失智之嚴重度頗有關係,如病患發病前人格正常,智力及教育水準高,則產生失智症及精神並症狀較輕,反之則較重。
老年失智失智症之主要症狀為認知功能退化包括有記憶力,抽象思考能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之障礙及人格的改變,有些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障礙症狀。記憶力障礙是老年期失智症最早出現的症狀,在較輕度的失智症發生時,僅有立即記憶及最近記憶之損傷,病患常常忘記日常的事物,常需要別人提醒好幾次才能記住,到了進一步較嚴重的失智發生時,病患可忘記朋友的姓名,電話號碼,方向等,且常因別的事分心而忘記返回去完成未做完的工作。失智症到了最嚴重的時候,病患記憶力的損傷也最厲害,病患對於家屬親人的姓名都叫不出,有時甚至連他自己的職業,畢業的學校,生日都會忘掉。其次病患對一些抽象思考的格言或寓言,無法做解釋,同時對兩件有關聯的字或事物也無法分別它們的異同點(例如M和W, p和b等,或貓或狗之異同點病患無法做正確的回答)。此外病患也喪失對於判斷力及衝動能力的控制,其可表現出不重視個人衛生及儀表,對傳統的社交禮儀也漠不關心,亂投資做生意(以前做事很小心的商人,現在不顧一切的冒險投資),有時有些病患亂拿商店的東西而不考慮後果。對於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失智病患也不清楚,最早開始對時間,特別是日期,以後對於地點也摸不清,病患時常迷失,要警察或家人才能找回來,到最後嚴重的失智連家人都會不認識。在計算能力方面,失智病患也有缺失,如病患為一生意人會常把賬目計算錯誤,病患如是家庭主婦,則買菜常給錯或找錯錢。最後病患會出現人格的改變,這種人格的改變,主要是病患的病前人格的特性予以加強或改變所致,如病患發病前的人格就是比較敏感,多疑,出現失智症後,這種特性予以加強而表現出是一種妄想狀態的精神病症;又如病患病發前的人格是很節省、不浪費的人,病發後把原有的人格完全改變,反而變得隨便花錢,沒有節制;或以前的人格為很拘謹保守的人,發病後行為則變得很隨便,甚至對異性有不禮貌的行為出現。這些都是人格改變得結果,這種改變常使家人認為病患不像他自己,好像便了一個人一樣的感覺。除了以上主要的症狀外,病患還可出現一些對位及成就很高的病患,此時會產生憂鬱現象等,另外有些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如被偷妄想,常懷疑自己東西被別人偷走,嫉妒妄想,懷疑配偶有外遇,被害妄想,被拋棄妄想,幻聽,幻視錯認症狀把配偶認錯他人,把自己的房子認為他人的,錯認鏡中的自己是他人等。
許多人將老人失智與「記憶力不好」畫上等號,記憶力不是唯一鑑定指標,還得評估其處理金錢、搭乘交通工具、購買、做家事、打電話、吃藥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是否出現退化現象,才符合「失智」;不過,這些指標的基準,因人而異,必須跟患者過去的能力做比較,才知道品質是否下降。
治療失智症,強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把常見的徵兆,編成幾句順口溜:「近的記不住,舊的一直講」;「躺著睡不著,坐著打瞌睡」;「到處漫遊走,出門就迷路」;「東西一不見,直覺被偷走」;「問話重覆說,行為反覆做」;「情緒欠穩定,憂鬱最早現」;「當面對質問,謾罵攻擊出」提供家屬參考。
失智症初期,記憶力衰退不是最重要的參考值,精神症狀常常會先出現,最常見的就是「遭竊」及「被偷」心理,伴隨著記憶力漸漸衰退,找不到東西就懷疑是別人偷的,更容易養成藏東西的習慣,尤其是錢;常常疑神疑鬼,使得患者容易發脾氣,與照顧者起衝突,臨床上遇過患者家屬老是抱怨外傭手腳不乾淨,家屬連續換了10名外傭照顧,都得到同樣答案,後來才發現問題是出現在病患本人身上。
此外,「妒嫉」與「被害」的想法,也是失智症初期常見的精神症狀,這些想法可能交互出現,比如同時出現遭竊與被害的心理,當老年人第一次出現這些症狀,就該就醫檢查。不過,多數家屬趨向緩和的處理方式,把這些症狀當作老人家一般的情緒反應,多數忍耐,也有人善於處理與老人的溝通,因此反而淡化了就醫的急迫性,因此,到醫師處理時,往往已經是中度以上的病情了。
患者不易被早期檢查出,與家屬失之警覺有關,患者能力出問題,但不等於不會做,他們往往要求旁人代勞,比如婆婆以「走不動」為由,請媳婦幫忙提款,掩飾她失去這項能力的事實,而家屬往往認為「老了就是這樣」,加上精神病被汙名化,家屬寧可優先去看神經內科或家醫科,錯過讓老年精神科治療先機;此外,家屬過度保護,反而加快老年退化的速度。
阿滋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目前多半利用認知促進藥物如愛憶欣,憶思能及利憶靈等配合抗精神病藥物,可減緩其攻擊、迷路、日夜顛倒等精神行為,情緒也能獲得控制。
目前對失智症仍無特效藥,藥物以精神行為治療為主,但也只有中等改善的效果,不過臨床發現,改善攻擊、妄想等行為症狀後,患者合作度也變高,大幅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本來失智症患者的表情多木然,治療之後開始有表情,對家屬是很大的鼓舞,照顧品質提升,延後送安養院的時間。
過去治療失智症藥物有三種,都是乙醯膽鹼抑制劑(包括愛憶欣,憶思能及利憶靈),8~12周就能有效改善認知功能,不過都針對輕、中度的阿滋海默症,目前有一種在歐美已普遍使用的新藥Memantine,對腸胃造成的副作用小,不會有過去容易噁心、食慾變差的情形,可以用來治療中重度以上的患者。
除了用藥,可讓患者善用剩餘的腦力,包括聽音樂、養寵物、種花等行為療法,從早到晚照顧的患者,往往退化更快,因此,一定要保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多多安排活動。
儘量別改變病人的生活環境,舉例曾有家屬搬家時,把家具全部更新,結果患者病況馬上大壞。他表示失智症患者失去學習能力,很難適應新環境,因此若不得已要改變他熟悉的環境,最好維持基型態、佈置,以免對患者造成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