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皮膚病灶手術說明
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105年公告之「美容醫學處置(含美容醫學針劑注射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範本」
接受皮膚病灶門診手術之相關疾病診斷說明:
藉由手術切開病灶處皮膚進行腫瘤切除或切片檢查。
手術目的與效益:
- 切除腫瘤或病變組織。
- 取得疑似病變之皮膚組織切片進行病理組織檢查,以做為後續治療之依據。
執行方法:
- 醫師會先在手術部位做皮膚消毒並施行局部麻醉;切開病灶處皮膚後進行腫瘤切除或取得疑似病變之組織,再將傷口縫合。
- 手術時間依病情而異,一般約需20至60分鐘。手術過程中需全程平躺,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手術結束時護理人員會協助病人包紮傷口,並觀察有沒有出血現象。
可能併發症與發生機率及處理方法:
(沒有任何治療是完全沒有風險的,以下所列的風險已被認定,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些醫師無法預期的風險未列出)
- 疼痛:因每個病患對疼痛感覺不同而異。一般疼痛程度為輕微且短暫的。
- 瘀血或血腫:適當的壓迫穿刺傷口止血,瘀血或血腫發生率約在2-3%。
- 手術區發炎、感染:感染發生率約2-3 %。必要時需要打開傷口換藥或手術清創及抗生素治療。
- 局部麻醉藥過敏、休克。
- 傷口癒合不良甚至不癒。
- 手術疤痕明顯、外觀嚴重醜型、疤痕增生或蟹足腫,造成癢、痛及疤痕醜形。若一旦發生很難治療。
- 腫瘤切除不完全或復發。
- 局部麻木或感覺異常。
- 頭皮手術手術處禿髮。
- 其他偶發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替代處置方案:
- 緩解皮膚下腫瘤病灶病痛:可用粗針抽吸引流囊腫性病灶,但易復發且對有實質性組織腫塊無效。
- 確認病灶病理型態:唯有透過切除或切片方式才能取得組織病進行病理化驗。
未處置之風險:
無法確認病灶之組織型態及病理診斷,無法正確建立的治療計畫。
術後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
- 疼痛:因每個病患對疼痛敏感度不同而感覺各異。一般而言,疼痛程度為輕微且短暫的。
- 瘀血或血腫:藉由確實的壓迫傷口,瘀血發生率小於5%,血腫發生率小於1%。
其他補充說明:
- 每次手術發生之費用,均以當次手術為限,如須再次手術或後續治療時,費用將另行採計。各項費用之收費項目及金額,均已明確告知。
- 此手術非屬急迫性質,不於說明當日進行,應經充分時間考慮後再決定施作與否。
- 有抽菸者,最好請先戒菸一個月,因抽菸會抑制血流到皮膚,影響傷口癒合。
- 若有服用抗凝血藥物者,請先和您的醫師討論後,停藥一~二個星期,以免造成凝血異常,影響傷口癒合。
- 有下列情形,請主動告知醫師:
1. 有血液凝血功能不良傾向。
2. 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等慢性疾病。
3. 有疤痕增生體質。
4. 正在使用阿斯匹靈、維他命E、可邁丁(Warfarin)等影響血液凝固的藥物。
5. 有抽菸、喝酒習慣。
6. 有藥物過敏。
7. 過去曾接受手術。
參考文獻: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8th ed. 2012.
線上預約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