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削骨手術說明

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105年公告之「美容醫學處置(含美容醫學針劑注射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範本」

 

接受削骨手術之相關疾病診斷說明:
國字臉或顴骨高聳為顏面比例異常的問題。削骨手術為調整顏面骨外形與尺寸的手術,手術的範圍通常包括顴骨與下顎骨。削骨手術藉由截骨手術與內固定的方法,移動並削減顴骨與下顎骨的位置與尺寸,使其達到調整顏面比例的目的。

 

手術目的:
矯正上下顎相對位置,最常見於治療因骨骼異常,無法單靠矯正牙齒來改善的咬合問題,藉由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把骨骼及牙齒一起移動至最理想位置。

 

處置效益:
經由手術,您可能獲得以下所列的部分或全部的效益。但醫師並不能保證獲得任何一項。且手術效益與風險性間的取捨,應由您自主判斷決定。

  1. 趨進正常的顏面比例。
  2. 趨進正常的顏面對稱。

 

可能併發症與發生機率及處理方法:
(沒有任何治療是完全沒有風險的,以下所列的風險已被認定,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些醫師無法預期的風險未列出)

  1. 沒有任何手術是完全沒有風險的,這些風險包括術中、術後可能之暫時或永久性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可能威脅生命。以下所列的風險已被認定,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些醫師無法預期的風險未列出。醫師將會為您解釋這些可能產生的風險及處理方式。

  2. 一般性併發症:
    1. 傷口出血。
    2. 傷口疼痛。
    3. 傷口腫脹。
    4. 傷口感染、癒合不良或組織壞死。
    5. 局部或全身麻醉風險。
    6. 因併發症或手術效果不如預期,必要時需再度手術。
    7. 必要時輸血導致之不適感或感染風險(如愛滋病、肝炎等)。
  3. ※如果您曾接受手術部位放射線治療、正接受或剛接受完化學治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抗排斥藥、或患有營養不良、血液方面疾病、糖尿病、尿毒症、肝功能異常、惡性腫瘤或其他引起抵抗病菌能力降低的疾病等,會提高術後傷口感染的機會;如果您正接受或剛接受完化學治療、長期服用抗凝血藥、或患有糖尿病、尿毒症、肝功能不良、引起血液凝固降低的疾病等,會提高出血的機會;如果您年紀超過60歲、嚴重貧血、患有心肺方面疾病或功能不佳等,會提高麻醉的風險。

  4. 特殊性併發症:
    1. 術中大出血。
    2. 骨頭癒合不良。
    3. 嘴唇及口腔周圍皮膚擦傷。
    4. 下唇及下巴皮膚感覺遲鈍。
    5. 臉頰皮膚感覺遲鈍。
    6. 牙齦麻木感。
    7. 講話不清楚。
    8. 骨內固定器外露。
    9. 臉部組織下垂。
    10. 臉型改變後心理及社會適應的問題。
  5. 罕見重大性併發症:
    1. 骨頭壞死。
    2. 視神經受傷。
    3. 顏面神經受傷。
    4. 臉頰皮膚感覺遲鈍。

 

替代處置方案:
削骨手術乃是調整顏面骨比例的根本治療方式。若要尋求以非削骨手術的方式治療,稱之為掩飾性治療方式。掩飾性治療雖無法完全改正顏面骨的問題,但依舊可以在顏面美學上會獲得某種程度的改善。如果您決定不施行這個手術,請與醫師討論您的決定與進一步的治療選擇。

 

未處置之風險:
削骨手術主要目的在改善外觀,而非為治療疾病不得不進行之處置,患者應審慎評估其風險及效益以決定是否接受手術。

 

術後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

  1. 若有傷口明顯出血疼痛、腫脹、發燒、胸悶胸痛、喘、心悸、頭暈、休克請立即通知醫療團隊診視。
  2. 第一次下床時,務必有人在旁陪伴。
  3. 主要傷口位於口內,術後請依據護理人員指示清潔口腔以免傷口感染。
  4. 術後4至6周內僅能吞食不可咀嚼,在骨骼完全癒合前應避免上下顎受力而位移
  5. 可能發生以下之副作用及併發症:
    1. 臉部腫脹:一般在術後第2至3天最為明顯,1週後就會顯著的改善。術後冰敷臉頰及床頭墊高都可以減少腫脹的程度。完全消腫通常需要三個月左右。
    2. 術後出血與傷口血腫:若腫脹在短時間內持續增加,可能是術後傷口出血,冰敷及傷口適度加壓可減少出血機會。如持續出血不止,可能需再進行手術止血;若血紅素過低可能需接受輸血。少數患者在術後幾周後才出現血腫。
    3. 傷口感染:因手術切口都在口腔內,屬於清潔污染傷口。依美國疾病管制局報告,仍有小於10%的傷口感染率。術後保持口腔衛生、正確的照顧傷口、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都可以降低感染的機會。術後感染的處理,一般需要門診追蹤、服用抗生素。部分情況可能需要抽除蓄膿或是切開引流。少數情況需要住院施打抗生素或是手術清創。       
    4. 嘴唇及口腔周圍皮膚擦傷:因大部分的手術過程都在口內進行,器械進出時可能對周圍皮膚造成表淺的損傷,一般會在1至2週內癒合,通常不會留下疤痕。
    5. 下唇及下巴皮膚感覺遲鈍、牙齦麻木:在手術過程中因為震動及拉扯,即使下齒槽神經沒有損傷,仍有可能產生暫時的麻痺,致術後牙齦麻木、下唇及下巴的皮膚感覺遲鈍。一般在3個月到半年左右會恢復。如果無法完全恢復,一般人在1至2年會適應。
    6. 臉頰皮膚感覺遲鈍:在進行上顎骨手術時非常靠近下眼眶骨神經,可能使神經暫時麻痺,影響到臉部感覺,一般都會完全恢復。
    7. 臉部軟組織下垂:當骨頭切除或是內縮後,對於臉部組織的支撐力也會減少,因而產生臉部組織下垂的情形;可能發生於年紀較大、骨骼位置改變較多或皮膚彈性不足的患者,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整形如脂肪移植等治療來改善。
    8. 臉型改變伴隨心理及社會適應的問題:顱顏部整形重建手術會造成臉型明顯的改變;親友若無法馬上習慣及認同新的臉型,可能對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及社會適應的問題。年紀越大,進入社會越久,人際關係越廣的人,這個問題會更嚴重。所以在手術前與醫師充分的討論、跟家人良好的溝通,做好心理準備及建設,才能減少不必要的困擾。
    9. 牙齦萎縮、牙齒變色及其他口腔病變:少數患者術後出現牙齒及周圍構造異常,其原因尚未明瞭亦無法預防,是否因重建手術直接造成亦無法證實。

 

其他補充說明:

  1. 每次手術發生之費用,均以當次手術為限,如須再次手術或後續治療時,費用將另行採計。各項費用之收費項目及金額,均已明確告知。
  2. 此手術非屬急迫性質,不於說明當日進行,應經充分時間考慮後再決定施作與否。
  3. 有抽菸者,最好請先戒菸一個月,因抽菸會抑制血流到皮膚,影響傷口癒合。
  4. 若有服用抗凝血藥物者,請先和您的醫師討論後,停藥一~二個星期,以免造成凝血異常,影響傷口癒合。
  5. 有下列情形,請主動告知醫師:
    1.     有血液凝血功能不良傾向。
    2.     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等慢性疾病。
    3.     有疤痕增生體質。
    4.     正在使用阿斯匹靈、維他命E、可邁丁(Warfarin)等影響血液凝固的藥物。
    5.     有抽菸、喝酒習慣。
    6.     有藥物過敏。
    7.     過去曾接受手術。

 

 

線上預約

回衛教指導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