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特色醫療

新科技醫療特色或新醫療服務

序號

執行新科技醫療名稱或新醫療服務模式名稱

創新性、執行成效及貢獻度

起始年份

1

Bravo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系統(Capsule pH Monitoring System)

衛福部健保署資料顯示,胃食道逆流主診患者有七十六萬人,當出現火燒心、胸口悶、咳嗽、胸悶等症狀時皆會影響生活品質;過去有線的酸鹼值檢查方法有健保給付,但因時間僅二十四小時,又需要於鼻腔持續置放一條管子,許多病人無法忍受;抑或是因逆流的發生不在二十四小時內而無法找出原因。新一代BRAVO動態酸鹼監測檢查可以長達96小時監測,透過胃鏡定位於適當位置,置入Bravo胃酸檢測膠囊並吸附於食道壁,以無線傳輸方式,將食道的酸鹼值變化數據上傳至掌上型紀錄器。蒐集到更多在日常生活中胃酸倒流的次數及時間,有助於診斷;且於檢查期間無管子外露,可正常上班、上學、運動等,更貼近患者真實生活,幫助醫生準確診斷。

2019

2

24小時食道酸鹼值阻抗測定(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

24小時食道酸鹼值阻抗測定檢查,來幫忙作為「胃食道逆流疾病」或其他相關症狀的診斷工具。特別是針對在服用制酸藥物後,症狀仍然持續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我們可以藉由這項檢查,來幫忙確定症狀產生的原因。透過非常細小的導管,經由鼻腔將管線置放於食道上,利用高解析度食道壓理檢查(HRM)定位於適當位置,以測量食道中的酸鹼值及電子阻抗,進而評估食道逆流的成份(液體或氣體)、方向、酸鹼度以及持續的時間。病人需利用機器上的按鈕及症狀記錄單詳細的記錄自己的用餐時間、任何不舒服症狀產生時間、睡眠時間等,進行24小時的監測。隔日,必須回到醫院移除導管,會將資料透過藍芽傳輸送至電腦內,並搭配您的症狀記錄單,藉以評估是否符合「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以利後續的處置及治療。

2018

3

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

食道壓力檢查主要是用來診斷不明原因的吞嚥困難與吞嚥疼痛、胸痛之食道蠕動異常的疾病。利用一個具有 36 個壓力感測器的導管,經由鼻腔置放於食道中,利用此種壓力感測器來測量您的食道壓力,繪製出完整清楚的食道壓力曲線圖。檢查中病人躺在床上盡量放鬆心情,配合進行吞嚥檢查,由醫師及技術員觀察導管連接到電腦所顯示出的食道蠕動壓力之變化。檢查過程花費15 到 30 分鐘。

2018

4

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是目前診斷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者最優先的治療方法。其優點:禁食時間短、術時短、復原快速,且體表無傷口,效果如同傳統外科手術般持久。手術過程會將內視鏡由口經食道處,在內視鏡導引下,利用特殊的內視鏡手術刀在食道黏膜下層縱向切開約5至7公分,做一通道如同隧道般直達胃部賁門,之後在隧道內切斷食道內層負責收縮的內層環狀肌,使得降低賁門括約肌的壓力,讓食物可順利從食道進到胃中,達到外科手術的效果。術後隔日進行上消化道攝影檢查,若無滲漏試進食流質食物。術後須注意有無併發症氣胸及傷口出血等,術後隔日可下床做輕度活動,術後3-5日即可出院。

2018

 

 

 

5

高解析度直肛壓力檢查(High  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HRAM)

高解析度直肛壓力檢查(High  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是利用導管上的多重壓力感受器將直腸、肛管管腔內壓力信號進行描述性分析,來協助診斷有直腸、肛管等排便功能異常的原因(如頑固型便秘及排便失禁)。利用一個具有壓力感測器的導管,經由肛門口進入直腸部份約6-8公分,配合放鬆、模擬排便、肛門收縮等情形,來測量直腸肛管壓力及評估排便的功能。檢查後如有嚴重腹痛、嚴重出血等不適情形,請立即就醫。門診病人於 7 天後返診看報告追蹤(報告約需 5 個工作天)。

 

 

 

2018

6

內視鏡熱射頻治療(End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內視鏡熱射頻治療在歐美國家是用於治療巴瑞氏食道炎合併分化不良的進階內視鏡技術,近年來在亞洲也開始使用於早期食道癌的根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由醫師藉由內視鏡的操作,將特製的電極板置入患者食道中,之後再接通電流,依序將整段食道病變進行燒灼,優點為可將食道黏膜內的腫瘤做大範圍的去除,並均勻地將食道表皮燒灼於固定深度(0.1cm)內,因而較少出現因燒灼過深而產生食道穿孔或術後狹窄的併發症。

  醫療效益:在巴瑞氏食道炎的病人消除腸化生組織的成功率為62-77%,低度分化不良成功率91%,高度分化不良為81-86%,並可降低食道癌發生率。對於消化道早期麟狀上皮癌的治療成效方面,目前案例數仍少,尚無定論,現今報告的一年治療成功率約在50-97%間。

2015

7

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及細針抽吸術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

上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是利用內視鏡將超音波探頭送入上消化道進行超音波掃描,主要用來診斷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黏膜下腫瘤、早期消化道癌侵犯深度或膽胰系統疾病及腹部淋巴腫大等,與傳統腹部超音波相比,可減少腸氣及軟組織或骨頭的干擾,提升病灶的診斷。由於消化道黏膜下腫瘤或胃腸道周邊器官之病症不易由切片取得檢體,可利用內視鏡超音波指引細針抽吸術取得檢體進行病理診斷,診斷率約為80%。

2015

 

 

 

8

膠囊內視鏡

Capsule Endoscopy

膠囊內視鏡是利用一包覆完整的微型攝影機,以每秒兩張照片的速度連續拍攝8小時,來獲取消化道內相片。吞入口中後,經口腔、喉頭,進入食道、胃、小腸、大腸,最後由肛門口自然排出。膠囊內視鏡在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影像上,無法如傳統內視鏡般全面,因此主要用途在於檢查傳統內視鏡較難到達的深部小腸是否有病灶,包括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排除上下消化道,或有其他小腸出血證據)、不明原因腹痛、懷疑腸道發炎潰瘍、不明原因腹瀉、懷疑小腸腫瘤等。

2014

 

 

9

小腸纖維內視鏡

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 (DBE)

  一般人的小腸長度超過6公尺,不管是傳統的胃鏡或大腸鏡皆無法對小腸做完整的深入檢查。氣囊輔助型小腸鏡是利用一內視鏡外套管及氣囊固定拉扯小腸,將小腸縮短以達到更深入地插入,一般來說,可分為經口端或經肛門端插入,醫師依病灶的可能位置選擇插入方向。此外,小腸鏡檢查必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每次檢查時間約需1.5-2小時。

  小腸鏡的適應症包括:懷疑小腸出血、小腸腫瘤或瘜肉、小腸結核、小腸狹窄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等。氣囊輔助型小腸鏡可用來檢查小腸病灶,同時可執行切片、瘜肉切除術、止血、異物取出、狹窄擴張等進階檢查。

2012

 

 

10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是用來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大型瘜肉、有纖維化之病灶或黏膜下腫瘤的進階內視鏡技術,利用此技術可以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消化道器官。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相比,具有腫瘤完整切除率高、傷口局部腫瘤復發率低的優點。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無體外傷口、術後恢復快及提升長期生活品質之優點,且消化道早期癌的5年治療效果與手術相當。

2009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