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
臺北榮總放射線部 介入性診療放射科 沈書慧醫師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的原理

良性攝護腺肥大是年長男性常見的問題,經常導致惱人的下泌尿症狀,包括解尿困難、頻尿、失禁與解尿疼痛等,影響生活品質。「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是一種低侵入性治療,經由血管將微導管送到攝護腺動脈,並注入栓塞微球,進而阻斷攝護腺血流供應,讓肥大的攝護腺組織慢慢萎縮,緩解症狀。經由泌尿科醫師的評估與合格介入放射線科醫師的操作,此治療安全性高,僅需局部麻醉,住院一至二天,術後可以達到約九成的症狀改善。美國FDA在2018年已經通過「攝護腺動脈栓塞術」為手術以外安全有效的攝護腺肥大治療方法,讓病患在手術之外多了一項選擇。

何種病人適合做攝護腺動脈栓塞術(適應症)

  1. 有明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症狀(IPSS ≥ 13~18)或生活品質受影響(Quality of Life score ≥ 3)
  2. 估計攝護腺體積大於40毫升
  3. 不適合手術(凝血功能異常,不適合全身麻醉或其他原因)或不願意接受手術者

何種病人不適合做攝護腺動脈栓塞術

禁忌症

  1. 存在攝護腺惡性腫瘤
  2. 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無關者:膀胱結石,神經性膀胱病變,尿道狹窄,巨大膀胱憩室等。
  3. 泌尿系統或攝護腺發炎感染

相對禁忌症

  1. 嚴重粥狀動脈硬化

術前評估與準備

  1. 術前症狀評估: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Quality of Life,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5),尿流速檢查
  2. 肛門指檢與攝護腺表面抗原(PSA)血液檢查:評估攝護腺大小與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若有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性需進一步安排超音波或磁振造影檢查評估。
  3. 驗尿
  4. 解釋並選擇血管攝影檢查方式: 可選擇經手部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
  5.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6. 動脈評估: 術前電腦斷層檢查
  7. 可能的併發症說明。
  8. 術前建議停止服用5-α-reductase inhibitors,但可持續使用α-adrenergic antagonists,大約在術後一個月可停止服用。

術前注意事項

  1. 血液常規及凝血功能檢查。
  2. 填寫治療同意書。
  3. 術前6小時禁食。
  4. 給予靜脈輸液,預防性的抗生素與消炎止痛藥。
  5. 放置導尿管。
  6. 推大床,請家屬陪同病人一起至檢查室門口等候。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步驟

  1. 治療在血管攝影室進行。
  2. 放射科醫師在X光的透視下,將導管置入攝護腺動脈。
  3. 以錐狀斷層掃描(cone-beam CT)確認動脈血流供應範圍後,經由導管將栓塞微粒球分別注入左右攝護腺動脈,直到供應血流停滯。
  4. 去除導管,按壓傷口直至止血。
  5. 病患全程可以保持清醒並與放射科醫師溝通。

術後注意事項與可能之併發症

  1. 穿刺部位加壓止血。若經由鼠蹊部穿側,臥床至少4~8小時,鼠蹊部傷口加壓沙袋2小時,避免局部血腫。
  2. 術後3-4天內可能會有栓塞術後症候群:輕微發燒,下腹疼痛,噁心,解尿頻繁或疼痛。
  3. 術後1-3天內可能會有急性尿滯留,因此建議短期放置導尿管。
  4. 術後數天可能會有輕微血尿或血精。
  5. 非目標栓塞(Non-target embolization)造成的併發症:直腸或膀胱的缺血。因此在術中需以錐狀斷層掃描確認動脈血流供應範圍以避免非目標栓塞。

後的追蹤

治療後規則在門診追蹤,評估治療效果(IPSS,Quality of Life,IIEF-5,尿流速檢查),攝護腺表面抗原(PSA)血液檢查。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的效果

依據目前的文獻,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多可明顯改善症狀(平均IPSS減少11,Quality of Life減少1.5),持續時間大約3-4年。

與手術(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比較,攝護腺動脈栓塞術的復發機率較高(6年復發率約15%),但住院時間短,較不會有性功能影響或尿失禁的併發症。

若有相關症狀,可至臺北榮總放射線部介入性診療放射科-沈書慧醫師門診進一步評估。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