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造影科簡介
一、歷任科主任:
第一任科主任:本科自八十二年設科後,首位科主任由郭萬祐醫師於八十二年八月留瑞返國後先行代理,並於八十八年七月真除。於95年8月轉任神經放科第四任科主任。
第二任科主任:於95年8月由至107年2月由陽明大學醫學系專任副教授凌憬峰醫師兼任。
現任科主任:於107年3月由吳秀美醫師接任。
二、本科儀器簡介:
放射線部磁振造影科於民國八十二年啟用第一部高磁場1.5T磁振造影系統服務病患,八十六年五月第二部1.5T高磁場磁振造影系統加入服務陣容,八十八年三月與教學研究部共同執行,正式啟用超高磁場(3T)磁振造影系統,除了臨床服務外, 提供研究腦功能造影的環境與利器。
由於排檢病患過多,故於八十九年啟用第三部高磁場1.5T磁振造影系統以服務更多病患。第一部磁振造影系統於民國九十三年除役後補進更新型1.5T高磁場twinspeed磁振造影系統,並繼續於民國九十四年底引進高磁場1.5T高解相磁振造影系統嘉惠病患縮短排程。總計四部1.5T磁振造影系統於民國九十五年全年共服務病患19419人次。於八十六年啟用之第二部1.5T高磁場磁振造影系統因軟硬體老舊,亦已通過預算將於民國九十六年四月份進行軟硬體昇級工程。
三、本科服務範圍:
腦部、頭頸部、胸部、乳房、心臟血管系統、腹部(肝膽胰臟)、股盆腔臟器及軀幹四肢骨骼關節系統等之磁振造影檢查、腦部及攝護腺之磁振頻譜檢查、磁振造影導引之骨骼軟組織腫瘤和乳房病灶生體切片。
四、本科傑出醫療技術或成就:
1.Gamma Knife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動靜脈畸形及廔管、原發性及轉移性腦瘤。
2.功能性腦部磁振影像研究。
3.頭痛病患腦部之磁振造影、磁振血管造影及磁振頻譜之研究。
4.癲癇病患腦部之磁振造影及磁振頻譜研究。
三年來共發表國內外相關論文近50篇。
五、發展目標:
以先進磁振造影技術深入研究人體生理奧秘及病理發生,以達早期偵測早期治療疾病之效。
六、發展計劃:
(一)短程(1-2年)
1.建立磁振造影基本原理之教學資料檔。
2.發展介入性磁振造影技術,如:磁振造影導引生體切片,高頻聚焦超音波腫瘤燒灼術等。
3.發展絕對定量磁振頻譜技術。
4.發展磁振擴散加權影像在全身器官之應用。
5.發展磁振擴散張量影像在神經系統疾患之深入運用。
6.改善臨床檢查環境,縮減病患候檢時間及排檢時程,以達優質服務病患之目的。
──汰渙老舊機器,功能不足之機器予以升級。
──整修登記櫃台及病患候檢區。
──增聘相關科主治醫師,加速報告製發。
(二)中程(3-4年)
1.增添3T高磁場磁振造影儀,使影像技術更優質化。
2.配合陽明大學五年五百億計畫,規劃3T高磁場磁振造影儀之裝設及使用,加強榮陽團隊基礎及臨床研究之合作。
3.進一步開放研究時段,爭取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院及國際間之大型研究合作計劃。
(三)長程(5年以上)
1.發展磁振造影分子醫學影像。
2.建立全台最優之磁振造影診斷及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