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總為肝癌患者提供新療法-釔90微球體體內放射治療
摘要:
2011年5月台灣衛生署核准釔90微球體使用於以介入性栓塞或化學治療後腫瘤無法控制之原發性結腸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提供肝癌或其他癌症轉移至肝臟的患者新希望。
釔90微球體是一種帶有放射線物質的微球體,藉由鼠蹊部股動脈注入肝臟,微球體會滯留在供應肝腫瘤養分的血管裡,針對肝腫瘤進行約兩個星期的放射性照射,藉由近距離、高輻射劑量殺死肝腫瘤。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對於多數病患只要進行一次療程即可,全部療程需要住院兩次,每次約三天,本治療屬自費治療,目前健保未給付。
治療團隊:
本院擁有完整的體內放射治療照顧團隊:放射線科、核醫科、放射腫瘤科、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腸胃內科、腫瘤內科等醫師參與。接受治療前,患者會接受一系列完整檢查以篩選合適之治療方式,且治療團隊會針對患者之狀況進行開會討論,決定最佳劑量並擬定完整治療計劃。
治療流程:
釔90微球體放射治療分為兩階段,首先為第一階段評估,藉由血管攝影預先栓塞通往胃、腸的側枝血管,降低釔90微球體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且利用核醫科之特殊掃描,以測定肺分流百分比並依據影像計算出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確認肝臟的動脈血管結構;接著依據第一階段檢查數據資訊進行劑量討論會訂定最合適的治療劑量。
第一階段評估後1-2周將執行第二階段治療,由放射線科醫師經由導管注入釔90微球體,通常在治療隔天就可出院。
副作用:
多數病患反應該療法副作用低,沒有一般栓塞後嚴重疼痛、發燒及壓迫感的不適,僅於治療後一周內反應胃口不佳,於一個月內可恢復正常。雖給予腫瘤很高輻射劑量,但仍不致於傷害肝或周圍器官,引起其他重大副作用。
相關治療成果:
釔90微球體治療大多使用於化療及標靶失敗患者,文獻證明使用釔90 放射線療法,可提升腫瘤反應率至44%,3年內之存活率也從原先之6%提升至17%, 全球也有許多「第一線」搭配化療之肝腫瘤治療經驗。
自2008年起臺北榮總經專案申請執行釔90微球體治療,至今已有超過百次的經驗,多數患者為化療失敗或其他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求助釔90微球體治療,經過治療之後平均可延長16.5個月(其中包括原發性肝癌、大腸直腸癌肝轉移以及其他癌症肝轉移等患者);但釔90微球體治療並非適合每一位肝癌或肝移轉的患者,需要經過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影像資料以及肝功能抽血數值評估後決定。
特別門診:
臺北榮總每週二下午在放射線部診療已增設「釔90 治療」特別門診供相關諮詢,病患可以提供一個月內影像檢查光碟及肝功能抽血數據以方便專科醫師評估
衛教影片:24堂星期二的課(樹脂釔90體內放射治療紀實)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