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肛門廔管

肛門瘻管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王煥昇 林楨國 徐弘

(A)病因

病因:肛門腺體的細菌感染。-90%以上。

病理:肛門腺體感染-->隱窩炎-->膿瘍廔管

(B)症狀

通常在演變成急性膿瘍後,呈現明顯之紅腫熱痛症狀,如炎症反應劇烈時,患者多半伴有倦怠、發燒、顫慄等全身及肛門內劇痛之症狀。膿瘍破裂至表皮後,局部症狀緩解,假以時日形成慢性肛門廔管,肛門周圍可見出膿性瘡口,常伴有腫痛、出血等症狀。

(C)治療

對肛門的解剖及廔管的形成無充份的瞭解者,殆不可能進行正確的手術治療,廔管的形成雖是多半導源於腺體的感染,但形成膿瘍後,炎性反應波及的範圍卻有多種變化。單純者,皮下或黏膜下破開成引流口;複雜者,穿過括約肌,甚或提肛肌,最嚴重的,可以蔓延會陰、骨盆腔,沿肌膜下侵兩側下肢或上犯腹膜後腔,造成嚴重菌血性休克致人於不治。臨床上大多數的廔管開口都在肛門周圍,管道則多半介於內外括約肌之間,手術切除的原則,吾人鼓勵寧可做廔管切開術而少做切除術,如果一定要做切除術,缺損之括約肌應儘量修補縫合。

無論是何種程度之廔管,病源,亦即起始感染之肛門隱窩必需找到切除,否則雖多次手術,廔管亦不可能癒合。廔管不做外科治療,除極少部份可能自行癒合外,絕大部份是症狀持續不止,困擾日常生活,部份症狀可能擴大蔓延。此外,由於不斷的慢性刺激,在廔管管道內長出腺癌者亦非罕見,不論肛門膿瘍或廔管,均必須找對肛門解剖有深入瞭解的大腸直腸外科大夫才適當。否則不但手術不徹底易復發,還有可能傷及括約肌造成失禁。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