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iabetes Retinopathy

    在台灣,糖尿病患者約有一百二十萬人,由於它會影響全身的微細血管,若未加以控制,會造成許多器官的傷害,例如眼睛,腎臟和神經便是最常受損的器官。美國糖尿病學會就是以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來制定正常血糖和糖尿病的血糖標準,所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說是糖尿病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病發症。糖尿病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發病五年,約20%的病患發生程度不一的視網膜病變,十年後增為60%,二十年則約為90%。會造成10%到12%的病患因此失明,也使得糖尿病患者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

    到底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呢?其實眼睛如同照相機,在人類眼球的最後方有一層由神經血管交織組成的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一般,如果視網膜出現病變,好比底片變了質,就不可能出現清晰的影像,視力自然大受影響,甚至到失明的地步。發生糖尿病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與患病時間愈長,血糖及血壓控制不良為主,另外若同時有腎病變、動脈硬化,吸煙,懷孕等,亦可能加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不可逆性的病變,儘早發現,接受適當的治療,才有可能維持住未受損的視力。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般以視網膜散瞳檢查,並配合視網膜電腦斷層攝影或螢光血管攝影,察覺出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症,在初期稱為「基底型」,表示視網膜基質上的血管出現小阻塞,有局部缺氧,點狀出血及滲出液,此時病人視力多無明顯改變。若未及時經檢查並加以控制,隨著疾病進行,缺氧範圍擴大,視網膜中心區黃斑水腫,視力開始模糊,甚至演成後期的「增殖型」,新生出不正常且易破裂的壞血管,引起眼球內大出血,或拉扯出視網膜剝離,至此,視力大量減退,甚至失明。初期應控制血糖及血壓,眼科醫師針對初期病變會使用一些增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來增加視網膜的活性。更由於雷射的進步,利用雷射退化易出血的壞血管,避免更厲害的出血,因此可減少50%的失明機率。但若己進入嚴重的增殖型,則需住院藉由眼內顯微手術,才能避免視網膜大出血或剝落造成的失明了。

    第一型年輕型糖尿病患,發病5年內應做第一次視網膜檢查;而第二型成年型糖尿病患,則應在發現當時就做第一次檢查,再依醫師建議追蹤的時間,一般至少一年應做一次檢查;而懷孕的糖尿病患,由懷孕起,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而糖尿病患若突然有血糖急劇變動,視力突然減退,甚至有黑影或雙影出現,更應主動至眼科檢查,以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基底型或非增殖型視網膜病變

左眼

左眼基底型或非增殖型視網膜病變

  

 

 

 

 

 

 

 

 

 

 

 

右眼

右眼基底型或非增殖型視網膜病變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