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婦女癌症
 
子宮頸癌的診治新知
 
臺北榮民總醫院 副院長 吳香達
 
根據我國衛生署在1995年報告,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十萬婦女人口就有三十二位左右。因此婦女在八十歲前,大約每五十人之中就有一人會得到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比較集中在生育婦女到停經後之間,嚴重威脅了我國婦女身心的健康。

症狀

早期子宮頸癌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必須靠陰道抹片篩檢,及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甚至子宮頸切片檢查才能發現。晚期侵犯性子宮頸癌症狀,包括惡臭的分泌物、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如:非經期的出血,性生活時接觸性出血、更年期後的陰道出血)等。

診斷方法

1. 子宮頸抹片: 採取混有子宮頸細胞的分泌物,經染色處理後,可以找出是否有可疑的癌細胞存在,這是一種簡單可靠、不痛且不會出血的檢查。遇抹片檢查呈陰性,但人類乳突狀病毒和巨細胞病毒呈陽性反應,甚至病毒抗體如疹抗體等呈,以及升高CEA抗原或剛問世的CA-754呈強度反應時,都應該考慮進一步檢查。
2. 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檢查是利用放大至四十倍的顯微鏡,在明亮且特殊的光源下詳細檢查子宮頸,從上皮細胞和血管的變化,可分別出良性或惡性的病變。更重要的是在陰道鏡下從可疑病灶做直視切片,可提供更準確的組織病理病灶判定。
3. 錐狀切除術: 在任何懷疑可能有侵犯性子宮頸癌的情況下,又不能經由抹片或陰道鏡片的報告得知時,必須做一個子宮頸錐狀切除的小手術,以確定診斷。

治療方法

癌症的治療越早,癌細胞的轉移性越小,可選擇的治療方法越多,根除機會越大。

1. 零期及一期上的子宮頸頸癌可做簡單的錐狀切除術或全子宮切除術即可。
2. 第一期下、第二期上的早期病灶及部份第二期下子宮頸病灶較大,或合併有慢性骨盆腔發炎的病患應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也就是將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的上三分之一、子宮兩旁結締組織,以及兩側骨盆腔淋巴結全部摘除。手術後導尿舌須留置較長時日,俟膀胱恢復功能後才能拿掉。手術後如病理檢查發現骨盆腔淋巴結有轉移跡象時則須附加化學治療,以清除可能殘存的癌細胞。如病患身體狀況不適於接受這樣大的手術,可選用放射治療,亦可達近似的治療效果。
3. 蔓延較廣的第二期下和第三、第四期病患屬晚期,則可先用化學治療再選用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也可先選用放射治療,加上化學治療或合併手術治療等。
4. 對於少數放射治療無效及復發病患,以及膀脘或直腸曾用放射治療,可以考慮施行骨盆腔臟器摘除術,亦即除了切除子宮外,同時切除膀胱、直腸,然後作人工膀胱及大腸吻合或造口術(人工肛門),以解決排泄問題。

治癒率

一般癌病治癒率,通常是指五年存活率而言。零期的子宮頸癌可以得到近百分之百的治癒率;早期的子宮頸癌治癒率仍高達70-85%;晚期的子宮頸癌治療效果雖不太理想,但仍有30-60%的治癒率。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