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準媽媽手冊
 
關於剖腹生產的Q & A
 
臺北榮民總醫院 婦產部 邱隆茂 醫師
 
生產時發生產道裂傷,請問日後會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在國內,自然生產時百分之九十以上會作會陰切開的處置,但除了會陰切開傷口外也常有其他的傷口產生,如更嚴重的會陰傷口裂傷成三度或四度,其他陰道外陰的裂傷甚至子宮頸的裂傷等。絕大部分的傷口在發現後給予清潔止血與逐層對其的縫合後都可癒合良好,若不幸產生傷口感染,會讓產後復原過程增加不適,但這些都仍有機會再作補救。良好的產後照顧,不至於有嚴重的後遺症。

催生對胎兒的健康與腦部發展或媽媽的健康是否會有影響?
催生是指使用外力包括藥物來幫助產程進展之處置,其目標是讓子宮頸口軟化打開並且有足夠而規則的子宮收縮來娩出胎兒。在足月健康的胎兒與絕大部分的母體應可承受合理的壓力,因為這些壓力在非催生之正常的產程也可能產生。相對的若因催生讓胎兒成受過大的壓力,過度的刺激產生過多的子宮收縮,則有可能對整個產程有負面的影響,這是臨床上所不樂見的,所以在催生的過程要緊握合情合理的原則,過猶不及非理想的催生處置。

請問產婦若是C肝炎帶原者,是否採取剖腹生產比較好?
C型肝炎被認為也是像B型肝炎一樣,會經由母體作垂直性的感染。若母體血中可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物質,其傳染性比血中只發現C型肝炎病毒抗體為高,比率不一定,較多的報告約在百分之五左右,特別是如果母體合併有愛滋病毒感染時。至於此垂直性的感染是發生於何時?剖腹生產可否避免?是否可餵母奶?更是有待研究來釐清,不過是有文章指出:在未破水前即執行剖腹生產之垂直感染率比破水後之剖腹生產或陰道生產之感染率低。由於未有共識,可與您的醫師再作諮詢。

骨盆腔出口狹窄要如何測量?是否一定要剖腹產?
骨盆腔的寬度是決定胎兒是否能順利生產的重要因素,但是骨盆腔的形狀也很重要。過去常用骨盆腔攝影來評估骨盆腔的入口及出口寬度,以判斷胎頭是否能通過產道。這個方法現在比較少用,因為生產時恥骨聯合的軟組織會被撐開一部份,且胎兒頭骨也有彈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寶寶出生時,頭變得又尖又長),會盡可能的適應產道出口。換句話說,在嘗試自然生產之前,並沒有絕對的方法可以預知是否會順產。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例如胎位不正),想要嘗試自然生產時,骨盆腔攝影可以作為臨床判斷的參考。

準媽媽患有氣喘,該採何種方式生產?
懷孕時合併氣喘發生的比率介於百分之零點一至百分之二,除了少數很嚴重到呼吸衰竭程度的氣喘案例外,懷孕本身並不被認為會加重氣喘的病情。所以原本有氣喘的婦女在病情穩定的情形下,一樣可以懷孕。若病情需長期使用藥物控制者,可依狀況調整藥物達到懷孕安全且繼續控制症狀的目的。原則上,臨盆時若因空腹需要可再調整藥物的使用與劑量,但不需因氣喘改變該使用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不需要主觀地認為氣喘會使您無法自然生產。

雙胞胎是不是一定要剖腹生產?
雙胞胎發生的機率介於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四,隨者排卵藥物使用的增加,特別不孕症患者,雙胞胎發生的機會也逐步增加。雙胞胎是不是一定要剖腹生產?應該是因人、依狀況與依設備而定,以目前臺北榮民總醫院處理的方式為:若胎兒大小適中,非單一羊膜雙胞胎,下位即先出生者之胎頭在下,非胎位不正,而且無其他產科的剖腹產理由者,可考慮、也應該嘗試陰道自然生產。雙胞胎不易照顧到三十九或四十週,百分之八、九十在妊娠三十七週以前即有臨盆的狀況發生,胎兒一般不至於太大,在分娩上也經常很順利且快速,所以也不需視陰道自然生產為畏途。

剖腹生產直剖與橫剖有何不同與優劣?
剖腹生產一般在下腹壁上的刀口有採直剖與橫剖兩種方式,此處並非指子宮上刀口之直切或橫切。腹壁刀口直剖的好處就是除了在最表層與皮膚紋路走向不吻合外,其他下層的層次上較吻合生理結構,組織破壞的少,手術時間比較快速,適合緊急剖腹生產時,特殊狀況必要時,刀口也易再加大以利手術之遂行。缺點就是因與皮膚紋路走向不吻合,所以手術的疤痕可能比較明顯。相反的,腹壁刀口採橫剖者,缺點就是較無直剖的好處,而其最大的好處是刀口在復原過程中,皮膚拉力較小,疤痕可能比較美觀,易用衣物掩飾。剖腹生產直剖與橫剖均各有一群愛好者,若您狀況需剖腹生產者,下刀前可先與您的醫師溝通一番。

剖腹產時可否一併處理子宮肌瘤?
依報告,懷孕婦女同時發現子宮肌瘤者約佔有百分之二,加上現在人越來越晚婚,預期將來這種情形的比例應會升高。國人近些年來剖腹產率均在三成以上,在剖腹產的同時碰到子宮肌瘤的機會不算罕見,甚至有些是因子宮肌瘤阻礙產程而執行剖腹生產。剖腹產時一併處理子宮肌瘤就變成是合理的考量,臨床上正反意見都有,反對者的理由是:此動作容易導致大出血,懷孕中的肌瘤有時因軟化而不易定出界線,產後大多數的肌瘤自然會縮小等,所以連健保局都規定:原則上,不在剖腹產時一併作肌瘤切除。贊成者也有許多的文章支持,他們的經驗是並未增加太多的失血或導致母體太大的危險性,能畢其功於一役,也許也能減少此肌瘤對下次妊娠的影響。所以到底如何做比較合情合理,答案應是因人而異,可與您的醫師討論。

開了三次刀以後我還可以再剖腹嗎?
原則上並沒有特別規定剖腹產能開幾次,有文獻建議剖腹生產不要超過四次,不過應視傷口情形而定,同樣的傷口開越多次,腹壁各層組織越不容易區分的清楚,維持腹壁穩定的筋膜組織癒合越差,手術的困難度與時間也都增加,另剖腹生產越多次則子宮傷口越脆弱,子宮破裂甚至發生前置胎盤的機會均會增加,對下次妊娠越不利,所以假如仍要懷孕,則整個過程均需多擔些心,依目前的共識也一定建議再次剖腹生產。

前胎若是剖腹生產的母親,第二胎是否也需剖腹生產?
前胎剖腹生產後第二次仍可嘗試陰道自然生產,並非均需剖腹生產。嘗試自然生產最主要的顧忌在舊的子宮傷口可否承受子宮收縮的壓力。依報告,子宮發生破裂的機會約在千分之八,處理得宜,產婦與胎兒的危險性並未增加。之前有二次以上剖腹生產,或前次剖腹產之子宮切口非採下段橫切或有其他剖腹產適應症者,仍建議剖腹產外,在產婦有意願而且醫護人員能力能配合的情形下,嘗試自然生產也是安全而可行的生產方式。臺北榮民總醫院自己的經驗是成功率百分之七十五。

裝避孕器就會容易感染嗎?
正常的子宮頸口會被子宮頸分泌的黏液封住,只有在月經來的時候會被沖掉。這些黏液被認為有保護子宮免於感染的功用。在放置子宮內避孕器時,避孕器穿過子宮頸口,一方面把自然的保護機制破壞了,另一方面,若子宮頸表面或陰道內有細菌感染,就會隨著避孕器一起進入子宮。所以,有陰道感染、子宮不正常出血或骨盆腔炎的時候不適合放子宮內避孕器。根據統計,裝子宮內避孕器後的三週內感染機會會稍微增加,但是放置後三個月到八年間,骨盆腔炎的機會與一般人無異。至於預防性的抗生素,亦即如果在放避孕器的同時就先給抗生素的話,並不會減少骨盆腔炎的機會。

避孕器該多久更換呢?有沒有使用期限?
避孕器的種類不同,使用年限也不同。若是含有黃體素的避孕器,黃體素會隨使用時間逐漸釋放,一旦避孕器裡面的黃體素被用完了,避孕效果會明顯地下降。至於使用期限,視避孕器的設計而定,有的可以放5年,有的只能放一年。含銅的避孕器是靠釋放銅離子造成子宮內膜發炎反應,降低精蟲的受孕能力,也阻礙胚胎著床。由於避孕器上的銅絲不會突然消失,即使過了使用期限,避孕效果不會有明顯地改變。但是為了防止避孕器被包埋到子宮壁內,一般建議5年左右換新。

懷孕的時候能不能去泡溫泉、洗三溫暖或游泳?
目前醫學界仍然無法確定溫度的胎兒是否有影響。但是從自然界的生物中,卻能發現許多溫度影響發育的例子。例如爬蟲類的鱷魚,他們的卵在孵化過程中,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決定鱷魚寶寶的性別。此外,冷水會使皮膚肌肉緊繃,甚至子宮收縮。因此,懷孕的過程中,尤其是懷孕早期,不建議長時間泡溫泉或洗三溫暖。但是對同樣是水上活動的游泳,則可以舒緩孕婦身體的壓力,縮短產程,而且不會增加媽媽獲胎兒感染的機會。理想的水溫是藉於攝氏29到31度。若在懷孕期間能保持運動的習慣,不僅能維持體力,寶寶出生後的神經及運動發展也優於不運動媽媽的小孩。因此,只要是懷孕前媽媽習慣從事的運動,在懷孕期間大多能繼續保持這個興趣,不至於對胎兒造成影響。

 
 
 
美工圖片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