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院史 - 台北榮總精神醫療五十載

黃金歲月

                台北榮總精神醫療五十載

 

 

 

最早的時候放眼遍是水稻田,只有一班公車抵達。

 

石牌是平埔族語「海灣」的意思,清代乃番社、漢移民交界之地,立有界碑,以磺溪為西界。

 

 

神經精神科 (民國四十八年至民國六十四年)

 

民國四十八年,台北榮民總醫院於石牌地區落成開幕,在內科部底下設立神經精神科,由國防醫學院劉錫恭教授擔任創科科主任,劉錫恭教授隨後於民國五十年和台大林宗義教授、林憲教授、陳珠樟教授,合力成立台灣精神醫學會,林宗義教授出任首二屆理事長,劉錫恭教授出任第三屆理事長。民國五十一年,劉錫恭教授返回國防醫學院專任,後由王學善教授接任,王學善教授在美國完成精神科醫師訓練返國接任神經精神科主任一年後,又再度返美行醫。自民國五十二年至六十四年間,神經精神科主任是神經科背景出身之朱復禮教授,主治醫師包括:楊雲官、李安石、徐傅、胡潤德、樊傑生、趙作楫等教授。在那個生物精神醫學發展仍在雛形、精神科藥物鮮少的年代,電療依然是治療精神科病患最常使用的方法,一部小機器和變壓器就能夠治療嚴重精神症狀的病患。此外,當時台灣的精神醫療甚至會實行胰島素昏迷治療,住院醫師一大早為病人施打胰島素,打完後病患會出現不同的病情變化,不過現在已經再沒有人這樣做了。

 

 

神經精神部 (民國六十四年至民國七十二年)

 

民國六十四年神經精神科正式升格為神經精神部,由朱復禮教授擔任首任部主任,其下設二科二室,分別為:神經科、精神科、神經電氣診斷室、及精神復健室。神經精神部首任精神科科主任為楊雲官教授,主治醫師為林祖善醫師,資深總醫師為闕清模,總醫師為陳映雪,住院醫師包括:蘇東平、黃正平、陳展航、關志強、李鶯喬。神經精神部病房位於中央病房八病房和九病房,共約病床九十床。中央病房和現行醫院病房設計非常不一樣,它是一個寬敞的空間,病床與病床間用落地玻璃區隔,天氣晴朗時陽光灑入,整座病房像萊茵的黃金一般閃閃發光,窗明几淨的感覺讓病患心情覺得格外平靜舒緩。民國六十年代,精神科專科醫師訓練為五年,精神科醫師皆必須接受內科和神經科之臨床訓練。且當時的台北榮總,精神科專用病房尚未興建,故所有神經精神部醫師皆必須負責照顧各類病人,並無明顯神經科與精神科病人分野。當年台北榮總神經精神部之精神科住院醫師皆有紮實的神經科與內科訓練,除了照顧精神科病患,也時常照顧中風、癲癇等神經科病患。而九病房乃開放式病房,也無門禁,故住院之精神科病患也多以器質性腦精神症和精神官能症之病患為主。此外,當時台大醫院精神科乃為台灣精神醫學界之翹楚,台北榮總精神科亦和台大醫院精神科合作訓練,前後闕清模、陳映雪、蘇東平、李鶯喬等醫師,皆有在台大醫院精神科接受為期不等之訓練。而當時也因為沒有精神科專用病房,對於精神重症病患,則和松山錫口療養院合作,後來錫口療養院搬遷至桃園改立省立桃園療養院,台大徐澄清教授出任院長,台北榮總依然固定派醫師前去支援門診與教學,前後包括:陳映雪、黃正平、陳展航、李鶯喬…等多位主治醫師。

 

綜合醫院的精神醫療有其獨特性和挑戰性,民國六十五年在院長鄒濟勳教授對精神醫學的推動與大力支持,精神科專用病房動土興建。民國六十八年八月一日竣工開幕。自此精神科和神經科開始獨立作業。精神科病房剛成立時,共約六十張床,分46和47兩病房,為現在D020和D030病房,收治之病患也從器質性腦精神病患和精神官能症病患為主變成以重度精神症為主,也從中央大樓九病房之開放式病房變成有門禁的封閉式病房。在當時,只有極度嚴重的病患才會住院,住院病人都是有相當程度之自殺與暴力風險,但當時因為精神藥物的不發達,副作用也多,尤其是錐體外症候群,家屬和病人對於藥物皆有許多抱怨、不理解、甚至不諒解,再加上醫療人力缺乏,各醫療團隊間之合作仍在摸索,醫病關係所產生之壓力也相當大充滿挑戰。此外,在精神科搬至精神樓初期,精神科急診是獨立於現今精神部一樓行為實驗室之現址,但因為精神醫療人力缺乏,旋即精神科急診又和全院急診合併在急診室會診。而於民國六十九年,精神科即設立王大夫諮詢專線,提供電話諮詢服務。

 

民國六十八年精神樓落成,精神科專科病房啟用,精神科和神經科遂開始獨立臨床運作。同年,楊雲官主任考量精神科訓練與教學之重要性,自美延攬程玉麐教授為顧問,教授動力精神分析理論,並督導住院醫師實行精神分析治療,在當時精神動力理論在精神醫學仍佔有重要地位的年代,程玉麐教授常說:「三歲看七歲,七歲看一生」。程玉麐教授是榮總創院院長盧致德院長北平協和醫學院前後期同學,抗戰時期先於重慶華西中央大學講授神經精神醫學學程,抗戰結束後,擔任南京中央精神醫院(現今之南京腦科醫院)創院院長,撤退來台後,擔任松山錫口療養院院長,和林宗義教授也同事過,後赴美於Menninger Foundation執業任教。對日抗戰時期,程玉麐教授為中華民國在WHO之代表,撤退來台程玉麐教授赴美後,便推薦林宗義教授繼任其職。回溯近代中國精神醫學史,程玉麐教授和林宗義教授,可謂先驅,有近代中國精神醫學之父之稱。程玉麐教授在台灣這段時間,有著作兩本書,分別為:智能不足醫學觀和動力精神醫學,由陳映雪和蘇東平負責其校對編纂之工作。除了程玉麐教授,楊雲官主任亦邀請台大柯永河教授為顧問,柯永河教授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後赴美進修並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後回台任教於台灣大學心理系,乃台灣最早引進美國「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應用於臨床心理和精神醫學之心理學界前輩。

 

三十餘年前的台灣,對於醫學系畢業的學生,精神科醫師的執業生涯選擇是比較冷門的,所以自民國六十四年成立神經精神部之後,於民國六十五年招收到一位住院醫師李鶯喬、六十七、六十八年分別各招收到一年兩位住院醫師陳家駒、劉紹輝、與卓良珍、鄧光銳,後呈現住院醫師招收困難的窘境,因此於民國六十九年下半年,由時任精神科總醫師李鶯喬行文,經由當時代理精神科主任之林祖善醫師核可,上簽院方,請院方比照當時之麻醉科醫師,核准精神科為「人才羅致困難科」,給予精神科住院醫師每月一萬元之獎勵金,以加強醫師任職精神科之動機,經院方同意後,此一政策持續多年,直到多年後精神科住院醫師人數招收到理想人數為止;當時之台灣醫療生態,與目前精神科已為醫學畢業生之首選執業科別相比,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民國六十六年,孔昭錥醫師自美返台接任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任。孔昭錥主任為楊雲官主任的同學,在楊主任和孔主任的合作下,台北榮總精神科、三軍總醫院精神科、和北投831醫院(現今之國軍北投醫院),三家醫院便開始固定每週聯合舉辦病歷研討會,輪流負責提供教學研究病例和討論治療方向。精神科內,也定期舉辦各種教學活動,包括:每週的個案討論會、文獻閱讀討論會。

 

從民國七十年開始,榮總精神科便持續支援玉里榮民醫院,輪流派醫師去,協助門診與病房事務,前後林祖善、陳映雪、蘇東平、黃正平、陳展航、李鶯喬等醫師皆有協助支援,而林祖善醫師後來則長期支援玉里榮民醫院,並升任副院長。從最早在台大徐澄清教授、陳珠璋教授、林信男教授邀請台北榮總精神科一同協助桃園療養院門診和教學,到後來長期在臨床、教學、和研究上支援玉里榮民醫院,這些跨院的臨床和教學合作在當時精神醫療仍極度缺乏的年代是相當重要的。

 

        民國七十一年,台北榮總台中分院成立,初期由陳映雪及李鶯喬兩位醫師輪流支援,負責門診及會診個案之處理。而後,闕清模醫師固定支援,全職負責台中分院醫療業務。民國七十二年,精神科成立,闕清模醫師為首任科主任,卓良珍醫師自台北榮總平調分院精神科協助執行精神科業務。民國八十一年,開設急性精神病房。民國八十八年,台北榮總陳展航主任接任部主任至今。

 

 

精神部 (民國七十三年至今)

 

民國七十三年神經精神兩科正式分離,各自獨立成神經部和精神部。由原三軍總醫院精神科沈楚文醫師接任首任部主任,他支持精神部醫師出國進修學習,將國外先進的治療與思潮帶回台灣,先後分別是陳映雪去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黃正平和陳展航去了Menninger Foundation,李鶯喬去了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張凱理去了辛辛那堤大學。而蘇東平則在美國重新再完成精神科醫師訓練,而後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MH)繼續從事臨床與研究工作。

 

民國七十六年,精神部正式擴編,下轄三科:一般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老年精神科,首任科主任分別是:陳展航、陳映雪、和黃正平。沈楚文主任支持協助精神科病患的復健與康復,結合醫療與社區的日間病房在其任內也逐步擴充。他亦支持睡眠醫學發展,睡眠實驗室在其任內成立,由楊誠弘醫師負責。他和陳映雪主任針對兒童青少年病患之復健需求,開始逐步構想成立兒童青少年日間病房之計畫。同時,他也出任精神病患康復之友協會的理事長,持續為精神病患的復健與康復努力。

 

民國七十六年,台北榮總開設全台灣第一間老年精神科病房,最初在47病房,即現今的D030病房,僅有十床之規模,黃正平醫師是首任老年精神科科主任。老年精神病患長久是精神醫學領域較陌生也棘手的領域,主要是因為除了精神症狀,老年人有更多身體共病症。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結合精神科專業和台北榮總內外科之優勢,在臨床與學術上逐漸累積經驗。近年來隨著老年社會的來臨,老年精神病患快速增加,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也始終持續服務更多需要協助的年老病患和家屬。

 

        民國七十八年,精神部開始實施居家照護治療,負責台北市內出院病患的追蹤和居家醫療服務。民國七十九年,設立「藥癮治療小組」,由葉紅秀醫師負責,成立酒癮匿名戒治團體治療,當時服務許多酗酒和酒精成癮之病患。後因葉紅秀醫師離開,藥癮治療也逐漸較少人投入。

 

進入1980年代,生物精神醫學和藥理學開始蓬勃發展,更安全有效的精神科藥物雨後春筍般地研發而上市,台北榮總精神部也協助多個重要精神科藥物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了解在這些精神藥物在華人精神疾患上之療效與藥物動力學。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三年,洪成志醫師先後和蕭廣仁教授、蔡世峰教授研習基因分子生化研究,並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行為與基因實驗室。近二十年來,在洪成志醫師、蔡世仁主任、劉英杰醫師的努力下,已經發表多篇台灣人之基因與精神疾病和治療的相關論文,同時也與陽明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緊密合作。

 

精神樓四樓原本是醫師宿舍,民國八十四年,醫師宿舍新落成,醫師皆搬住於醫師宿舍,於是精神部病房順勢擴編,從原本六十二床增至一百零二床,當年四樓、三樓是屬於封閉式重症病房,二樓為開放式病房,收治輕症精神官能症患者,病人可自由進出,但後來因為諸多病人安全性與管理上的考量,後來也改回封閉式病房。

 

民國七十九年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成立,精神科隸屬於內科部,鄧光銳醫師為首任科主任。民國八十一年開始籌設急性與日間病房,隔年竣工落成,共急性病床26床及日間病床20床,開始收治病患。相對於台北榮總精神部和台中榮總精神部,高雄榮總精神部坐落於高雄榮總醫療大樓九樓,與內外科為鄰,精神病患遇有其他的身體狀況時,可即時獲得有效而完整的診治,而內外科病患遇有精神症狀或心理調適障礙時,也可立即得到會診,使病患得到完整的全人照護。現任部主任陸悌醫師,亦在台北榮總精神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至高雄榮總服務至今。

 

民國八十七年,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因籌建嘉南療養院,沈楚文教授協助嘉南療養院建立,沈楚文教授出任首任院長,而台北榮總精神部部主任,則在當時院長張茂松教授邀請,旅美十餘年且創立振興醫院精神部之蘇東平教授接任。

 

蘇東平教授將美國當時的精神醫療與研究帶回台灣,包括:治療治療困難重度憂鬱症的經顱磁刺激術和精神影像造影研究技術。民國八十八年,921大地震浩劫,精神部同仁進入災區協助受災居民心理衛生健康,蘇東平教授與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所周碧瑟教授並針對地震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做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民國九十二年,SARS爆發,蘇東平教授和精神部,對於第一線照顧SARS病患同仁,針對其壓力因應與心理健康亦特別關注和支持。此外,精神部也長期投入對於台北榮總全體員工心理衛生的衛教宣導和諮商。

 

精神部與教學研究部腦功能研究小組謝仁俊教授的合作亦從蘇東平教授返國後開始。蘇東平教授和謝仁俊教授專注於治療困難重度憂鬱症、躁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腦部功能結構變化,致力找出精神疾病大腦之關鍵性病灶。此外,蘇東平教授亦成立經顱磁刺激實驗室,先後有黃智佳醫師、李正達醫師投入,對嚴重且治療困難之憂鬱症病患有所幫助。

 

台北榮總致力於兒童青少年衛生健康已近半個世紀,民國五十九年小兒科與神經精神科率先成立青少年健康門診,民國六十四年精神科獨立開設全台首創之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整合心理師、社工師、和職能治療師多方專業資源,致力於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其中以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兒童之父母衛教團體,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兒童之心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團體,進行十餘年,幫助許多病患和其家人。此外,有鑑於美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病患住院期間依然能夠繼續學業,並不會因為精神疾患而嚴重耽誤其學習。民國八十八年,陳映雪主任向台北市教育局爭取合作計劃,經過兩年的努力與籌畫,民國九十年,於原台北榮總技工工友餐廳和宿舍舊址,成立結合醫療與特教且專屬於青少年精神病患的日間病房「向日葵學園」,至今仍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之「蘭亭書苑」為台灣唯二之針對青少年病患具有特教功能的精神科長期復健病房。向日葵學園成立至今十二年,除了醫護同仁的努力,呂俐安心理師、劉景宜社工師、楊德芳治療師、黃心宜治療師皆投入許多心血,協助數百位青少年情障病患,重返校園,順利完成學業,獲得畢業證書,且自向日葵學園畢業後,進入大學或職場。民國九十八年,向日葵學園更獲得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民國八十九年台北榮總接手關渡醫院經營,在台北榮總精神部蘇東平主任、陳映雪主任爭取下,成立關渡醫院身心科,首任科主任為徐如維醫師,業務以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與中老年人精神照護為主。在陳映雪主任、徐如維醫師、劉弘仁醫師的努力下,關渡身心科成立兒童日間照護病房,進行各種發展遲緩兒童、自閉症兒童、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兒童之早期療育,於民國九十二年獲國家生技醫療產策進業會頒發醫療院所類特色專科組品質金獎,使台北榮總在早療醫療領域更趨完善。台北榮總精神部和關渡醫院身心科合作致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發展,於民國九十年成為兒童青少年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每年培養三位兒童青少年次專科醫師。民國九十六年,更進一步地為了早期療育之需要,台北榮總精神部偕同復健部和兒童醫學部共同成立早療聯合門診,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努力,除了早期發現、早期衡鑑,更提供相配合之早期治療和功能訓練,自九十六年成立至今,年年皆榮獲台北市衛生局「早期療育機構督考特優」之殊榮。

 

精神病患之復健乃精神病患回歸社會最重要的關鍵。從民國六十八年精神樓落成至今,台北榮總精神日間病房已三十餘年,協助數以千計之精神病患復健回到社區,從最初三十床至今已擴編有一百三十床。最初日間病房業務由急性病房醫療同仁協助負責,於民國七十三年,日間病房開始獨立作業,由專任醫療人員負責病患復健工作,且於當年度亦成立日間病房合作社,以便訓練患者之販售理財能力。民國八十一年至八十五年由陳家駒醫師負責,民國八十五年至八十七年為邱獻章醫師負責,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由一般精神科主任陳展航兼任日間病房醫療業務,民國八十八年九十二年由葉紅秀醫師負責,民國九十二年至今由李鶯喬醫師負責。自民國九十年來,開始積極和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合作,包括:慢性精神病患之職業功能復建訓練計劃、精神病患之庇護性就業復建計劃、小組合作就業計劃、社區化支持性就業復建計劃、和就業適應輔導計劃,至今幫助眾多病患。民國九十二年,成立身心復健科,由李鶯喬醫師出任主任,民國九十六年身心復健科更名為社區復健精神科,同年十一月,在當時部主任蘇東平教授大力支持、李鶯喬主任大力推動下,依法成立台北榮民總醫院附設庇護工場,為台灣第一處醫學中心附設庇護工場,台北地區第一處醫院附設庇護工場;民國九十九年成立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營運活動中心,提供個案完整的復健訓練、團體治療、體能訓練、和休閒娛樂規劃,並整合精神科醫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護理師、和就業服務員專業之服務。台北榮總庇護工場,於民國九十九年與一百年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舉辦之庇護工場正式評鑑中,連續兩年榮獲優等獎。民國一百年十一月,在陳映雪主任支持、李鶯喬主任推動下,設立台北榮民總醫院附設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中心,為台灣第一處醫學中心附設就業服務中心,為身心障礙者就業提供更完善之服務。

 

        與社區無縫接軌,是精神醫療責無旁貸的責任。台北榮總精神部除了日間病房精神復健協助精神病患找到自己的康復之路,更進一步地,也深入社區和校園,協助更多需要幫忙的人們。因著諸多精神疾病常在青少年時期發病,校園心理衛生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台北榮總精神部協助台北市教育局特教政策的制定和宣導,第一線進入校園演講溝通,更長期和台北市陽明教師研習中心、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中正高中、泰北高中、淡水工商、北投國中、石牌國中、蘆洲國中、台北啟智學校…等校園團體合作,定期提供專業諮詢,協助處理需要幫忙之個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更透過舉辦研習營,提昇老師對兒童青少年病患的情緒、精神、和行為障礙的知能、態度、與處理能力。

 

二十世紀下半葉,隨著生物精神醫學和精神分析在精神醫學板塊的位移,全世界專注於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師逐漸減少。在台灣,台北榮總張凱理醫師是始終致力投入於心理治療的人,尤其專注於自體心理學。張凱理醫師以一期一會之態度,成立「息壤」,教導亦督導住院醫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精神分析理論和心理治療。同時,亦邀請留學法國第七大學,專研精神病理與精神分析的楊明敏醫師,於每週六上午時間,督導教授住院醫師精神分析治療和理論。

 

綜合醫院精神科會診業務繁且多,早至創院之初,全院精神科會診即由精神科主治醫師輪流負責,自民國七十八年始,精神部設立精神會診小組,自此有固定精神科醫師負責會診業務,服務範圍廣泛,包括:安寧療護、移植前評估、全院自殺防治…等。民國九十七年,心身醫學科成立,負責全院精神科會診業務,周元華醫師出任首任科主任,劉英杰醫師為主治醫師。創科至今,歷經兩件國內外重大事件,影響國內外精神醫療甚深。民國九十九年,鴻海富士康深圳跳樓自殺事件,周元華主任四次專訪富士康龍華廠區,協助進行國際調查,並同時協助鴻海富士康建立自殺防治系統,並與時任廣東省書記進行座談。民國一百零一年,前總統陳水扁先生因重度憂鬱症發作轉入本院治療,由周元華主任團隊主責治療照顧陳前總統病情,提供陳前總統最優質檢查和治療環境,其專業亦獲得社會各界讚許。且近年來,台灣癌症與自殺死亡率居高不下,心身醫學科亦開始著重住院自殺防治、精神腫瘤學、疼痛醫學,幫助有精神症狀之內外科病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心身醫學科在周元華主任率領下,利用腦影像學技術首創立國內第一個研究燒炭自殺出現神經症狀之研究團隊,利用受體造影技術可早期預測病患之預後,獲得國內外之高度重視。此外,身心醫學科衛漢庭醫師,亦和本院感染科王永衛醫師合作,針對愛滋感染患者之精神症狀提供專業諮詢和治療,並致力於愛滋感染患者之心理衛生健康促進、和愛滋感染與精神認知狀態之研究。身心醫學科未來的發展亦將著重於腫瘤心理學、愛滋病防治、及藥物濫用…等重要議題。

 

        司法精神醫學亦為台北榮總精神部之重要業務,旨在與司法單位合作,協助釐清精神疾患與法律責任間之關係認定,先後有陳映雪主任、李鶯喬主任、楊誠弘主任、徐如維醫師、劉英杰醫師、黃凱琳醫師、楊智傑醫師、林韋丞醫師投入。現在由楊誠弘主任負責老年司法精神鑑定,楊誠弘主任率劉英杰醫師、楊智傑醫師、林韋丞醫師負責成人司法精神鑑定,陳映雪主任率徐如維醫師、黃凱琳醫師負責兒童青少年司法精神鑑定。並由楊誠弘主任督導訓練住院醫師接受司法精神醫學之臨床訓練。

 

        隨著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民國九十五年台北榮總在李良雄院長支持下,成立高齡醫學中心。老年人除了諸多身體疾病之外,也常合併各種精神症狀,且近年來老年病患失智症盛行率亦逐年攀升,而對於老年病患,結合身心靈的全人照護更有其重要性。在蘇東平主任、黃正平主任、楊誠弘主任、蔡佳芬醫師、和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教授的共同努力,民國九十九年結合高齡醫學和老年精神醫學的高齡醫學病房與失智症中心正式啟用,整合完善的醫療照護,幫助許多老年病患。

 

台北榮總精神部亦致力於原發性變性疾患之術前精神評估與團體治療二十餘年。民國七十七年,台北榮總整形外科方榮煌主任開始在國內合法施行變性手術起,精神部即開始協助執行變性手術前精神評估之醫療業務。最初由黃正平醫師帶領心理師組成評估小組。民國八十四年,李鶯喬醫師加入為評估醫師,接續有張凱理醫師加入。民國八十九年,在李鶯喬醫師和張凱理醫師大力支持與督導下,開辦變性手術前團體治療,當時乃為台灣首創,由鍾明勳醫師、劉弘仁醫師、嚴烽彰醫師、鄭雅芬心理師為團體領導者。之後,手術前團體治療持續每年在李鶯喬與張凱理醫師督導下辦理,由住院醫師、臨床心理師(先後有鄭雅芬、胡淑娥、廖幸儀心理師)、和社工師(先後有謝依君、劉景宜、張玳菱社工師)為團體領導者,成為北榮變性手術前精神評估的必備流程,協助成員情緒的抒發,手術前意見的溝通與訊息交流,個人性向及人格評估,以及家屬溝通與獲得資訊的平台。

 

        民國九十九年,蘇東平教授榮升台北榮總副院長,精神部部主任由陳映雪教授接任。因應退輔會榮總榮院垂直整合計劃,台北榮總精神部負責整合員山蘇澳榮院精神科、竹東榮民醫院精神科、桃園榮院精神科、和玉里榮院。民國一百年,率先宜蘭員山榮院改制為台北榮總員山分院,蘇澳榮院改制為蘇澳分院,分院精神部主任為葉紅秀醫師,陳盤銘醫師為科主任,還有長期耕耘員山分院的宋鴻生醫師和楊凱鈞醫師,此外,為力行垂直整合之意義,本部再先後派任林韋丞醫師、洪誌遠醫師支援員山蘇澳分院的臨床與教學工作,另本部訓練之公費醫師:胡力予醫師、藍振嘉醫師,亦前往服務,而本部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也前往交流,分院亦派遣相關人員至本院受訓學習。民國一百零一年,桃園榮院正式更名為台北榮總桃園分院,分院精神科主任由張凱理醫師出任。民國一百零二年,竹東榮民醫院改制為台北榮總竹東院區,分院精神科主任由林明燈醫師出任。同年,玉里榮院改制為台北榮總玉里院區,原玉里榮院林知遠院長續任首任分院院長,繼續整合輔導會東區醫療資源,落實榮民(眷)照護,落實政府「六星計畫」,成立社區關懷中心,建立居民健康護照促進社區民眾身心健康。

 

        民國一百零二年,在院方、胸腔科蕭光明主任、精神部蘇東平教授和陳映雪主任的支持、和精神部楊智傑醫師的努力籌劃下,台北榮總成立胸腔部、精神部、神經醫學中心、耳鼻喉部、牙科部之跨部科任務編組之睡眠醫學中心,精神科睡眠相關業務由楊智傑醫師、林韋丞醫師負責,針對各種失眠疾患、精神疾患共病之睡眠障礙提供深入之睡眠檢查,並和精神部廖幸儀心理師合作進行睡眠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幫助更多飽受睡眠障礙所苦之病人。

 

        民國一百零二年,精神樓落成三十三年。專為病患活動設計之精神樓花園逐漸老舊,基於醫療品質與安全之考量,開始動工整修。且於同年年底整建完成,由林芳郁院長率本部同仁一同剪綵啟用,為一個安全與美麗兼顧且具有療癒復健效果之空間。

 

        半個世紀至今,台北榮總精神部一步一腳印成長。除了最早年,劉錫恭教授偕同台大林宗義教授、林憲教授、陳珠樟教授,合力創立台灣精神醫學會,任第三屆理事長,而後沈楚文教授出任第十六屆理事長。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成立,陳映雪教授任第三屆理事長,近年來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多次以台灣名義參加國際重要會議。民國九十一年,蘇東平教授偕同張文和教授、林式穀教授等多位台灣重要精神醫學教授創立「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後出任理事長,近年來致力於台灣雙極性疾患治療共識之發展。民國九十四年,黃正平教授偕同林信男教授、賴德仁教授、黃宗正教授等,成立「老年精神醫學會」,黃正平教授出任創會理事長,派遣代表加入亞太失智症患者生活品質促進小組,討論制定亞太區失智症患者生活品質研究的相關細節,加入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亞太發展小組,同時也為老年精神病患之治療與照護持續付出努力。

 

從民國四十八年內科部神經精神科至今已有五十四年,從民國六十四年神經精神部精神科至今已有三十八年,從民國七十三年精神部創立,已有三十年。台北榮總精神部,從楊雲官教授,傳承至沈楚文教授,再至蘇東平教授和陳映雪教授,持續努力和成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五十餘載,已培育近百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遍佈全台服務有需求的病患和家屬。

 

二十一世紀,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始終謹守崗位。在醫療上,提供良好完整的治療和復健服務,在教學上,繼續努力培養精神科專科醫師,在研究上,亦孜孜不倦,期許為精神醫學和科學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