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蕁麻疹

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症狀為發紅、發癢的膨疹或隆起的斑塊,常伴隨著搔癢、刺痛和灼熱感,乍看就像是被蚊子叮咬後的紅疹。這些紅疹或隆起的斑塊往往如一陣風一般來得快且去得也快,可能在數個小時就自動消失,發作很少超過一天,因此又俗稱為「風疹」。

  蕁麻疹主要的致病原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誘發皮膚和深層組織的血管擴張,進而引起隆起的皮膚紅疹,常常是因為個人體質對於特定過敏原產生的過敏反應所引起。據統計,約有1/5的人都至少會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常見的急性蕁麻疹誘因包含:

1. 食物 : 常見如海鮮、酒類、水果(奇異果、芒果等) 花生、堅果、奶蛋製品、食品添加物如人工色素等。

2. 藥物 : 中藥、西藥(止痛藥、抗生素等等)。

3. 環境因子 : 塵螨、花粉、灰塵、寵物毛髮、皮屑、黴菌、有機溶劑。

4. 物理性因子 : 冷熱變化、搔抓、陽光曝曬、運動、流汗、皮膚壓迫。

5. 體質和精神因素 : 精神壓力、情緒起伏。

6. 感染 : 病毒感染(孩童常見)、蟲咬、寄生蟲感染。

 

  慢性蕁麻疹的特色則是每天反覆的發疹,醫學上的定義為反覆發病超過六周的蕁麻疹。由於長期的發疹和嚴重的搔癢,慢性蕁麻疹常常為病人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困擾。然而,慢性蕁麻疹既不會傳染,也很少會持續終身,約一半的病人會在發病起一年內自主痊癒。慢性蕁麻疹常常無法找到明確的過敏原,在少數的病人中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甲狀腺疾病、肝臟疾病、慢性感染等有關。因此,有慢性蕁麻疹的病人則建議接受相關專科的醫師諮詢與治療。

 

  絕大部分的急性蕁麻疹病患不需要接受特殊的檢驗。如果對於食物或藥物的過敏有疑慮,則可以進行常見過敏原的檢測。慢性蕁麻疹的病患則建議可以至相關醫療專科的門診抽血檢驗系統性的疾病。

 

  當蕁麻疹發作時,則要抽絲剝繭地回想在發疹前的一兩天內,有沒有接觸到特別的物質(染髮劑、新買的衣服等等)或服用新的食物、藥物。只要找出病因,且避免再度接觸到過敏原,蕁麻疹很快就會得到控制。如果就醫,醫師則會給予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抗組織胺、或短效的低劑量類固醇,加速症狀的改善。但事實上,輕微的蕁麻疹只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多休息、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症狀就會逐漸減輕而自癒。然而,若是蕁麻疹合併出現眼皮、嘴唇水腫、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則須注意有「血管性水腫」的可能。「血管性水腫」是因為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組織深部腫脹和血管擴張,有進一步惡化成呼吸衰竭或休克的可能性,甚至有致命的危險,需要盡快就醫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的保養,當蕁麻疹發作且搔癢難耐時,千萬不要過度地搔抓,否則可能出現「越抓越癢」的窘境。可以嘗試用冰敷、沖冷水或輕拍的方式減緩癢感。有過敏體質的患者若注意下列事項,亦能有效預防蕁麻疹的困擾:

1. 遠離過敏原,將會過敏的物質做紀錄。

2. 避免菸酒、辛辣及不新鮮的食物。

3. 紓解壓力,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均衡,保持心情愉快。

4. 避免搔抓,防止症狀惡化或造成傷口而產生細菌感染。

5. 避免對皮膚造成額外刺激:如高溫泡澡、穿著緊身衣褲、配戴項鍊手環等。

6. 出現危險症狀立刻就醫。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