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及代謝手術 (Bariatric and metabolic surgery)
因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除了可以讓肥胖患者減去多餘的體重之外,同時對於肥胖所衍伸的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也同樣具有治療效果,因此近年來,減重手術也被廣泛接受是代謝性手術(metabolic surgery)。
目前, 世界上最被廣泛接受的手術包括三種: (1)胃繞道手術 (2)胃縮小手術 (3)胃束帶手術。其中胃束帶手術已經逐漸式微,以下將針對胃繞道手術以及胃縮小手術來介紹說明。
自2020/5/1開始, 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治療的給付須符合以下條件:
- BMI≧37.5,或BMI≧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7.5%、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 年齡介於20~65歲。
- 須減重門診滿半年(或門診相關佐證滿半年)及經運動飲食控制在半年以上。
-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
- 無藥物濫用或精神疾病。
- 無重大器官功能異常並能接受外科手術風險。
-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會診認定無異常。
手術費用: 如果有達到健保給付的標準(BMI 35以上),需自費手術耗材(包括腸胃縫合器,超音波刀或雷聲刀,腹腔鏡專用縫線,傷口防水敷料及組織凝膠等等),自費止痛藥,健保部分負擔,病房費差額及餐費,另外可以視需求使用防沾黏膠等耗材以及3D腹腔鏡,費用共需10-15萬元左右; 如果BMI未達健保給付標準,則需自費約25-30萬元左右。如果民眾有需求或是想諮詢手術相關細節,可於門診就診時與醫師討論。
(一)胃繞道手術(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 屬於減重手術中歷史最悠久的術式,目前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仍是標準手術選項之一。手術方式如圖所示,用自動縫合器將為上部的胃隔間成為一個小容量的胃囊,而下部的胃則保留於體內。接著將近端空腸於Treitz ligament往下約70-80公分處截斷,然後將截斷的遠端空腸往上拉用來跟胃囊做吻合,待胃囊空腸吻合完成後,再將胃囊空腸吻合之下約100-120公分處的空腸與先前截斷的近端空腸處做側端對側端的吻合。為了避免將來產生內疝氣(internal herniation)而導致腸阻塞,還須縫合完腸系膜裂孔(mesentery defect)與腸系膜與橫結腸系膜的縫隙(Peterson’s defect),之後手術即完成。
(1)優點: 治療糖尿病以及合併有嚴重食道逆流的肥胖患者為首選。
(2)缺點:
(a)因鐵質、葉酸及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將來可能須終身服用營養補充品。
(b)將來有比較高的機會發生腸阻塞。
(c)將來若發生總膽管結石,可能無法經口施行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檢查及總膽管
結石移除治療。
(d)如果病人有胃腫瘤的病史或家族史則不建議做胃繞道手術,因一旦接受胃繞道手
術,以後無法做胃鏡檢查全部的胃,倘若胃下部有腫瘤則很難早期診斷出來。
(3)手術風險: 包括手術相關風險(出血,吻合口滲漏造成感染、腹膜炎、敗血性休克甚
至有生命危險)以及非手術相關風險(心臟病、中風、肺炎、肺栓塞等,嚴重時可能
會有生命危險)。
(二)胃縮小手術 (sleeve gastrectomy surgery): 為近幾年來成長數量最多的減重手術方式。原因包括手術方式與胃繞道手術比較起來較沒那麼複雜,以及手術後病患通常不需終身服用營養補充品。手術方式如圖所示,先將胃大彎處的大網膜剝離至靠近食道處,接著使用自動縫合器將胃大彎處的胃切除縫合,只剩下水管形狀的胃,將切下來的胃移除後,手術即告完成。
(1) 優點: 與胃繞道手術比起來,因為與造血相關的營養素可以由十二指腸及近端空
腸吸收,手術後極少發生貧血等症狀也較不用終生服用營養補充品。
(2) 缺點: 部分病人會發生胃囊變大而導致復胖,若病人還有減重手術需求,則可以
施行胃繞道手術治療。
(3) 手術風險: 與胃繞道手術的風險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