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胸腔部,在1980年代,就致力於發展氣管鏡技術。
下面這一台 Nd-YAG雷射,就是當初花了兩年的公務預算購置的。到它退休,一共為病患服務了20餘年。
Nd-YAG雷射是一波長在1062nm的不可見光雷射,在高能高功率輸出之下,可以輕易將組織氣化。而降低輸出功率,則可以做為止血之用,相當方便。
不過,舊式的機器需要高能增壓、大體積的水冷散熱,非常不方便,以致於最近被小型化的二極體雷射取代。
▼▼▼在原先的 Nd-YAG雷射退休之後,本部全新購置的雷射機。使用的是半導體雷射(Diode Laser),體積更小(僅約一台桌上型電腦的大小),功率更高(最高級機型可到60w,本款只到15w),損壞率更低。
過去數十年來,重建手術或氣管支架一直是治療氣管狹窄的一個重要方法。然而近年卻出現一種新興科技的替代療法:運用二極體或鈥雷射的接觸型雷射治療氣管病灶,不僅過程時間短、副作用及併發症小,且術後不久即可恢復正常作息,不影響生活品質,對於氣管狹窄的患者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 當病患因呼吸衰竭現象,生命立即遭受到威脅時,必須使用侵入性呼吸設備進行緊急處理,因此藉由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建立人工氣道輔助呼吸。然而因長期留置氣管內管或氣切管,會傷害氣管黏膜,促使分泌物增加,產生慢性發炎現象,導致肉芽腫及疤痕收縮,使氣道空間變小,進而造成氣管狹窄及呼吸更困難,甚至使得人工輔助呼吸無法順利進行。
以往對於氣管狹窄的常規治療,多半是進行傳統外科手術切除狹窄及氣管重建;植入氣管支架或是運用電燒灼等方法。劉洪彰表示,針對能夠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雖然可利用手術切除病變部份,然後重建的方式,但由於一般成人在休息的狀態下,氣管長度約十一到十三公分,因此若狹窄範圍過長或復發,就不能或無法再次進行手術。另外過去對於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如內科疾病導致手術危險性太高,則是利用植入矽製或金屬製的支架來達到支撐的目的。 然而矽製氣管支架雖有容易調整,治療完成即可取除的優點,卻有排痰困難、容易移位與聲帶磨蝕移的問題;金屬製的支架放置簡單,但後續之合併症(息肉阻塞、支架斷裂、支架移除)處理困難,所以後者一般只適用於惡性病變,存活期有限的患者。
雖然過去可進行氣管電燒灼手術對氣管病變加以燒灼,可是能夠達到的範圍有所限制,並且有可能產生併發症,主要的可能包括穿透氣道管壁以及引起缺氧或大量出血,再加上具有豐富經驗的醫師極為少數,因此在臨床上的使用較為不便。
然而接觸式雷射的出現,解決了以往治療氣管狹窄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經由內視鏡的操作,透過光纖導管將病灶氣化進而崩解。這種方式相較於以往傳統的非接觸式雷射手術,不僅能深入又準確地處理病變組織,更因為810奈米波長二極體雷射的特性較易被血紅素吸收,所以效能及止血效果佳。
除此之外,治療時間短,傷害性小且復發率低,患者只要術後照顧得當,即可恢復正常作息,不影響生活品質。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