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組織發展沿革

 

本院為國家級醫學中心,具有臨床服務、教學及研究三大功能,教學研究部含括了其中教學及研究兩大功能,業務十分重要。但在建院之初,教學及研究是分屬於兩個部門的,到民國83年才合併成一個單位。有關研究部門的沿革如下述:

柯柏醫學科學研究紀念館的誕生

 

柯柏先生 落成典禮
柯柏館

 

    民國49年,二次大戰期間因經商而與中國結下深厚情誼的柯柏 (Alfred Kohlberg) 先生去世後,其妻透過美國醫藥援華基金會 (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id to China, ABMAC),捐贈了七萬五千美金給國防醫學院,希望能幫助戰後的中國醫學界重建。當時兼任本院院長的盧致德先生,為了讓柯柏先生的心願得以長存,同時也企求提昇榮民總醫院的研究能力,於是向政府爭取等額的配合款,在榮總東側建立了一棟研究大樓,命名為「柯柏醫學科學研究紀念館」(The Alfred Kohlberg Memorial Medical Research Laboratory) (簡稱柯柏館)。民國52年11月11日上午10時,柯柏館舉行落成典禮,恭請副總統陳誠先生主持,柯柏夫人剪彩,邀請各界首長及中外來賓百餘人觀禮。隨即羅致研究人才,當時除了有柯柏夫人捐款美金五萬元購置研究設備外,亦向紐約中華醫學教育理事會 (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 CMB) 等爭取設備,開展了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工作。

柯柏館圖一 柯柏館圖二

醫學研究部的設立

     民國53年,本院奉准在柯柏館,成立「醫學研究部」,編制員額包括一位主任、十位研究員、二十四位技術員和三位職員,合計三十八人。主任一職由盧院長親自兼任,以示對研究的重視。研究員各自主持不同的研究室,當時多由國防醫學院出國進修歸來的年輕教授兼任。早年以及陸續在柯柏館做研究或主持參與醫研部研究計畫的包括蔡作雍、周先樂、韓韶華、魏如東、金明儒、黃雲飛、尹宗高、郎祖望、姜壽德、譚柱光、陳尚球、潘福、盧健泰、葉鑫華、彭達謀、陳耀翰、戴佛香、星兆鐸、趙彬宇、任天民、范如霖、李有柄、謝遠清、惠慶元、詹兆祥、黃天賜、劉剛劍、陳茂支、孫詩潛、范秉真、穆瑞運、尹在信、馮憲文、陳幸一、林茂村、李詩慶、陳光耀、程毓斌、徐嗣興、姜必寧、盧信祥、郭重雄、林滋、楊志剛、張仲明、陳介甫、白壽雄等基礎及臨床教授,以及林可勝院長、劉占鰲、王世叡客座教授等。有專設的研究單位,榮總應屬台灣之首創。

搬遷到致德樓

   民國68年,韓韶華教授擔任醫研部主任後,開始大量聘請專任的研究員,先後到任的有胡承波、曹之憲、蕭廣仁、周成功、羅世農、張曉寧教授等。應業務需要,編制逐年擴大,柯柏館原址漸不敷使用,乃在本院更新計畫第一期工程中,將醫研部與圖書館和會議中心聚集在一起,興建了一棟八層樓高的「醫學研究大樓」。 
 

致德樓落成典禮


    第一層為會議中心,第二、三層為圖書館、教學圖藝組,第四、五層為病理部,第六至八層為醫研部,屋頂另有二層動物房。六樓規劃成35個大小不等的實驗室,供臨床各部科醫師使用;七、八兩樓除有多間公用設施外,可容納二、三十位醫師或非醫師專任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臨床研究中心和陽明臨床醫學研究所,都是借用醫研部六樓的臨床實驗室。民國72年大樓落成啟用後,又陸續增聘了林山陽、蘇崧南、蔡來誠、蘇宗笙、蕭明熙、王聲遠、朱廣邦、劉宗榮、沈弘德、戚謹文、歐樂君、王錦鈿、林清淵、楊春美、彭和珍、謝世良、張泰階、林滿玉、鍾明怡、林達顯、楊德明、葉濬毅、蘇佩芬、殷本惠等專任研究員。民國七十八年,為紀念盧院長灌溉的心血,院方博採眾議,將「醫學研究大樓」易名為「致德樓」。民國75年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設置於致德樓第六層,推動基礎與臨床整合、轉譯醫學研究,姜必寧教授為首任所長,余家利教授為第二任所長,林幸榮教授為第三任所長等,為臺北榮總培養不少醫師科學家。民國83年5 月1日醫學研究部與教學部合併,改稱教學研究部,由何橈通教授擔任部主任,下設醫學研究科,由郭正典教授擔任科主任,陸續延攬多位臨床醫師進入教學研究部,包括謝仁俊、吳肇卿、陳祖裕、陳震寰、陳肇文、江晨恩、林永煬、楊令瑀、黃志賢、洪士杰、李光申、邱士華等教授,還有郭英調、鄧錦泉、鄭慧正、葉子成、李偉平、孫英洲、杜培基、王岡陵等醫師,持續推動基礎與臨床整合研究、轉譯醫學研究,並加強臨床研究及新藥臨床試驗。民國98年5月由林幸榮教授接任部主任。同時,民國98年醫學科技大樓落成啟用,內建BSL2,BSL3,細胞潔淨室及產學合作等實驗室,3樓為新藥臨床試驗中心,4、5樓為病理檢驗部,地下2樓為實驗動物中心。民國102年11月1日起,經行政院組織改造,教學研究部再度分為醫學研究部和教學部兩個單位。醫學研究部,由林幸榮教授擔任部主任,下設3個科,分別為基礎研究科,科主任為邱士華教授,轉譯研究科,科主任為吳肇卿教授,及臨床研究科,科主任為陳肇文教授。
 

全體同仁合照 單位主管及PI合照

   另為了特定任務需求,教學研究部陸續成立任務編組單位,分別是,為了協助專利申請,加強技術移轉及推動產學合作,民國89年6月設立研發成果管理中心,民國94年7月更名為技術移轉組,先是李復興先生,後由郭英調博士兼任組長,另有產學合作諮詢辦公室,由劉宗榮教授擔任召集人。為了爭取及執行臨床藥物試驗,民國91年6月成立新藥臨床試驗中心,由江晨恩教授兼任中心主任。為了加強免疫學相關研究,民國94年7月成立免疫學中心,先由謝世良教授兼任中心主任,民國102年12月由戚謹文教授繼任中心主任。民國99年6月成立醫學科技大樓管理中心,由洪士杰教授兼任中心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為國立陽明大學教學醫院,歷年來有多位教學研究部同仁調兼國立陽明大學學術主管,包括,韓韶華主任調任陽明醫學院院長及改制後陽明大學校長,何橈通主任兼任醫學系系主任及醫學院院長,林幸榮主任兼任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醫學院副院長、代理醫學院院長及兼任研發長,郭正典主任兼任急重症醫學研究所所長,陳肇文主任兼任副研發長,吳肇卿主任兼任研究總中心主任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謝世良主任兼任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及免疫學研究中心主任,謝仁俊教授兼任副研發長、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所長及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戚謹文主任兼任副研發長、醫學院副院長及藥理學研究所所長,林滿玉教授兼任藥理學研究所所長,陳震寰教授兼任醫學系系主任,林永煬教授兼任腦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宗榮教授兼任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所長、儀器資源中心主任及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李光申教授兼任副國際長及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

教學部門的發展沿革:

成立教務處

民國55年8月,為加強各醫學院派來本院實習醫師之教育訓練工作,由醫學研究部主任彭達謀兼任本院教育訓練委員會教務長,檢驗部生化科主任趙彬宇兼任副教務長。民國58年10月14日,由趙彬宇升任教務處處長,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任姜必寧、外科部一般外科主任李杰等2員兼任教務處副處長。

   民國68年5月,為再提升教學功能,延聘馮少海先生專任教務處處長,下設「教學訓練」與「生活輔導」兩組,由賈易中、劉自嘉醫師分別兼任組長。

成立訓練處,再改為教學部

訓練處同仁合照

   民國70年1月,「教務處」為提升業務改名為「訓練處」,下設連絡、進修、訓練、醫學圖藝四組,由王錦林醫師任處長。秘書室原有攝影技術人員若干,移轉至醫學圖藝組後,除公關攝影外,並負責教材製作如:幻燈片、錄影帶等業務。

   民國70年12月,「訓練處」更名為「教學部」。仍由王錦林醫師擔任主任。有關實習醫學生業務部份,則積極參訪其他教學醫院,邀請國防醫學院、陽明醫學院等在本院實習醫師之各醫學院校教務主任,定期研商實(見)習醫師教學有關事宜,自此逐步建立實、見習作業流程。其他諸如呼吸治療人員考試、英語訓練班等均在辦理之列。

民國74年7月,王錦林主任調任鳳林榮民醫院院長,9月改由趙秀雄醫師任教學部主任。民國77年9月,門診部、註冊室合併為「醫務行政部」,由趙秀雄調任部主任,門診部主任賈易中則改調教學部主任。

民國78年1月,原於73年1月實驗編組為一級單位之圖書館,改隸為教學部醫學圖書組。

 民國80年5月,賈易中醫師回任醫務行政部主任,教學部主任由醫學研究部主任楊志剛暫兼,為兩個單位之合併預留舖路,直至83年兩單位正式合併為教學研究部。

教育訓練發展

民國48年9月,行政院核定本院為國防醫學院教學醫院之一,並由國防部訂頒國防醫學院與榮民總醫院學術研究互相支援辦法及軍醫人員選調榮民總醫院服務辦法。

民國64年7月,陽明醫學院正式成立。於民國66年12月,經教育部核准簽訂本院與國立陽明醫學院合作實施要點,明訂本院為陽明醫學院之教學醫院。

民國73年6月,經擴大院務會議決議,成立「臨床教學委員會」(後改為醫學教育委員會),宗旨在訂定及推行全院之教育政策與訓練計畫,提供受訓人員良好之學習環境,並遴選各科熱心之主治醫師為委員參與。

圖書館發展沿革

圖書館同仁合照

   於民國48年隨本院的創辦而成立,初設於秘書室下。民國52年時圖書室移至新建之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內一樓之左側成立之初並無組織編制,自民國73年元月1日本院「圖書組」核定更名為「圖書館」,直屬院本部,由卓玉聰擔任圖書館館長。民國78年1月原實驗編組一級單部改為二級單位,圖書館改隸教學部醫學圖書組,由胡豫湘代理組長職務。

教學研究部的設立

主管合照
同仁合照 同仁合照

   民國83年5月,原教學部(下設教學組、醫學圖書組、醫學圖藝組三組),(教學組為原來之「醫學訓練組」、「醫學進修組」合併而成一組),與原醫學研究部(下設廿二個實驗室)合併成為教學研究部,並整修第三層部分圖書館空間,成為教學研究部的行政中樞。同月,原內科部新陳代謝科主任何橈通醫師調升教學研究部主任,民國98年5月何橈通主任卸任,由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本院內科部心臟科主任林幸榮調升兼教學研究部主任。

   民國93年5月,醫學圖藝組與教學組合併為教學圖藝組,目前由陳素真擔任組長,由蔣培英小姐等協助業務,並新增醫學研究科,由本院呼吸治療科郭正典教授擔任主任,負責院內所有研究計畫之管理,由盧湘蓮小姐等協助業務。另外,蘇瑪莉編譯、陳世通先生、張鳳嬌小姐、陶淑姬小姐、劉邦榮祕書等協助本部行政業務。至此,原來教學部之所有分組業務,均整併精簡為教學研究部轄下之一組,是本院發展以來,少數精簡的部門之一,與醫學圖書組及醫學研究科並列為教學研究部下之三大行政支援及管理單位。民國96年開始,教學研究部陸續進用教學型(鄭浩民、黃金洲、黃加璋、梁仁峯、林春吉)主治醫師人才。

   本院為了加強及提升醫學教育並培育師資,於教學研究部設立任務編組單位,分別為,民國91年3月成立臨床技術訓練中心,負責臨床技術教學、訓練,包括OSCE,ACLS等,由郭正典、陳祖裕、陳肇文先後陸續擔任主任,民國98年7月成立教師培育中心,負責臨床師資培養,由兒童醫學部兒童免疫腎臟科楊令瑀主任調兼教師培育中心主任,民國98年7月成立醫學教育中心,負責全院UGY,PGY,住院醫師及醫事人員訓練,由內科部一般內科李發耀主任兼醫學教育中心,民國99年1月李發耀主任升任內科部主任後,由陳震寰教授續任中心主任,醫學教育中心下設臨床教學科,由外科部泌尿科黃志賢教授兼主任,臨床技術訓練科,由陳肇文教授擔任主任,及教學行政組,由陳素真擔任組長。

    民國102年11月1日起,經行政院組織改造,教學研究部再度分為醫學研究部和教學部兩個一級單位。

醫學科技大樓的興建與功能規劃

醫學科技大樓

 

本院現有致德樓自民國72年建立至86年已歷經14年,空間的運用達飽和,且軟硬體設施已不符當前醫療及研究發展實際需要,故開始思考興建新大樓的可能性。民國87年,前院長張茂松領隊參訪國外著名大學實驗室及動物中心與臨床試驗病房,希望能達到:一、建構研究群實驗室空間,提供研究團隊密切互動;二、嚴格劃分生物安全等級實驗室GLP並落實操作準則;三、因應研究成果取得專利與產官學合作之趨勢,於民國89年開始興建醫學科技大樓,由公務預算及本院醫療作業基金支應。

民國95年,開始著手於醫學科技大樓的功能規劃,由當時教研部何橈通主任領隊參訪美國NIH、日本東京大學觀摩GLP實驗室、cGMP工廠、BSL-3及動物實驗室等尖端醫療技術之重要硬體設施,參訪團隊回國後,建議加強科技大樓之門禁安全管控、BSL-2,BSL-3及細胞治療實驗室之硬體設備、機電設施及室內外氣流等規格。

醫學科技大樓於民國98年3月完工,民國98年6月起,各使用單位依規劃陸續進駐,希望藉由功能導向及宏觀角度,結合跨領域之優質研發團隊,發展設立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研究的卓越中心,規劃具有全國及國際競爭力的重點研究項目,包括幹細胞治療、移植與再生醫學、基因體醫學、免疫學、腫瘤醫學、心臟血管醫學、腦科學等。

民國97年9月奉李良雄院長核定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科技大樓管理委員會設置要點,民國98年6月修正通過。管理委員會由林芳郁院長擔任召集人,李建賢、連江豐、李壽東、陳天雄等四位副院長擔任副召集人,教學研究部林幸榮主任擔任執行祕書。管理委員會之下,設立研發小組和工作小組,分別由李壽東副院長和劉宗榮教授擔任召集人,負責規劃和推動相關業務。民國99年6月28日成立醫學科技大樓管理中心,由洪士杰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統籌研發小組及工作小組之行政人力,辦理日常行政庶務工作。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