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部新進中醫師
教學訓練計畫
民國108年7月修訂
壹、簡介
本院於民國60年在國科會指示下設立針灸研究委員會,63年開放針灸門診,隸屬於復健醫學部,並於民國66年改製為獨立一級醫療單位針灸科,再於民國78年10月奉行政院衛生署指示修編為傳統醫學研究中心迄今。早年雖曾聘有傳統中醫師為顧問,並進用西、中、牙醫系畢業住院醫師,且曾鑽研各國另類醫療和能量醫學,然一直以西醫師主持之針灸門診為教學服務內容。在長官的大力支持與愛護下,自87年5月起,衛生署特函許本中心可同時接受西醫系和中醫系醫師之職業登錄,為未來的發展前景開拓出更寬廣空間。
91年12月開始提供中醫內科門診服務,藥學部並配合成立中藥局。並於102年11月因行政院組織再造法案,本科升格為傳統醫學部,下設整合醫學科與一般醫學科兩科。現有副教授級主治醫師1位,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2位,講師級主治醫師2位。
本部科為公立醫學中心第一個成立中醫部門的醫院,可提供新進中醫師寬廣的學習機會。
根據《醫療法》之規定,執業醫師須在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的醫院或診所接受兩年以上訓練,並取得證明文件後,才具有開業資格。然而,以往大多數中醫師,畢業後以診所作為主藥臨床訓練場所,訓練程度參差不齊,有可能會影響中醫臨床專業能力訓練之廣度或品質,亦可能影響中醫服務的健全發展。
為了讓中醫師臨床訓練正式邁入新的制度化軌道,健全中醫師臨床訓練制度,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已依循西醫師臨床訓練模式「一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逐步朝向中醫住院及專科醫師訓練,自98年開始推動「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計畫」,新進中醫師應接受基本課程、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針灸、傷科臨床診療能力及西醫一般醫學、急診訓練等8部分訓練;從98年到102年間,衛生福利部已指定73家訓練醫院,培訓指導醫師592人、培訓指導藥師296人,受訓之新進中醫師亦逐年成長中。
臺北榮總身為醫學中心暨教學醫院,於中醫師之教育與養成,應有責任與義務配合政策執行。本院傳統醫學部於過去多年來,已有多名國內外學生申請進修,並於105年-107年完訓5位負責醫師學員,於教學上有一定經驗,現更加強與本院教學部合作,強化充實中醫教學之軟硬體教學環境與資源、臨床訓練師資,並規劃「中醫師負責醫師訓練課程」,進而提升中醫師執業素質,確保中醫醫療照護品質及專業能力,落實全人健康照護體系。
本計劃預期能培訓出具有中醫專業素養,並能提供臨床患者全人醫療照護照護之中醫師;於本部,則能強化與提升本院中醫臨床師資與現代醫學之豐富資源,充實健全以教學醫院為基礎之中醫師訓練環境資源,為提升中醫醫療服務水準,增進國際競爭優勢,提供一份心力。
貳、報到及交班
- 報到:於訓練科別當月一日至本部會議室向總醫師報到。
- 交班:於訓練科別最後一日由總醫師主持交班事項,新進中醫師均出席並交班工作事項。
- 若報告及交班日遇到假日,由總醫師另通知日期。
參、教學目標
(一) 在接受過傳統醫學部之訓練,新進中醫師將能夠
- 學習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 現代化儀器的基本觀念與原理
- 學習初診病患之病史詢問、理學檢查
- 一般門診跟診
- 中醫病歷之寫作、診斷書之開立
- 病房會診
- 瞭解中、西醫同時處置病患所可能發生的優點與缺點
- 訓練中醫期刊之蒐集與整理、中醫四診現代化之研究
- 參與傳醫部教學會議
- 跨領域的團隊訓練及合作
- 學習傳統醫學在惡性腫瘤治療所扮演的角色
- 學習傳統醫學在居家照護所扮演的角色
- 前往社區醫院及偏鄉,學習各項醫療服務
(二) 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
- 具備對病人及家屬的應對及溝通表達技巧
- 具備一般醫學倫理及法律問題的判斷能力
(三) 醫療專業特質
- 具備基本醫療專業素養及態度
(四) 針對畢業後剛踏入中醫醫療職場的中醫師進行訓練,培訓其具備以下核心能力,使其符合社會需求以確保醫療服務品質:
-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具有專業敬重與責任感,尊重倫理原則。
- 跨領域的醫療團隊工作,具有跨團隊合作與溝通技巧。。
- 基於實證醫學的專業執行,並造就自我學習能力。
- 資訊技術利用。
- 促進醫療品質。
肆、訓練規劃
(一)主要訓練內容:訓練內容包含全人醫療、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病溝通、醫學倫理、醫事法規、感染管制、實證醫學及病歷寫作。如下:
- 醫病人際關係。
- 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下,從事針法、灸法及拔罐等訓練。
- 認識臨證處方與療效評估。
- 論文研讀與討論。
- 協助主治醫師處理病人病情。
- 中藥基本知識及處方訓練。
- 學習撰寫病歷,追蹤病史及臨床四診的運用。
- 醫學倫理及臨床照護態度之學習。
- 臨床八綱辨證解析訓練。
- 學習會診病人之照護。跟隨主治醫師查房,參與床邊教學。
- 門診跟診,練習初診病人之問診並列出診斷及處方,再與指導醫師討論
- 知悉醫學倫理委員會之運作
(二) 依衛福部計畫核定之主要訓練醫院需辦理事務所擬,辦理中醫師2年負責醫師訓練,其訓練課程與訓練期間如下表:
課 程 名 稱 |
課 程 時 數 |
基本訓練課程 |
四十小時 |
中醫內科學 |
六個月(內含基本課程) |
中醫婦科學 |
四個月 |
中醫兒科學 |
一個月 |
針灸學 |
五個月 |
中醫傷科學 |
五個月 |
中藥局 |
一個月 |
西醫臨床醫學 |
二個月 |
期 程 |
24個月(含基本訓練40小時)
|
於第一年度之課程安排如下表:
課 程 名 稱 |
課 程 時 數 |
基本訓練課程 |
四十小時 |
中醫內科學 |
三個月(內含基本課程) |
針灸學 |
三個月 |
中醫婦科學 |
二個月 |
中醫兒科學 |
一個月 |
中醫傷科學 |
二個月 |
中藥局 |
一個月 |
西醫臨床醫學 |
一個月 |
期 程 |
12個月(含基本訓練40小時)
|
註:詳細之各科課程規劃請參閱實施方法與步驟。
預計第二年度之課程安排如下:
課 程 名 稱 |
課 程 時 數 |
中醫內科學 |
三個月 |
中醫婦科 |
二個月 |
針灸學 |
二個月 |
中醫傷科學 |
三個月 |
西醫臨床醫學 |
一個月 |
期 程 |
12個月
|
整合性全人醫療訓練:
於訓練中,將透過以下的訓練模式,達到全人醫療訓練的目的。
|
跨領域訓練 |
團隊醫療訓練 |
安寧訓練 |
整合醫學訓練 |
基本要求 |
學習不同專業間如何以尊重的 態度互動,需要協助時如何正確的接觸對象、並適時求援 |
具備一般性醫療技能 |
學習病情告知之溝通技巧。熟悉安寧緩和醫療之轉介與處置。 |
具備整合不同科別的知識與資訊,辨識需要整合醫療之對象,整合式醫療與照護之處置能力 |
學習目標 |
具備合作與團隊照護能力的醫療專業人員 |
獲得獨立行醫之能力 |
癌症與非癌症末期病患病情告知與安寧緩和醫療之能力 |
以病患為核心,將不同科別進行整合式評估與治療照護 |
核心能力 |
團隊溝通技巧、醫療專業以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 |
病人照顧、醫學知識、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醫療專業以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 |
安寧療護溝通技巧,安寧療護病情告知;末期病患症狀控制, 末期病患營養及水分控制,瀕死症狀之處置,安寧緩和醫療相關法規之認識,各式安寧照顧模式之認識。疼痛控制與靈性關懷之認識。 |
辨識整合醫療之適應症。學習如何與其他科別進行專業溝通與合作。如何應用雲端資訊減少重覆藥物及檢查之使用。 |
教學方式 |
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臨床案例討論教案(IPE) *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臨床實務之推廣與執行(Interprofessional Practice, IPP)標竿分享課程 |
經由一般病房、門診、急診及社區醫療經驗,有機會接觸各種常見的疾病,得到疾病診察、病歷書寫、身體評估及感染控制等基本臨床診療技能 |
醫學倫理、醫學法律, 及加強身心靈全人照護,人文及社會關懷等學養 |
會診醫學、實證醫學、醫療品質、藥物交互作用,多重藥物處置。 |
考評機制 |
360度評估 |
MINI-CEX CbD |
MINI-CEX CbD |
CbD |
主治醫師、資深住院醫師、新進中醫師、
實習醫學生、見習醫學生及護理人員工作權責區分
|
主治醫師 |
資深住院醫師 |
新進中醫師 |
實習 醫學生 |
見習 醫學生 |
護理人員 |
針 |
P |
P |
P |
P |
|
|
灸 |
P |
P |
P |
P |
P |
P |
拔罐 |
P |
P |
P |
P |
P |
P |
放血 |
P |
P |
P |
P |
|
|
三伏貼 |
P |
P |
P |
P |
P |
P |
中藥處方開立 |
P |
P |
P |
|
|
|
衛教 |
P |
P |
P |
P |
P |
P |
(三) 登錄受訓醫師學習歷程
依計畫核定之主要訓練醫院需辦理事務所擬,定期於「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管理系統」(http://cpgy.mohw.gov.tw/Default.aspx)登錄受訓醫師學習歷程,使訓練管理資訊化,並建立標準化作業程序。本部訂有「受訓醫師訓練學習護照」(紙本),由受訓醫師依中醫住院醫師訓練項目及基準,實際於臨床照護案例應用、小組討論、實務操作、講堂授課等,填入主題及學習內容簡述、課程日期,由臨床教師確認無誤後回饋及簽名。每位學員皆須依每科受訓基準,於每月完成。該科訓練最後一週,需完成該科住院醫師學習護照心得與建議,並請臨床教師回饋意見並簽名。並依本院教學部之規劃,於電子化「教學評估系統」登錄相關學習歷程。
(四) 訓練成果考核
依計畫核定之主要訓練醫院需辦理事務所擬,責成本院指導教師定期上網審核受訓醫師學習成績,保障受訓學員權益。除上網審核學習成績,本院教學部已建立之「教學評估系統(TAS)」可有效進行雙向回饋評量及滿意度調查,可確保學習成效,建立有效溝通及考核管道;評估方法表單包含受訓學員訓練考核表及受訓學員課程自評及教學評量表,這些表單經主治醫師及部主任核章,並於行政協調會時提出討論,故本部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受訓學員及實習醫學生所組成的團隊教學訓練皆由以上雙向回饋機制指導及監督機制進行。雙向回饋時間為每月月底。
(五) 訓練教師
責成本院年資符合(或將符合)之中醫師以及藥師,取得指導醫(藥)師教師之資格,並積極增進教學技巧。
伍、教學活動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每週教學活動表
|
08:30- 12:00 |
13:30- 17:30 |
17:30- 18:30 |
一 |
臨床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 |
臨床教學 會診教學 |
|
二 |
臨床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 |
臨床教學 |
|
三 |
臨床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 |
臨床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 全院Grand Round |
教學研究會議 |
四 |
臨床教學 |
臨床教學 |
|
五 |
臨床教學 |
臨床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 |
|
- 網路教學:本院亦建置醫療數位學習網(e-learning, http://xfile.vghtpe.gov.tw/ezLMS/news/list.php),新進中醫師除了可在受訓部科中學習臨床專業與一般醫學訓練等相關課程外,更可至數位學習網進行數位學習。其中一般醫學訓練專區內容包括: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病溝通、醫學倫理、醫事法規、感染控制、實證醫學及病歷寫作等,提供新進中醫師隨時進行自我學習的平台。
- 臨床工作若遇到臨床倫理難題,本院設有醫學倫理委員會(http://mec.vghtpe.gov.tw/),可提供諮詢服務以協助釐清問題並解決爭議、維護病患權益、加強醫病共識、減少醫療糾紛,並設置部落格分享醫學倫理法律相關議題。
教學門診、門診教學、會診教學
教學門診 |
每月5次 |
門診教學 |
每週5次 |
會診教學 |
每週1-3次 |
教學門診
|
09:00-12:00 |
14:00-17:00 |
負責教學醫師 |
第一週,週五 |
|
中醫針灸科 |
吳大鵬醫師 |
第二週,週四 |
|
中醫兒科 |
龔彥穎主任 |
第二週,週五 |
中醫傷科 | 陳昭憲醫師 | |
第三週,週四 |
|
中醫婦科 |
楊仁鄰醫師 |
第三週,週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醫師 |
第四週,週五 |
|
中醫內科 |
曾元卜醫師 |
陸、各科指導醫(藥)師、導師工作規劃
訓練課程 |
指導醫(藥)師 |
指導醫(藥)師工作規劃 |
導師 |
龔彥穎 吳大鵬 楊仁鄰 張清貿 曾元卜 |
固定每個月安排一次會談,與學員討論學習或生活上的問題,並適當回饋及反應。若學員有突發狀況,則應不定時舉行一對一會談。
|
中藥局 |
何育儒 林益生
|
|
中醫婦科 |
楊仁鄰 |
|
中醫兒科 |
龔彥穎 |
|
中醫傷科 |
吳大鵬 |
|
中醫針灸科 |
張清貿 |
|
中醫內科 |
曾元卜 |
|
西醫臨床醫學 |
徐德福 莊喬琳 |
|
柒、訓練內容
傳統醫學部之教育訓練由教學計畫主持人擔任召集人兼主任委員,整合醫學科主任擔任教學計畫負責人,教學計畫負責人負責每季定期召開教學會議討論部內教育之全般事宜及辦理見習醫學生、新進中醫師暨住院醫師座談事項,其成員包括教學主治醫師全體、臨床導師全體及住院醫師、新進中醫師或見習醫學生代表至少乙名,另本院定期與新進中醫師召開座談會,參加人員除本院計畫相關人員、指導老師、新進中醫師、見習醫學生,會議中將依照回饋意見、教師教學心得及建議,提出改善措施,並將之納入教學計畫之修訂。
另針對新進中醫師之評量考核則由部主任會同教學計畫負責人於新進中醫師階段性受訓屆臨期滿前壹週內召開教學評議會議,該會議成員除上述召集人外,尚包括參與指導之臨床導師與教學主治醫師,會議針對受訓之新進中醫師於重大事件、臨床表現與客觀評量予以評等;該項會議得因臨時性需要適度召開臨時會議。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在新進中醫師的養成訓練卻堅持平衡發展的教育目標與方向,並秉承台灣中醫醫學會對中醫科執業醫師養成的要求設計及規畫周全的中醫科全般教學計畫(教學計畫內容包含執業醫師訓練課程綱要、基準與相關規範),本章所指之新進中醫師係指有志投身中醫科為終身執業對象的醫學院中醫系(單主修七年級、雙主修八年級)、學士後中醫系五年級醫學生為期兩年之臨床訓練。
訓練方式:
本科依據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為健全中醫師臨床訓練制度,所提具之「中醫醫療機構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制定各科學習核心項目,並列入年度新進中醫師訓練計畫包含:
基本訓練課程(40小時)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加強醫學倫理、醫病溝通、醫療相關法規及醫療糾紛之處理原則,以增進醫療管理知識,培育具全人醫療能力之中醫師。 |
|
|
學習護照登錄 |
中醫內科(六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1.能掌握內科臨床生理、病理特色,熟練內科四診技巧。 2.具備臨床病因病機推演與理法方藥臨床思路,瞭解內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中西醫診斷與辨證論治重點。 |
|
|
|
中醫婦科(四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
|
|
|
中醫兒科(一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
|
|
|
中醫針灸科(五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
|
|
|
中醫傷科(五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
|
|
|
中藥局(一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提供中醫師對傳統中藥的正確關念,負有宣導中藥真偽替代、優劣及古今中外解說並行不悖與去蕪存菁之蒐研工作,並進而推動中藥之現代化。 |
|
|
|
西醫臨床醫學(二個月)
訓練目標 |
訓練內容 |
訓練方式 |
評核方法 |
|
|
|
|
|
|
本部訓練專業之特色
本部於本計劃指導專業之特色,為中醫內科、針灸科及西醫一般醫學,茲說明如下:
1.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設立中西醫整合醫學科、中醫一般科,開設中醫內科、針灸科、傷科、婦科、乳癌整合門診、中醫癌症特別門診等,重視中西醫整合及實證醫學,故於本計畫中,中醫內科部分,除了一般之教學,特別融入並重視中西醫整合之概念,並強調實證精神及相關科學文獻查證,俾能使受訓學員有不同的學習體驗。
2. 臺北榮總為教學醫院,西醫一般科之教學團隊實力堅強,課程完整,除在西醫門診跟診之外,受訓學員能有西醫核心課程及臨床照護之見習經驗,實屬難能可貴,為一大特色。
- 實習期間應遵守科內相關規定,並接受主治醫師,總醫師,資深住院醫師之指導。按照醫院規定時間上下班,並按排定課程確實訓練。遇到初診病人時必須學習完成初診預診,於該診看診結束後再與主治醫師討論病歷內容及辨證論治內容。
- 門診跟診應確實報到,保持診間安靜,臨時有事無法跟診時須經總醫師及主治醫師同意。跟診完畢必須由該診主治醫師簽名後才可下診。
- 晨間會議及跟診除另有教學及請假外請勿缺席及遲到早退。
- 跟診前後務必洗手。
- 所有扎針實作前,務必上過針刺基本手法介紹及針刺意外防治二課程才可進行。
- 跟診時請尊重病人的隱私權及主治醫師主導權,非經主治醫師允許,勿進入治療床內。
- 有針刺意外發生時(如暈針、滯針)請務必找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協助處理。
- 跟診時勿自行對病患講解病情。
- 跟診時無當診主治醫師允許,不可對病患施與任何醫療行為。
- 以下為必須參加之課程:針灸護理及注意事項、針刺基本手法、常用腧穴取法及應用、經絡的臨床定位、拔罐的原理及注意事項、灸療的原理及注意事項。
捌、評量及考核辦法
- 主要是以工作場所為基礎的(Workplace-based evaluation)評估。 項目包括:
- 學習總評(TAS雙向回饋系統)由指導科目醫師負責考評、主治醫師及科教學主任負責複評。實習成績若79分以下將轉送臨床導師輔導;69分以下將陳送醫教會複審。另若有不符合醫療專業的行為:例如:私下換班、值班時無故聯絡不到、臨床工作表現不佳,未能善盡新進中醫師職責(如開會無故遲到缺席、未遵守並執行主治醫師醫囑、病歷寫作未盡詳實、工作態度不佳…等等)或違反本院相關規定,且情節重大者將提報醫教會審議。
- 病歷教學暨審核評分表,由上級評量,每月一次。
- 多元臨床測驗:在實習中除各course結束總評外,尚需完成以下多元測驗評量方式。
- 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 mini-CEX)
- 操作技能直接觀察評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
- 病例導向討論評估表(Case-based Discussion,CbD)
- 360度評估:每1月一次,為學習總評之一部分。
- 新進中醫師之初考由住院醫師負責,主治醫師覆核。
- 依據訓練內容(請參閱參、訓練內容)對新進中醫師的考核,評量重點包括:
-醫病及與醫療團隊其他成員之關係是否和諧
-病史之詢問是否正確、簡潔而有系統
-病歷之記載是否清楚、完整而正確
-理學檢查之各種技巧是否熟練確實
-實驗診斷結果之判讀是否熟練確實
-是否具備整體綜合分析以及病情解釋之能力
-臨床能力執行之正確性
-工作、交班是否認真負責
-門診表現
-會議出席及表現
- 傳醫部問題反應及教學檢討會:新進中醫師填寫對於傳統醫學部訓練的建議,彙整於住院醫師暨中醫新進中醫師座談會提出檢討,約6個月招開一次。
- 導生座談會:由新進中醫師及臨床導師舉行會談,每月一次。
新進中醫師作業一覽表
作業名稱 |
數量 |
繳交時間 |
繳交方式 |
收取人 |
病例報告 |
依衛福部公告為準,每月1-2篇 |
每月25號 |
Email電子檔給所有醫師及秘書後,於TAS系統上傳修改中的病歷,並留存修改前、修改中、修改後之病例報告電子檔。 |
龔彥穎醫師 吳大鵬醫師 楊仁鄰醫師 張清貿醫師 曾元卜醫師 |
專題報告 |
依衛福部公告為準,每月1-2篇 |
Email電子檔給所有醫師及秘書。 |
||
Mini-CEX量表 |
依衛福部公告為準,每月1篇 |
於TAS系統中填寫 |
||
DOPS量表 |
依衛福部公告為準,針傷科每月1篇 |
於TAS系統中填寫 |
||
CbD量表 |
依衛福部公告為準,每科1篇 |
於TAS系統中填寫 |
||
360度雙向回饋評量表 |
依衛福部公告為準,每月1篇 |
於TAS系統中填寫 |
玖、特殊新進中醫師輔導機制
對於遲到早退,照顧病人不盡責,沒有團隊精神等,學習態度不佳,使得評量表現不佳,評量測驗不及格的學生,由總醫師瞭解狀況後,協同同儕,護理同仁,主治醫師,一起給予關心和協助。並且與教學部密切聯繫,共同追蹤及協助表現不佳學生。
拾、課程負責人暨聯絡人
【課程負責人】
姓名:龔彥穎主任
TEL:0937-300-646
Email:[email protected]
【課程聯絡人】
姓名:顏見明教學總醫師
TEL:02-28757453#314
Email:[email protected]
拾壹、參考書籍
- 針灸科學。黃維三著。正中書局。
- 黃帝內經今義。陳九如著。正中書局。
- 中國藥材學。謝明村等著。正中書局。
- 醫方集解。汪昂著。志遠書局。
- 經絡的概念。陳方佩。臨床醫學雜誌。
- Stux G, Pomeranz B. Basics of Acupuncture, 3rd ed. 1995, Springer, New York.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