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如何正確煎煮中藥

如何正確煎煮中藥

文/藥學部藥師 林益生

清代醫家徐大樁在《醫學源流論》曾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 不效,全在乎此。」當沒有正確煎煮中藥飲片,可能不僅沒帶來好處反而有 害。在煎煮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1.煎煮的容器應使用砂鍋或陶瓷鍋,忌 用銅、鐵或鋁鍋,避免藥材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進而影響藥效;2.煎煮用水 應選擇水質乾淨,符合飲用水標準為宜;3.煎煮的火候須根據藥物性能及所需煎煮的時間,酌定火候,當不慎將藥材煎煮焦枯,應丟棄;4.煎煮方法須根據藥材的質地,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先將中藥材浸泡30~60分鐘,使藥材浸 軟,水量約高於藥材面。第一次煎煮完畢,先將湯液倒出放涼備用,第二次煎 煮時,水量約與藥材面等高,再將兩次煎煮的湯液過濾去渣混合,依照醫囑一 日數次服用。礦物、殼類的藥物 (如代赭石、牡蠣) 應打碎先煎煮,煮沸20~30 分再加入其他藥,以利有效成分析出。氣味芳香藥物 (如薄荷、青蒿) 須在其他 藥物煎沸後再放入煎煮,避免有效成分 揮發而降低藥效。此外,有些藥物為了 發揮攻下作用 (如大黃) 不宜久煎,須後下使用,意指待其他藥物快煎好時,再將大黃投入煎煮約10~15分鐘,則可發揮瀉下的功效。易於黏鍋、粉末狀及藥 材表面有絨毛的藥物 (如旋覆花、車前子) 須用紗布包裹,再與其他藥物浸泡和 煎煮,以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為了讓某些貴重的藥品能煎出有 效成分 (如人參、西洋參),故常切片單獨煎煮取汁後服用或與其他藥液併服。 此外,膠質、黏性大的藥物 (如阿膠) 應先單獨加熱溶於少量水中,再與煎好的 藥液混合。除了上述煎煮的注意事項,最重要的還是遵照醫師、藥師及藥袋上 的指示正確用藥,才能使藥品發揮最大療效並確保用藥安全。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