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與中國自然哲學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科 陳方佩主任
一、 前言
世間什麼是永恆?恐怕一是時間,二就是變化。時間永不停留,意味著絕對無靜止,亦即永遠在動,有動就有變化。位置不同,觀察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可說世間沒有相同的物質。一九O五年物理界泰斗愛因斯坦先生首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將時間、空間、動與靜等物理現象放進一個簡單的公式裡,活化了牛頓力學,推導出量子力學等一連串物理的爭論與躍進。
E=mC2 時間使人類的生存變得有希望,時間使事務成熟,使疾病痊癒。相對的,時間催人老,時間使事物凋零,帶走快樂,傳來厄運。因為時間忠實地向前進,好與壞、陰與陽、相生相長,只要活得夠長,就可以看見這種規律。然而,時間也會蒙蔽了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因為歷史太長反而產生了距離的陌生感。
中國傳統醫學起始於三千多年前的黃河流域,當時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情況皆與今日大不相同。事實上,這個長遠的時間間隔,早已讓今日的我們認不得那個時代了,陌生且存疑。別說活在今日的人們,在這個資訊狂飆的年代,仍有溝通不良的問題,要和三千年,不是三十年,前的古人溝通,又談何容易呢?今日研究傳統醫學者似乎由黃帝內經一書,掌握了古人全數的醫學範疇,不論中藥、辯證、針灸、氣功,皆「言必稱內經」!似乎剎那間,歷史的長河就在言語中消失於無形了,似乎每位中醫師都可以就教於素問、靈樞,就教於張仲景、孫思邈…,似乎歲月不曾催人老,每位歷史人物都似活在我們生活中。
照理,時間應該改變什麼,何以中國醫學卻沒有改變?或許改變不多,尤其近三十年來,很多中醫學者,都在努力作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現代化之嘗試,可惜至今仍未見理論上明晰地突破,只是喜愛中國醫學樸素觀、自然觀之現代人是愈來愈多了。
時間看似遙遠,但在中國人的保守環境裡,一脈相承而來,中國醫學由老朽變成了超現代醫學;因為保守,所以保留了這份思想精華,恐怕也因為這思想精華與人類之本質若合符節,所以經歷時間的錘鍊,仍然證明寶刀未老,薑是老的辣。只要人類的本質不變,DNA的遺傳物質依然受大自然求物種繁衍的原始生命力所寄託,中國醫學中的思想哲學觀必會綿長不盡,永遠指導著人類的思維,以下我們就由針灸來談陰陽、五行,和氣功導引。
二、 針灸
由一支小小的不鏽鋼針,刺入人體卻可以有意想不到的醫療效果,問「針灸」由何而來?推到穴道、經絡,最終又回到內經。非常簡單的思緒,卻是走了三千多年而來,古老而又新鮮。經絡非由今日始生,必是古人身上也有,或許古人那時的人類文明還看不到神經或血管系統,但是感覺告訴人們有氣在動。這是描述法,語詞上的誤差,其實任何的「感覺」都要透過一種媒介來傳遞,如同空氣或水,才使得電磁波、聲波可以傳導一般。在人體如果切斷了神經系統,大腦就無法感覺到什麼,可見得「氣的感覺」這句形容詞的物質基礎就是神經系統。
其實在人體上任何部位施以任何刺激,都會導致人體的某些反應,針刺法、灸法、按壓法、雷射光、超音波、電場、磁場等等,加諸四肢、腹背、耳朵、頭皮、腳底,都有效果。人是一個活體,會生長、代謝、反應,這些都是天生的生命力。今人如此,古人亦然。體表十四經絡,那是線條,三百六十一穴是體表定位點,都可作為認識身體的指導方針,卻不足以代表人體全部的。
研究針灸的效應,使我們體會到人類體質中有一種自然痊癒機轉,想想看,人類存在在地球上已有三百萬年之久,演化經驗告訴我們,人類為求生存一定有許多適應挫折的根本設計。在物質不發達的蠻荒時代,人們依然有辦法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代代相傳,可見得科技發展,並不是人類生存的唯一需要。小小的一支針,告訴我們的應是這番體會。
三、 陰陽
水火、冷熱、白天、黑夜…,這是大自然的基本相對觀,或許太基本了,使得今日談陰陽者成了老古董,好像不加上一點ABC,不加上昂貴儀器的測定或操作,就顯不出現代化的氣派與先進來。陰陽學說並不是歷史,而是一種哲學思維,恩格斯曾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而哲學則是理論思維的最高層次,所以唯有學習以往的哲學,才是提高人們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
陰陽學說其實可說是人類文明的根本哲學,其不獨將事物做靜態的二分法,實際上更是為了說明事物之間的活動規律。內經裡已有陰生陽長、陰陽互根、陰陽協調和陰陽轉化等理論之說明,亦將人體視為一個小周天。大周天宇宙裡的日升日落、男女陰陽相交、水與火兩種反作用力的互動互抑,使得生命滋生,輪迴再現,這一切大自然的現象,均可在人體這個多細胞聚合體中反覆呈現。萬物皆自然之產物,人類亦然。植物界中之大樹,樹身在上屬陽,樹根在下屬陰,陰助陽長,陽助陰生,陰陽不可少,陰有向上的潛能,陽有向下的趨勢。太極圖中有陽,陽中有陰,呈波動式進行「陽盛陰衰」的輪流之方式。
當今日人們目眩於身體外之五光十色、科技物質時,自然難以體會自身躍躍然動的那份精神力量-即理解哲學思維的能力。這也就是科技在發展時,一昧以陽之提昇為目標,必然忽略了陰的精神本質。於是當目標逐漸達成時,人們反而將陷入迷思,因為往後仍有漫長的生命路程該何去何求?誰是繼科技之後的世界大師呢?
中國醫學保留了對人體本質的重視,在整個文明史中,替人類將陰陽學說忠實地傳承下來,值得我們仔細思索品味。
四、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界的物質,原本是獨立的,然而中國人卻在三、五千年前就將它們精選出來,並且集合成一個彼此有相生相剋關係的模型。這種穩定的關係論,在今日看來,可說是早期的系統論,因為這五角環,每一角都有被生、我生、我剋,及被剋的關係(或能力),缺一角不行。而且這模式可以被套入人體內之五臟關係:肝、心、脾、肺、腎,使得五行學說隨著中國醫學而進入了二十一世紀。
由腎陽虛、肺氣虛、肝火旺,這些辯證的診斷名詞裡,推到木剋土、金剋木等五行規範,可知五行學說對中國醫學理論有相當的影響力。再如經絡系統中之運用,「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母子關係來自五行,所以衍生出補瀉之手法來。五行怎麼來的?何以五臟的功能要循著這既定的模式?心臟學專家很少會認為心臟的功能直接受到肝臟的影響,肝臟學家也不認為自己應該要先學腎臟醫學。根據近代的生理、病理學,五臟就算有關係,也不是如三千年前的五行所架構局限的關係。於是五行學說在現代醫學的舞臺上,似乎失去了表現的著力點,甚至在中國醫學的領域裡也有逐漸淡出的趨勢,似乎研究八字者是應用最徹底的了。
其實五行學說,較之陰陽論更是難能可貴的人生真理。它是由先民觀察物象,由水火陰陽相生又相剋的方式對萬物做歸納,總結而成的模式。原吹風的方位:東、西、南、北四方,加上正中間而成為五方,當五這個數字比四概括更多時,春夏秋冬之外,加上了長夏,五音、五味、五色,都沿用了「五」這個分類數字。幸運的是實質內臟正好也有五個,在不明白各臟器有何生理功能時,,至少五行的關係可以作為借鏡,只是一用下來,經絡也分為陰陽系統與臟腑一氣相通,藥物也歸經,即歸臟腑作用,中國醫學的理論就放在五行的管轄之中,而牢不可分。然而也由於這種管轄皆是概推而來,未必實際如此,所以不採用五行觀來應用中國醫學的針灸或中藥,也是很容易的事。那麼,五行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呢?
五行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
自 然 界 |
方向 | 東 | 南 | 中 | 西 | 北 |
時序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冬 | |
五氣 | 風 | 暑 | 濕 | 燥 | 寒 | |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 |
生化過程 | 生 | 長 | 化 | 收 | 藏 | |
人 體 |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六腑 | 膽 | 小腸 | 胃 | 大腸 | 膀胱 | |
五體 | 筋 | 脈 | 肉 | 皮毛 | 骨 | |
五竅 | 目 | 舌 | 口 | 鼻 | 耳 | |
五志 | 怒 | 喜 | 思 | 憂 | 恐 |
表一 五行歸類簡表
物種有相生的關係,就是一種互助合作的關係,物種的來源是母生子,子又生子,所以家族是倫常關係的起點,也是最能互助合作的地方。相剋則是相反的意見或力量,也是維持團體和諧必然的挫折來源,否則有陽無陰,無法協調,無法成長,對物種反而不利。所以相剋是大自然設計的反作用力,如同神經系統中的抑制機轉,反而比激發機轉重要,才能指導機體在適當的控制下來作息。五行不只有五種物質的代碼,凡奇數者,七、九、十一…以上皆可形成這種生剋穩定的系統。如同生物界的食物鏈,表現出一種相生的循環關係。事實上任何族群也都有天敵或制衡力量,因此,五行圖只是用五這個最小數字(三不可能造成生剋的穩定性),來表達一種觀念,今人可以無限延伸來使用,至於應套在五臟上則可能有些牽強罷!
五、氣功與導引
針灸治療之所以有效,概括來說可能與神經、血液和體液系統有關。近代有人做電場方面的研究,提出穴道的皮膚電阻較低,電傳導性能較好。然而穴道只是體表的定位記號,針刺必須進入體內才能有效傳導,凡做體表測量,只能反映經絡與表皮之間的數據。亦即任何儀器所接收到的訊息,均是來自於訊號波的傳送,屬於電磁波理論中的無線電傳送方式,由波來傳送的。這波來自於何處?只因線條式的經絡,具有和臟腑分類相同的名稱,同名同功,因而推測臟腑的「氣」會反射到體表經絡的走向上。於是針灸-氣-經絡-臟腑,就傳送了中國醫學的古老理論。
當「氣」可以用波來傳送時,氣功就變得更加可信了。因為能量的感傳不必看見傳送的管道,只要發出者和接收者均感覺到,就表示存在。而個人親身的經驗均可感受到大師所發出的功力,或經由自己意念之鍛鍊,也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功力,於是乎另一種新興醫療內容,再度利用口耳相傳的方式(非經由科學家驗證後再推展的),活躍在民間。不依賴儀器(外力),而靠自身的意念來瞭解自己,治療自己,這也是回歸自然或原始的一種方法。事實上再度印證了人類的傳承已有百萬年以上,基因不會消滅,只是一再複製,而且會採取對自身最有利的途徑來保留自己的優良基因。
所有的感覺必須透過意念來闡述,黃帝內經開宗明義就強調了精氣神的重要性。真氣、天氣、榖氣、原氣,這些氣,可說是意念修行的認知結果,在那物質不發達的上古時代,人們的精神面是有相當時間可以來修練的,透過感覺,將隱隱然動的感覺稱為氣,想來也是一種語詞學方面的歸納。在今日,雖經由前人世代的努力,可以量化很多事物,也可以很精準地分析或解剖或創造許多事物,但是模糊學仍然是科技的相對觀念!「氣」這一個字,成了模糊學的大老,也成了今人與古人可以相溝通的共有代號。激發意念,人們可以藉著基因的記憶動力飛過千山萬水,飛過時空,進入歷史,只要有基因,回溯前世也就並非不可行。精、氣、神,多麼偉大的概念,這是中國人的文化精髓所在,也唯有中國這個保守且文化久遠的國家,才能有機會一而再地檢視這套學理,而又一而再地肯定這份瑰寶。時間可以證明真理的一以貫之,歷史不是包袱,而是人類智慧的積累。導引是內經以來的保健法則,人應該為自己而活,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駕馭好這個全自動調控的「機器」。運動強身,運動可以活化身體的能量,促進代謝反應,鍛鍊每塊肌肉做更多的事。導引由此觀念而來,並非神奇或武功,實不必妄加上神秘的色彩。
六、 結語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不是因其理論與西方思維不同,而是自然的趨勢所烘焙而成的。首先其思維十分貼切於人的本質,其次歷經數千年的保守採用,久而成精,也成奇深。今日之人如能對中國醫學的哲學觀有深一層的認識,將可再次將其提昇到日常生活中來,配合對人體由內在的親切認識,古「法」今用,渾然天成,此法仍如一貫之真理,歷經滄海桑田,人類終將拾回自我。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