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吞嚥困難

高齡醫學復健系列   認識吞嚥困難

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及高齡醫學中心 印製

設計製作: 張妙鄉、鍾玉梅、詹瑞棋

一、正常的吞嚥過程

正常的吞嚥是包括主動和反射的動作,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口腔準備階段:能辨識到食物接近嘴巴,感覺到食物在口中,然後將食物在口中攪拌及咀嚼,並將食物的黏稠度降低至適當的程度以準備吞嚥。

2、口腔階段:舌頭開始把食團往後移動至舌根,準備啟動吞嚥反射。

3、咽部階段:吞嚥反射被啟動,食團移動至咽部,此時喉部上提,會厭軟骨蓋住氣管、聲帶閉合以保護氣管避免食物掉入。

4、食道階段:食道蠕動帶著食團慢慢進入胃部。

二、什麼是吞嚥障礙

簡單的說就是「食物由口腔送到胃部的移動過程發生困難」,還包括準備吞嚥時,所有行為上、感覺上及動作上的困難,例如:當美味的食物放在眼前時,卻無法意識到自己即將要進食,或無法辨認食物,或沒有產生對食物應有的一些生理反應,如唾液增加以利咀嚼嚥食。嚴重或長期吞嚥障礙,易導致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而有生命危險。

三、吞嚥障礙的對象

從新生兒到老年人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問題,原因可能是先天異常、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受損、構造缺陷、鼻頭頸部接受放射治療後、失智、老化及心因性問題…等。可能是突然發生,如腦血管病變所致,或是隨著時間慢慢惡化,如一些退化性疾病、認知功能損傷、惡性腫瘤…等造成。

四、症狀

出現一個或多個症狀:無法辨識食物;難以將食物放置於口中;無法控制口中的食物或唾液;在吞嚥的前、中、後發生咳嗽;經常在用餐將結束或結束後不久咳嗽;反覆性肺炎;不明原因造成體重減輕;發音時有咯咯的濕濡聲;用餐中或結束後,咽部或胸腔分泌物增加;自己感覺到吞嚥有困難。

五、併發症

肺炎、營養不良或是脫水。

六、評估方法

常見的有床邊或臨床檢查、電視螢光攝影檢查(吞嚥攝影)、電視內視鏡檢查

七、處理方式

    非口腔餵食:當吞嚥發生困難或不安全時通常醫生會先採用非口腔餵食,通常就是利用一些方法來餵食無法從口腔攝取營養及水分的病人,較常見的有鼻胃餵食、胃造口術,這些餵食方法都可能為暫時性的,且任何時候都可以去除。

    鼻胃管餵食:是放置一個管子,經由鼻子、咽部以及食道進入胃部,通常是暫時性解決口腔進食的問題,當個案在三到四個月後仍有吞嚥障礙,通常會改用其他較永久的方法。

    胃造口術:是利用一般外科手術、或在局部麻醉下,經皮的方式在腹部開一個開口,然後放一個管子通向胃,這個方法可以解決長期嚴重的吞嚥異常,因為它去除了鼻胃管對鼻腔及咽部刺激的風險。

    吞嚥治療:不管是由口腔餵食或非口腔餵食,當吞嚥不順利時都可以尋求吞嚥的治療,吞嚥治療通常是由語言治療師來執行,語言治療師會先對個案做吞嚥評估,確認個案吞嚥的嚴重程度、哪幾個階段有問題、什麼樣質地的食物對個案較安全,然後針對個案的情形給予一些策略,如口腔和舌頭的按摩、口腔和舌頭的運動、溫度刺激、改變頭部或身體的姿勢、改變食物的質地和其他吞嚥的手法…等。

八、結論

    品嚐美食對每一個人來說是一件很自然又愉快的事情,然而當生病時吃東西就變得如此的困難,吞嚥困難的程度每個人的差異性很大,家人都希望個案能盡快由口腔進食,但在安全的考量下,還是建議先尋求復健醫療團隊的專業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可以由口進食。

九、吞嚥治療的團隊:

   復健醫學部門、耳鼻喉科部門、腸胃科、放射線部、營養師…等。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