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2018歐洲兒童牙醫學會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純文字貼上

2018歐洲兒童牙醫學會

口腔醫學部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王敏靜

 

關鍵字: 歐洲兒童牙醫學會,瑞士,盧加諾、牙髓發炎、細胞研究

摘要:

  此次赴瑞士盧加諾參加兩年一度的歐洲兒童牙醫學會報告一直以來在陽明大學所做的牙髓細胞,及後續去年度院內計畫研究,其結果包括: 1. 波特蘭水泥透過促進調控miR-146a誘發人類牙周韌帶細胞分化2. 牙髓及牙周細胞在發炎時的分化情形。此次的會議中除報告職所做的之前研究之外,也和其他國家研究學者分享他們牙髓治療研究,以獲取最新的知識。此外,這次也持續和英國Sheffield 大學的Zoe Marshman,Helen Rodd教授團隊討論後續將他們對青少年的牙科恐懼治療翻譯成中文的合作計畫。

 

一、目的

  1. 由於臺北榮總身為國際首選醫療機構,兒童牙科及牙髓病科同仁每天都會面對許多全臺灣齲齒最嚴重的患童外,也會遇到許多因為外傷或牙中阜而導致年輕牙齒早期壞死的狀況。另外,由於現在所流行的牙髓治療還在發展階段。因此希望藉由此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報告職之前的牙髓研究,及和國外學者交流這方面的經驗。 
  2. 牙中阜有高達40%的牙髓壞死機會。臨床上牙髓壞死在組織學上可能有壞死(necrosis)或凋亡(apoptosis)的不同,而這兩者後續組織再生修復反應相當不同。若此計畫能有結果,期待能在牙髓學上有更精確的臨床診斷,並藉此理解牙髓再生修復反應進而提高牙髓再生術的成功率。我們需此類研究來幫助有高牙中阜盛行率的臺灣兒童,來降低國內醫療負擔,以幫助國內民眾。希望可以以此經驗帶領國內臺灣牙髓研究的趨勢,並建立本院兒童牙科之首屈一指醫學中心的領導地位,增進與其他區域醫院及地方診所之合作。

 

二、過程

  此次在瑞士盧加諾參加兩年一度的歐洲兒童牙醫學會共為期四天,是歐洲兒童牙醫界最重要的會議,此次會議的意義更為特殊是因為此屆歐洲兒童牙醫學會不是單純的兒童牙醫學會而有合併國際牙科外傷醫學會舉行,所以這次的主題有別於傳統的兒童牙醫學會僅以兒童為目標,這次會議的主題轉向了兒童應該值得擁有有牙髓活性的牙齒,提倡年輕的牙齒在外傷之後不一定要進行傳統的根管治療,完全去除牙髓的活性,可以進行牙髓再生治療保存牙髓的活性跟保留齒質,以增進牙齒的預後。

  在會議期間,第二天就口頭報告職之牙髓研究,在第三天參與後續要合作的英國教授 Zoe Marshman 的演講和她討論後續牙科恐懼研究的中文化計畫。另外,這次會議還提到許多以往沒有著重的部分例如生活品質與牙科疾病之間的連結,奶嘴的使用與牙弓及咬合變形的部分。

 

三、心得

  由於歐洲兒童牙醫學會的參與者是來自歐洲各地,牙科醫師及其他口腔醫療從業人士如公衛學者及口腔衛生師會一同參與會議,讓彼此之間有非常好的交流了解彼此文化及各國醫療照顧背景的機會,例如現今英國是讓非牙醫師而是讓口腔衛生師去家訪患者,來更貼近民眾的生活,這都讓職在此年內多增進了許多之前沒有機會從教科書上或論文上看到的醫療現況,特別是臺灣的齲齒率是遠糟於世界平均的,能和各國來的醫療人員討論各國醫療照護上的執行現況,對職及其他臺灣的醫療人員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增廣見聞的機會,特別是這次也有機會和專攻於牙科部分的心理學大師Tim Newton教授,討論如何用心理學理論來控制臺灣的嚴重蛀牙狀況。可以考慮有別於一般來說在國內牙醫界大多的量性研究,改採質性研究是較合適的。研究是以焦點小組或一對一訪談探討例如小學生他們患者端的想法來控制他們的蛀牙,而非用傳統的醫師端想法來控制蛀牙。而這次報告也有幸可以和許多國際學者交流,和知名教授討論,如認知行為療法的研究學者英國雪菲爾德大學的Zoe Marshman教授,他的研究是關於以往的認知行為療法雖有效但是此一治療方式需要有做另外的心理學訓練的醫療人員才能執行,難以由牙醫師在臨床上直接執行,而他們發展出一套讓患者可以簡易自行回家閱讀的認知行為治療手冊來得到牙科恐懼的狀況,此套治療已被他們的團隊研究可行且有長期治療效果。若此方式可以中文化,其臨床實用度應該是相當高,特別是考慮目前臺灣的健保醫療現況,不大可能有心理師參與牙科治療,若能有手冊讓患者自行使用,此方式是相當實際可能執行而非空談的降低牙科恐懼患者的好方法。相當值得引進臺灣,特別是患者多是來自複雜治療需求的臺北榮總,應能有良好的臨床成效。

  這次職的報告是一直在進行的牙髓研究。希冀能夠透過細胞生物學的角度更加了解牙髓的狀態、牙髓發炎及修復機制,來使後續牙髓再生術的治療成功率也能隨之提升。或者更能對整體牙髓治療學都能有更深的了解。職會對此有如此高的興趣是由於亞洲人有中間阜(central cusp, dens evaginatus, DE)的比率比起西方人來得高,咬合干擾造成中間阜斷裂,配合差強人意的口腔衛生習慣與高齲齒率,使國人常有牙根尚未發育成熟的年輕恆齒,因為牙髓病症須接受牙髓治療。這些牙根未發育完成的牙齒,根壁薄且根冠比不佳,預後通常不理想,容易發生牙根斷裂。因此,本次研究的發展是很有機會讓國內民眾直接受益。另一方面,這些患者多是青少年,以宏觀的公衛角度、考量健康不平等(health inequality)的原則,青少年的損失更須被填補,青少年族群的福祉需要被重視與強化。

 

四、建議事項(包括改進作法)

  由於在這樣的國際會議上,應該是個各國牙醫師與學者交流的好機會,但臺灣的醫師多著重於傳統臨床治療而疏於研究部分,我們之後應要培養後進對臨床與研究並進,鼓勵臨床與研究相輔相成的訓練。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