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石牌的歷史與風土民情

石牌的歷史與風土民情

人體試驗委員會 俞佳吟

  每天經過石牌捷運站,站前碑文:「奉憲分府曾批斷東南勢田園歸番管業界」。訴說的又是些甚麼事呢?

 

一、地理位置

  石牌位於臺北市行政區的北投區,範圍大約位在福興、振華、裕民、石牌、文林、建民、榮華里。早期便有原住民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定居於此。凱達格蘭族分為三社: 北投社、唭哩岸社、嗄嘮別社 (今日關渡),而在清治時期唭哩岸社與嗄嘮別社分別併入北投社。隨著明鄭時期的統治與清廷的接收,逐漸有漢人來台開墾定居。漳泉地區的先人移民主要居於北投平原,而山區主要以泉州安溪移民為主。

 

二、清治管轄

  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施琅(1621-1696)擊敗明鄭王朝,鄭克塽(1670-1707)投降,清朝設立一府三縣,分別為:台灣府、台灣縣、鳳山縣及諸羅縣。到了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虎尾溪為界,以北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廳。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增設澎湖廳,形成四縣二廳的局面。

  西元1870年台灣府淡水同知澎湖通判陳培桂纂輯「淡水廳志」,記錄淡水廳一帶的自然環境與風土民情。淡水廳志記載:「淡水廳位於竹塹之南嵌社與福州閩安鎮遙對。廳治背山面海,東至九芎林;西至香山;南至虎頭山;北至鳳山崎;西南至大甲溪,為彰化界;北至三貂之遠望坑二百三十五里,為噶瑪蘭界。」位置相當於今天的新竹。文中更提到「南北各港可通大舶者四:曰鹿耳門、曰旗後、曰滬尾、曰雞籠。鹿耳門近已沙淤,海舶僅寄於四草湖;旗後夾兩山,中通一線,守易固。惟滬尾、雞籠均隸淡水,地廣而饒,物品繁富。」顯示淡水廳在當時的重要性。

 

三、石牌由來

  本地為原住民耕墾,清康熙年間漢人逐漸來台開墾,漢番間的衝突逐漸增加。到了雍、乾年間,漳州人賴、魏、謝三姓來此墾闢,漢人仗著人數優勢,時常侵占原住民土地,引起事端。乾隆十至十三年(西元1745~1748年),江西南昌人曾日瑛擔任台灣府淡水廳同知,於漢番地區交界處,立一石碑為界,想要以此杜絕漢人與原住民間的紛爭。石碑為觀音山之安山岩,上刻「奉憲分府曾批斷東勢田南勢園歸番管業界」,明確訂出漢番的活動範圍。早先石牌地區原來的舊地名為唭哩岸,但在石碑建立後,石碑轉音成石牌,石牌發展迅速,名聲也蓋過了唭哩岸,於是便用石牌這個名稱取代,直到日治時期修建鐵路,其中一站以唭哩岸為名,才使這個地名重出江湖。淡水廳志也提到:「淡水開墾,自奇里岸始。」也證明了淡水廳一帶的開墾便是從石牌、唭哩岸開始。碑文「憲」即省政府,「分府曾批斷」即台灣府淡水廳同知曾日瑛自己下達公文命令,「東勢田南勢園」勢為方向之意,即石碑所立之東方為漢人的耕田,南方為原住民打獵的園,雙方都不得越界之意。

 

四、鄉土民情

  清朝時期,漢人來北投開墾主要以農業為主。早期榮總舊地名為五人公,便是有五人合力開墾而得名。雍正、乾隆年間,開鑿七星墩圳、八仙圳與唭哩岸圳等水利設施灌溉農作。其中八仙圳與清水圳連接海口與市街(今立農街、義理街一帶),除了灌溉也扮演著運輸的角色。因耕作的緣故,信仰方面最著名的為「慈生宮」(原址位於現今吉利公園),又名「五穀先帝廟」,供奉神農大帝。明永曆 23 年(西元1669年),福建泉州府同安、漳州府龍溪兩縣先民移民,合力建廟,以保佑五榖豐收,由此可以證明唭哩岸地方是昔日臺北地區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之一。除了農業之外,農民在農閒之餘也另外發展礦業為副業。唭哩岸石源自唭哩岸山(包含今陽明大學校區),以砂頁岩互層為主,密度小且耐燒,適合作為造窯和煙囪的材料。開採後的唭哩岸岩經由水圳由內陸運至港口。只是隨著河口的淤積、農礦業的式微,此景已不復存在。

 

五、鐵路轉捷運

  除了以水圳為對外運輸的交通,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人修建清代的鐵路支線,建立淡水線鐵路,以加速淡水港的物資運送,此鐵路為台灣第一條鐵路支線。西元1988年根據鐵路路線建立台北捷運淡水線,也是台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轉型為捷運的路線。

  石牌見證了北台灣淡水地區的開墾,從過去的漢番衝突到今日的欣欣向榮,從過去鄉間田埂到今日大廈林立,不免有滄海桑田之嘆。生活在今日現代便利生活的同時也要緬懷過去先民蓽路藍縷所奠定今日繁榮的基礎。

 

 

參考資料

北投區公所

http://btdo.gov.taipei/np.asp?ctNode=4559&mp=124081

臺北榮民總醫院數位院史館-歷史文獻

http://history.vghtpe.gov.tw/portal_e9.php?button_num=e9

林興仁,劉如桐,林佛國主修,盛清沂總纂,《台北縣志》,台北縣文獻委員會, 1985 年。

連橫,台灣通史,1985年

石牌站解說牌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