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2018亞洲抗失智症學會年會(2018 ASAD conference)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2018亞洲抗失智症學會年會(2018 ASAD conference)

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科主任 蔡佳芬

摘要(含關鍵字)

  在失智症臨床治療相關領域,ASAD國際會議涵蓋了許多主題,包括病因學研究、風險研究、基因、新藥試驗以及分子生物領域發現、個案照顧與政策等,是目前亞洲在研究失智症上,十分重要且著名之國際協會。ASAD每年均有定期世界性與區域性會議,每次會議均有世界各地學者與會,領導學術界依實證醫學與學理嘗試探討失智症相關醫療。本院照顧失智個案的數量上,為臺北市之首。並於本年度獲選為臺北市失智共照中心,承辦失智社區據點。然而臨床上也發現,這些病患通常同時也有許多的共病讓我們整體的醫療更加棘手困難。因此如何增進照護失智症的能力,對我們而言,變成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次會議除了探討各國在失智症上的研究發展外,在與會當中,更有一個session 專門討論紐澳地區原住民在失智症表現上的特異性以及治療個別化。反觀臺灣,在原住民失智症以及其他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對來說仍需要政府多加支持。

關鍵字: ASAD, 2018

 

一、目的

  根據聯合國報告,亞洲地區在未來幾十年內都是全球老人增加最多,老化最迅速的地區,其中臺灣更是在老化指數以及撫養指數領先許多國家。失智症人數隨老化速度急速上升,成為國家級健康議題,臺灣亦已經頒布國家級失智症政策綱領,期能因應此一銀髮海嘯。亞洲抗失智症學會(Asian Society Against Dementia, ASAD)作為亞洲抗失智症聯盟學術組織,旨於探討包括失智症與老人心理健康相關議題。ASAD每年均有定期世界性與區域性會議,每次會議均有世界各地學者與會,領導學術屆依實證醫學與學理嘗試探討失智症相關醫療。本院照顧失智個案的數量上,為臺北市之首。並於本年度獲選為臺北市失智共照中心,承辦失智社區據點。然而臨床上也發現,這些病患通常同時也有許多的共病讓我們整體的醫療更加棘手困難。分享本院治療經驗與優勢,增加本院在亞洲各國的曝光率是很重要的。此行目的在於發表與學習,希望能夠學習最新的觀念與知識,應用在院內研究與治療。也希望能認識更多亞洲友人,尤其是南向政策相關的國家。申請人目前擔任臺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臺北榮總失智症社區據點主持人。本院神經醫學中心傅中玲教授則為ASAD之執行理事。希望能結合各界之力,繼續提昇臺灣在國際學術以及組織的影響力。

 

二、過程

  進到墨爾本城市立即可以感受到這個宜居城市的美與自由,第一天參加會議時,可以感受到大會在地點的選擇上的巧思,會議地點設於交通方便的大道上,位於墨爾本市著名的亞拉河旁邊,優美的風景,讓整個開會的過程更加自在,深深可以體會大會的用心,而且無論從城內旅館或是郊區旅館前往開會地點均十分便利。第一天的Welcome reception附有精美的茶點,能一邊享受墨爾本道地且美味的食材,更能在令人放鬆的場域下,一邊欣賞窗外風景,一邊與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分享不論是學術或生活上的總總,有別於過去參加幾次以飯店內部為主的welcome reception,此地讓各國人士更能放下緊張的氣氛,輕鬆交談,彷彿是多年未見的友人,在一次巧妙的安排之下,再次重逢,欣喜之情,不言而喻。此次會議可是在會議室的安排也極具巧思,同一個空間裡,在Keynote speech時便將空間全部打開,在個別session時利用隔間將空間一分為二,善用空間的巧思,不論在臺灣或是在世界各國,都能瞧見。海報設置區也設在提供下午茶點及飲料的地方,讓與會各國的人士能夠在此匯集,交流彼此的心得。在幾杯熱咖啡下,圍坐在圓桌邊,大家進行著圓桌會議般的討論,彷彿置身於古歐洲的氛圍,簡單又不沉重的氣氛,讓年輕學子們更能自在地吸收新知,並與資深學者們討論。每天各式各樣的主題,讓人在結束一天的行程後,立刻期待隔天的到來,抑是此次大會最具巧思的安排之一。

 

三、心得

  或許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或是其他原因,來參加會議的人數較往常為少,然後大會的氣氛與專業度,卻不因此而有絲毫減低,反之各國的學者在此會議中的演講與發表都極為精湛,每一分一秒都值得我們學習。本院在照顧失智病患的數量上,相較於其他醫學中心,可以說是數一數二,在照顧品質也讓許多他院醫師及家屬所青睞。然而臨床上也發現,隨著平均壽命提高,這些病患通常同時也有許多的共病,讓我們整體的醫療更加棘手困難。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此類病患只會逐漸聚集到醫學中心,因此如何增加本院治療經驗與優勢,變的極為重要;也只有這樣,才能再繼續朝卓越之路更邁進一步。

  失智老人在家暴及受虐上鮮少被提及,過往臺灣的學會演講時,也少著墨於此類研究及統整,此次很榮幸的可以聽到關於這樣的主題的探討。在過程中,學者用澳洲婦女研究的資料舉例,受害者有近百分之五為年紀在七十至七十五歲的年長者,這樣的數據讓人看了怵目驚心,老年受虐的比例遠遠比我們想像中來的高,學者也在過程中闡述了相關的歷史與法律,其中提到的一個例子,那些受虐者到最後甚至願意容忍,並認為被虐待或被施以暴力是「正常」的,聽到這樣的一段故事,讓會場中的觀眾,都不禁嘆了一口氣,眼角也略為泛紅。過程當中也提及了身為經常會遇到類似情況的醫療專業人員,我們應該如何協助、處理這樣的問題。當面對的是加害者時,就精神醫療以及現有的醫療資源,我們該如何面對。或許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完全杜絕這樣醜惡的行為出現,但卻可以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就如同2017年修訂的醫師誓言中提到的「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MY PATIENT will be my first consideration…I WILL MAINTAIN the utmost respect for human life…」。

  臺灣,身處於南島文化起源之地,原住民的多元性、豐富的歷史,一直都是我們的驕傲,也正因為此,對於原住民族的健康更是需要我們重視,於此,相關的重要研究或許也是未來我們能與太平洋沿岸各國分享的重要資產,更是讓我們可以將腳步邁進全世界的重要「軟實力」。而在此次會議中,有一段重要的時間,是專門探討紐澳當地原住民及失智症之關係,會議當中討論到毛利人在失智症臨床症狀的表現,以及流行病學等相關因子,正好與我們政府對於原住民的重視理念,以及希望的健康促進,不謀而合。

  每次大會中,主要張貼的壁報題目是「Caregiv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n Alzheimer’s medication in Taiwan」,這樣的主題主要討論在照顧失智者的過程中,照顧者願意支付多少金錢,也正反應出臺灣失智症家屬的困境,面對失智症患者逐漸地老化退化,在照顧上也越來越困難,加上人口的老化,也逐漸出現老年照顧者照顧老年患者的窘迫困境,在我們的壁報中,有討論到某些失智症症狀及社會因子極可能影響到照顧者願意付出的成本,結果或許需要更多證據再加以佐證,但應證了目前社會上,面對失智症時,人力、金錢、資源、時間等如何分配與運用是家屬與醫療團隊不斷在討論的一大課題。此次會議,經由擔任執行理事的傅中玲教授推薦,申請人獲得亞洲失智症協會邀請加入該會網路公關小組,日後將參與國際協會之運作。未來我們仍舊需要多努力,除了與歐美學者合作外,在亞太區更應與日韓合作,增加國家在學術舞台上的發言權以及能見度。

 

四、 建議事項

  原住民議題在國外也是很熱門,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其失智後出現的症狀,像是幻聽妄想內容以及種類,與一般民眾仍有不同。吾人過去一個橫斷性研究也初步發現,原住民相較於漢人會比較容易得到失智症,惟人數過少且仍有不少cofounding factor。紐澳這類計畫皆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從量表的開發到後續的治療,均發展出一套不同的診斷及照護模式。臺灣既是南島文化的發源地,政府應當投注更多資源以對於我們自己的原住民有更多的了解。藉由此資料我們或能與南太平洋友邦以及南向國家有更多的合作以及醫學上討論。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