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第十八屆國際兒童神經腫瘤大會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1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diatric Neuro-Oncology

第十八屆國際兒童神經腫瘤大會

神經醫學中心兒童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李宜燕

 

摘要

  1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diatric Neuro-Oncology (ISPNO),國際兒童神經腫瘤大會於二0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三日在美國丹佛舉行。聚集了全世界的兒童神經腫瘤專家,與會的專家包括基礎研究學者、神經腫瘤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神經病理科醫師、心理醫師、放射診斷科醫師、復健科醫師,以及護理師;共有五十二個國家參與,一千兩百多篇投稿。滿滿四天的會議都是從一大清早七點由早餐會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六點。非常充實的內容,雖然身心疲憊,但也收獲很多。會中包含兒童腦瘤的各個面向,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都一一提到,內容紮實而豐富。免疫療法還是大熱門的題材。今年七月才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18),使用改造小兒麻痺病毒來治療腦瘤的實驗結果很吸引我的注意。對日後照顧病人以及臨床學術研究上,有很大的幫助。非常感謝榮陽卓越計畫,以及醫院、和科內師長給我這個機會去參加這個會議。

關鍵字兒童腦瘤、神經腫瘤、神經外科

 


 

一、目的:

  腦瘤是兒童癌症中固態腫瘤(solid tumor) 的第一位,為僅次於白血病的兒童殺手。本院兒童腦瘤團隊是國內兒童神經腫瘤治療、照護之首選醫院,提供高品質及個人化的醫療,病童的存活率也是全國第一。兒童中線高惡性膠質細胞瘤(Pediatric midline high grade glioma)是預後最差的腦瘤,病人平均存活率只有一年多。國際兒童神經腫瘤大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diatric Neuro-Oncology, ISPNO是全球最大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國際兒童神經腫瘤會議,全球這方面的專家都會齊聚一堂,共襄盛舉。我的臨床專長是兒童腦瘤的藥物治療,參與此國際會議,發表本團隊率先使用免疫療法在兒童惡性膠質瘤復發時的治療成果,發現檢查點抑制劑 (Pembrolizumab, Anti-PD1)出現在兒童身上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間質性肺炎;治療效果則需要更多病例佐證。希望能藉由此次會議增加本院兒童腦瘤團隊的國際能見度,及尋求國際合作機會,更透過國際交流,增進專業知識,造福病人。

 

二、過程:

  六月二十九號早上搭乘長榮航空公司的航班到達舊金山機場,經過四個小時的等待轉機時間,再從舊金山機場轉機到科羅拉多的丹佛市。到會場附近的飯店已經是傍晚的時間了。第二天清晨七點sunrise sections 會議就開始了,我是去參加病理分類的部分,今年的重點在低惡性度的腦瘤,包括 Low grade glioma, 以及會造成seizes 的腫瘤,如Ganglioglioma,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urs (DNET),  和Astrocytoma。一開始的第一個keynote speaker 就是我的偶像Dr. Roger Packer。他是一個非常資深的兒童腦瘤專家,也是這個領域的大師;他跟我一樣是由兒童神經科跨領域到腦瘤這一塊。他先簡單的介紹兒童腦瘤的治療歷史及發展歷程,以及未來面對分子診斷醫學的進步,身為兒童神經腫瘤科醫師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還對最近幾年比較有突破性的結果做了一個摘要的報告。

  今年最主要的是低惡性度的膠質瘤分子的分類有新的研究發現,針對某些低惡性度腫瘤,如果基因是BRAF V600E mutated 的話,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效果不錯,可是標靶藥物的價錢昂貴,而且何時可以停藥?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下午是其他少見的胚胎腫瘤,包括Pineoblastoma, Embryonal tumo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 (ETMR) , 還有liquid biopsy 等,使用sequencing, genomic 角度來做研究。下午的主題另外一個重點是生活品質的部分,因為現在腦瘤治療越來越進步,病人可以存活下來。對兒童而言,治療後的認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經過非常積極的治療,這些治療好的病人在長大成人以後,大部分都沒有辦法自己照顧自己,甚至得到一個工作機會來養活自己,這也是身為神經腫瘤科醫師所要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同時間探討的主題還有室管膜瘤 (Ependymoma),目前這種腫瘤的分子分析也是有很大的突破。生殖細胞瘤的部分,目前歐美國家聯合起來,收集標本,做進一步的基因以及分子層次的分析;同樣的在顱咽管瘤的部分,也做了基因分子的分析,甚至比較大人的顱咽管瘤和小朋友的顱咽管瘤molecular上有什麼差別;還有利用影像上的進展,來做腫瘤基因上的檢測。第一天的內容就如此充實廣泛,更加期待第二天的來臨。

  第二天的會議又是早上七點鐘就開始,內容包括Preclinical models, Drug discovery, Early phase trials, Neurosurgery, ATRT, DIPG/Diffuse midline glioma和 High grade glioma。最受矚目的就是杜克大學用小兒麻痺病毒改良,打入腦內治療復發膠質母細胞瘤,以及Anti-GD2的CAR-T治療DIPG在老鼠身上有效。第二天的晚上,報名參加Gala dinner, 跟其他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專家一起聊聊天,增進感情。我之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的老師們,都有來參加會議,我也一一跟他們問安聊天,報告現在工作的情形。

  第三天的會議包括了Neurofibromatosis, Radiation oncology(重點在proton beam), Medulloblastoma clinical/basic research和Immune therapy做結尾。

 

三、 心得:

  1. 分子診斷(Molecular Diagnosis)在治療上已經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從病人-單一個人,到新藥臨床試驗的設計上,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 (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進步,技術越來越普級,價錢越來越便宜,得到結果的時間也越來越迅速,像美國這種經費比較充裕的國家,病理的診斷,都會用基因的診斷以輔助。目前很多生技公司,都有推出他們的產品,幫助醫生做診斷,以及精準醫療的基因檢查。分子診斷的角色還是會越來越重要;分子診斷對醫療最大的衝擊是在除了診斷上,日漸取代傳統顯微鏡及特殊染色;對治療而言,逐漸增加、日新月異、不停上市的標靶藥物,對癌症醫療的價錢逐漸提高。對醫療的供給和接受者,如醫院以及民眾,都會是越來越大的負擔。
  2. 腦瘤病理診斷進入分子時代: 德國在四、五年前已經開始做了數百位病童,平均一位病人花費為2500歐元。包括: RNA sequencing、 Exome sequencing、Low cov.WGS、850K methylation、Gene expression。整個流程叫INFORM Workflow,在28天可以得到結果;藉由分子診斷發現與原診斷不相同的情況,改變診斷後,也改變治療方式,或者使用再復發的病人身上,病人因此得益。現在他們進入第二個階段,INFORM2, 將會以新藥的臨床試驗為主。
  3. 從2010年開始,隨著髓母細胞瘤的分子分類有了長足的突破,前幾次的會議的重點都是在髓母細胞瘤身上。這一次第一天的重點是在低惡性度的膠質細胞瘤(Low grade gliomas),也把它做了分群;然後又發現B R A F V600E inhibitor  是可以成功的治療低惡性度的膠質細胞瘤,即使在高惡性度的膠膠質瘤,也是可以有機會用同樣的標靶藥物治療的。
  4. 這次會議還聽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方式,改進單一細胞sequencing :Drop sequence. 因為腫瘤都是異質性的 (heterogeneity),因此要拿腫瘤的每一顆單獨的細胞拿來做分析,這樣可以不需要太多的標本就可以做到,不過這種方法要除去其他種細胞的干擾,才能得到可靠的結果。下面這個圖可以看到它可以把腫瘤細胞以及其他的細胞可以分開來。可以看到同一個腫瘤裡面,對藥物的不同反應。
  5. 免疫療法在兒童腦瘤的新進展:
    第四級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腦幹腫瘤,都在免疫療法上有新的突破。
    復發的膠質母細胞瘤利用小兒麻痺病毒基因改良後注入腫瘤細胞,經過基因改造的小兒麻痺病毒只會在癌細胞內複製,基因改造的病毒釋放毒素殺死癌細胞。接受治療的患者腫瘤未再長大。一般膠質母細胞瘤的病患接受化療對照組是11.3個月,接受實驗的61名患者平均存活12.5個月。(NEJM 2018, 379,150-61))
    而腦幹腫瘤,在老鼠的動物模式中,使用Anti-GD2 CAR Tcells有驚人的效果。(Nature Medicine 2018,572-579)
    另外髓母細胞瘤 (Medulloblastoma),在分子診斷有突破之後,San Jude’s兒童癌症醫院開始嘗試使用分子診斷的方式來治療不同分群的病人,而不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相當意外的是,最後存活率的結果目前看起來,並沒有明顯的高於傳統的治療。
  6. 這次的會議讓我學到,病理的診斷光用型態來診斷腦瘤已經是過去式,目前即是顯微鏡下看起來是第二級的星狀細胞瘤,但是如果他的基因是IDH wild-type的話那麼他的表現也會如惡性膠質細胞瘤(Glioblastoma)一樣,需要更積極的治療。在這一方面我們國內的診斷還要再加強,光靠免疫染色的方法診斷腦瘤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再加上慢慢地看到了精準醫學的曙光,要做精準醫學,分子的診斷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方面我們需要努力趕上世界的腳步。

 

四、建議事項(包括改進作法)

  1. 本院身為一級醫學中心,癌症病人會越來越多,目前各種癌症的分子基因診斷都是如火如荼的在進行,目前使用最多的應該是肺癌,有非常多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對於目前已上市的新藥物,本院病理科應該都可以提供檢測的方式,供臨床醫師選擇使用,雖然健保的給付有限,我相信病人也會願意自費做這些檢查。
  2. 單一細胞DNA的分析( Single cell sequence) 應該是目前研究癌症上的利器。
  3. 自從長庚體系有質子刀(proton beam)之後,亞洲,包括中國大陸、新加坡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為大宗,兒童腦瘤的病人,不少都慕名前往林口長庚做質子治療,兒童腦瘤做質子治療的病人,已佔長庚國際醫療中心的第一名。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