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2018世界食道疾病會議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2018世界食道疾病會議

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徐博奎

摘要

世界食道疾病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在食道疾病領域是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學會,其會議”世界食道疾病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2014溫哥華,2016新加坡,職均參加並發表研究成果,今年2018在維也納舉行,許多針對食道癌治療的新觀念,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都會在這大會率先發表,因此,期待能在今年的會議上,吸收新知,應用於國內病人,以增進食道癌病人福祉;同時,亦準備發表本院食道癌影像分析成果.感謝榮陽卓越人才培育計畫支持,對食道癌研究是莫大鼓勵.

 

關鍵字: 食道癌, 維也納, 世界食道疾病學會

 

一、目的

  世界食道疾病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在食道疾病領域是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學會,其會議”世界食道疾病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2014溫哥華,2016新加坡,職均參加並發表研究成果,今年2018在維也納舉行,許多針對食道癌治療的新觀念,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都會在這大會率先發表,因此,期待能在今年的會議上,吸收新知,應用於國內病人,以增進食道癌病人福祉;同時,亦準備發表本院食道癌影像分析成果.

 

二、過程

  因為對食道癌的濃厚興趣,近年參加許多國際食道相關會議,一方面發表臺灣研究成果,一方面也與世界其他專家交流討論,交換彼此經驗.此次發表的結果是利用人工智慧分析正子影像,對於組織學型態不同的食道癌進行分類,目的在於找出功能性影像與組織病理之間關聯,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影像分析,研究指出有希望看到肉眼無法辨識特徵,因此近一年來與人工智慧工程師合作,致力此方面探索.

  本次會議過程順利,維也納住宿鄰近維也納大學,開會方便,周邊交通便利住宿餐飲機能完善,見到許多國外朋友,臺灣方面也有臺灣大學醫院,長庚醫院,高雄醫學院,彰基醫院,亞東醫院等多人參加.

 

三、心得

  世界食道疾病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由日本人發起,涵蓋良性惡性疾病,引領食道癌診治上的觀念,近年來,食道癌的臨床研究多由日本及歐洲地區領頭,日本以手術精緻化聞名,加上日本許多關於鱗狀上皮癌的臨床試驗;而歐洲亦有許多關於腺癌為主的臨床試驗,規模都非常可觀,這次會議中,於食道癌的討論重點如以下所述:

第一天:

  上中段食道癌以鱗狀上皮癌為主,研究方向由日本醫師引領,在video session中,幾乎全部在討論展示左側喉返神經淋巴清除,彷彿不做這個等於在食道癌手術中沒穿衣服不能見人一樣,非日本的醫師有八成會說:我是向日本人學習的.可見日本食道癌研究夠強悍,以外科技術領到全球. Video session中另一亮點是transhiatal mediastinoscopic esophagectomy,這是一種新的開法,據說在日本有越來越多醫生嘗試,感覺像是subxiphoid在肺切除手術的狀況.

  下段主要是食道胃交界腫瘤,這部分以往是依德國人Siewert分類,但新的觀念只要侵犯交界處,且中心在交界處2公分內,就算是食道胃交界腫瘤,某種程度向日本的Nishi分法靠攏,這部分光是分類就夠討論了,在未來的AJCC分期系統,有兩派看法,一是從食道到胃都用一套系統,另一則是將食道胃交界腫瘤獨立分出來,此次會議也邀胃腫瘤醫師(IGCA)分享意見,有趣的是,在食道癌,有淋巴轉移預後就非常差,但在胃癌,即使有6顆淋巴轉移,預後可能不若食道癌N2差,因此分類可能對預後評估甚至治療計劃影響甚大.光分類就講不完了,何況是治療,現在只能說腫瘤主要在那個器官,就開那個器官,食道切除跟胃切除都可被接受,然而全胃切除並非必要,近端胃切除輔以double tract 重建似乎為趨勢.但日本人不一樣,當大家在討論怎麼切的時候,他們企圖告訴你淋巴清除怎麼做,何時該清除縱隔腔淋巴結,一個有趣的數字,看食道侵犯的長度,1-4公分沒有定論;食道侵犯少的,transhiatal approach做上腹腔淋巴清除;食道侵犯多的,需要transthoracic approach做縱膈腔淋巴清除.

  另外有個新的題目是關於食道粘膜下切除(ESD),首先Prof. van Lanschot認為以鱗狀上皮癌而言,M2有3-6%; M3有12-18%淋巴轉移機會,以手術10% mortality來估,他認為M3就該做食道切除而非ESD;但腺癌的話,M3有2%, SM1有10%淋巴轉移機會,因此ESD適用到M3侵犯深度.

第二天:

  臨床試驗大車拼,鱗狀上皮癌而言,有耳熟能詳的CROSS,有JCOG1109(chemo, intense chemo, CRT比較),及NeoRES (chemo and chemorad).在腺癌方面,就多采多姿了,一般認為腺癌的發生率會逐漸上升,這方面東方案例仍少,很難在診治部分有任何領先,CROSS之後有NeoAEGIS (CROSS vs. perioperative chemo (Magic regimen)), FLOT (perioperative chemo, intense chemo (FLOT) vs. standard (ECF)),值得一提的是FLOT已有成功成果,應已是歐洲治療食道腺癌標準,EsoPEC(CROSS vs. FLOT),TOPGEAR (澳洲加拿大的perioperative FLOT vs. perioperative FLOT + rad),以及一個SAKK75/08 (NCT-NCRT +/- cetuximab,結果在PFS, OS沒差,但locoregional recur有差). 這些試驗當然以PFS, OS為主要目標,但次要目標如併發症,生活品質,也很重要,當很強的新輔助治療可以達到很高的病理完全反應比例,可能增加存活;也可能帶來很高的併發症機會,增加轉移復發機會對預後不利.

  另外就是免疫療法大轟炸

• 已完成的Keynote028;Attraction 02;Keynote061, ONO4538,Keynote 180.

• 進行中二線治療Opera,Keynote 181,BGB A317-302.

• 進行中一線治療Checkmate648 • Keynote590.

第三天:

  重點在於新輔助治療後臨床完全反應者,需不需要開刀,這裡產生一些名詞,surgery as needed oesophagectomy (SANO), active surveillance, organ preserving strategy….一樣由Prof. van Lanschot領軍,他的preSANO trial中,用biopsy有31%會誤診residual tumor >10%病人, deep biopsy是17%, deep biopsy+EUS是10%, 另外PET的偽陽性是63%,偽陰性是15%,為了做preSANO trial, 他們很有耐心,手術可以到放射治療結束後12週做,這倒是不錯觀點.這方面類似研究美國有RTOG0246,日本有JCOG0909,加上歐洲SANO trial,很多年之後我們會知道食道癌做完化學放射治療後該不該開!

 

四、 建議事項

此次會議臺灣方面如臺灣大學及長庚醫院均是集體參加,即時討論並能有所共識,在臨床配合或研究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甚至住院醫師一同參加,可提早掌握專業領域脈動,然而此風氣在本院並不盛行,補助上也有所困難,是當前可建議的事項.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