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田野裡的聽-聽後有感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田野裡的聽-聽後有感
 

護理部督導長 廖淑貞

  甫交出質性研究法期末報告,在同學互道開學見的line叮咚聲中,收到班代傳來『田野裡的聽』這則訊息,陽明大學護理系蔣欣欣教授邀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簡美玲教授專題演講,海報上的昭告語『我們要先學會聽,才能進入理解與學習』吸引我前往,太棒了,終於,暑假終於可以喘口氣,放慢腳步,聽一聽軟性的課程好調和一下氣息,尤其在一整個學期質性研究法浸潤之下,對這樣的主題更顯志趣盎然。

  前一晚帶著微微酸楚的紊亂逃離白色巨塔,源自於感嘆追尋SCI與罹癌間的糾葛,隔天一早在山坡上的321跟著簡教授的PPT,邂逅清水江坡上的苗(Hmub),認識貴州苗族特有的遊方文化,透過『深夜敲窗』談情說愛,我暗自在心中一連喊了好幾個『哇!哇!哇! 』,真是大開耳界,三個小時的演講,我側著頭神遊『敲窗社交』的景象,因從未聽聞而帶有一絲神秘的美感,引領想像等待敲窗、敲窗不開窗、踢窗角的情境,不禁油然而生一股微甜的滋味,經由我聽調和我心。剛修完質性研究法正試圖在身處情境中探究知識缺口,構思論文主題的我,經由我聽衍生我問?是什麼樣的機緣讓簡教授選擇這樣特別的田野?而進入田野前又做了什麼準備?在田野裡又發生什麼特別的經歷呢?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簡教授學苗語、看苗書為進入田野做準備,在清水江蹲點一年半的日子,住在苗寨,融入族人的生活,也曾遭遇當地公安逮捕盤問,甚至沒收文件,讓我感受到進入田野、身處田野的酸甜苦辣,做學術研究,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簡教授說到:『在田野裡,蹲著身子在小凳上用鋼筆寫筆記,每畫下一頁、寫上日期,就離回家又進了一步』,顯露研究者身在田野的處遇與心境,映照我的處境,每交完一份報告就向資格考又邁進一步。與談人黃教授則藉由基督幫門徒洗腳的案例,說明研究者在田野裡,透過自我掏空、放棄自己、修鍊自己,他也提到『想聽才會有耳朵、想看才會有眼睛』,簡教授身處田野因聽『深夜敲窗』而有了新(心)耳朵,上學期開始嘗試進入田野,聽終止妊娠婦女的述說,從反覆聽取錄音檔打逐字稿的過程中,感受到為母則強的韌力以及聽者的準備度;熱情的怡君學姊分享自己身處生命末期隱晦議題的田野,察覺身體感(corporeality)與自我辨識(self-identity)的經驗,點出身為護理人即便是進入孰悉的田野,但因著目的變異、角色的轉變,仍須透過事前準備與事後反思,方能增長聽的厚實度;另一位與談人周老師說明在田野裡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身為人類學家必須做到主客分離,客觀忠實記錄異文化的重要性,點醒我在聽的過程、在寫的過程,應保持無我的狀態,客觀中立的進行資料分析。鄭學務長分享他在偏頭痛語言描述的研究中體現『文化與語言的關係』,華人的身體疾病語言蘊含疾病心理感受,映照『深夜敲窗』,是一種文化語言符碼;蔣教授分享參加葡萄牙心理劇研討會在語言障礙下的共談語氣,引出莊子說的聽之以氣。盛夏第一周,感恩蔣老師安排,讓我領受心靈安定的力量,稍稍撫慰浮躁的心。

 

 

:莊子心齋法「顏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顏回問孔子「心齋」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你應該把心裡的念頭集中在一處,不要胡思亂想;等到念頭歸一之後,用「聽」字訣,但不是用耳聽,是用心聽;這還是粗淺的說法,進一步講,也不是用心聽,而是用氣聽;到了這樣境界,耳聽的作用早巳停止了,神和氣兩者合而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氣的本質是虛的,它要等待一件東西來和它相集合,只有「道」這個東西常和太虛之氣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虛一樣,便是心齋。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j6brajp.html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