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一樣「頂好」兩樣情

一樣「頂好」兩樣情

胸腔部呼吸治療科 李曉函呼吸治療師

【前言】

    曾聽他人數次提到「頂好醫院」這稱號,起初不解這個由來,後來才了解原由是從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的縮寫VGH的另一種解讀—「Very Good Hospital」而來,也就是說這是榮總的另一個別稱。民國100年我曾以大學實習生身分於北榮呼吸治療科進行為期半年的臨床重症實習;而於民國102年以PGY(Post-graduated Year)身分考進這熟悉的環境成為臨床新鮮人,對我而言雖然環境相同,但因學生和工作者這兩者的不同身分,而對

這裡的人、事、物有不同的感觸。

【進入臨床前的工作經驗】

    進入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的那年暑假起,即開始於英文補習班打工,工作範疇是學習所有的招生事宜、輔導國高中生、協助行政打雜之務等等,當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獻給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暑假已存到6萬元的收入,這對只知道念書、玩樂的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成就感。起初僅將暑期工讀視為消磨漫漫假期的活動,而後考量私校昂貴的學費,開學後仍繼續補習班的工讀生涯,補習班的工作內容是輔導高三的學弟妹們,當同學遇到課業上的瓶頸時,會提供該問題之解決方向,同時教導不同類組的同學如何準備大考、準備大考之路必定碰上的一些阻礙以及要如何克服等等。因為我願意將課餘時間都撥給工作,隨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輔導到畢業最終大考,補習班也交辦越來越多的差事讓我去負責,期間從帶一群數十位的輔導組組員、輔導近百位學生、帶兩百多位工讀生寒暑假一同招生、站在講台上面對台下五百多位學生宣導上課班務,所擔任的職務已是僅次於我的兩位正職主管而已,雖然這份工作和醫療業看似沒有關係,但這特別的經驗對於日後在工作上待人處事方面的應對有很大的影響。

【想進北榮工作的原因】

    其實北榮對我而言一直都是我心中的第一志願,在這實習過所以熟悉環境與業務是首要原因,次要原因是科裡各位學長姐和樂的工作氣氛、以及各領域跨團隊的互動合作方式和其他我們學生時期實習過的他間醫院相比已是甚好,因在補習班工作五年的經驗,所以我認為將份內工作做好為第一要務,但和同事間相處的氣氛,卻會影響工作的心情,當一個團體內來往之人若能互助合作、相互扶持,如此便可將心力專致於份內工作的精進;也少了許多烏煙瘴氣之事需要勞心費神的應付,那這對我而言就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進入北榮工作的契機】

    大學生活已漸漸進入尾聲,不知不覺已到畢業時節,實習時,晚上回家完成實習老師交代之作業;大四下則白天認真上課和自習溫書準備國考;晚上仍持續著補習班的工作,畢業那年的暑假考到呼吸治療師證照後,當時正值補習班的招生季節,所以即便考到證照,對於當時責任感強烈的我來說,只想先把該年度的招生事宜做完,同時也有留意台北地區的工作機會,於是逐漸減少補習班的工作量,開始認真尋求呼吸治療師的工作職缺,直到該年5月看到臺北榮總呼吸治療科在徵人,心想這既是實習過的熟悉環境,也是我一直以來想工作的地點,就決定來報考!後來經過筆試、口試、面試後如願以正取第一之名錄取上這份工作,家人、朋友及同事們皆為我感到開心,離開補習班這份五年的工作實屬不捨,但進入臨床呼吸治療師這個領域執業是當時我最執念想做的事,我知道這只是進入這個「社會大學」的開始,也許往後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心境,更會有不同的轉念。

    因有過補習班五年的工作經驗,所以在來到榮總後,面對許多的人事問題並不陌生,譬如同事間相處的拿捏、遇到一些因人引起的狀況的處理邏輯以及心態等等,正因以前多少都遇過類似的情境,以致於再度面對時,便能以更冷靜及正向的心態去應對。仔細比較起來,補教業的薪資高、環境單純、人事皆熟悉,雖然繁忙但細心點也不至於出大錯,但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健康」,在補習班因工時長、上下班時間不同於一般上班族,換作輪班作息那等於上了白班加小夜,如此長期下來,錢財雖累積的迅速,但同時也賠了健康以及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這也是想學以致用外想離開補教業的次要原因,雖然薪資不及先前,但每日照護病患都能有些許的成就感,而且正常上下班的作息生活,讓我自覺體力越來越佳,即便值夜班,但只要拿捏好休息時間其實時差還不至於太難調適,而且當一個人作息正常、體力變佳後,工作心情也會越來越好,試想拖著疲憊的身子工作,身心都不舒暢,如何能耐心的面對臨床工作呢。在下班後能被自己運用的時間變多了,可以陪伴家人聊天、和許久未見的朋友小聚,哪怕只是和妹妹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閒聊卻也感到愜意,這些都是我格外珍惜這份工作的原因。

PGY和實習生活的迥異】

    升大四的暑假即進入台北榮總呼吸治療科進行成人及兒科的臨床重症實習,從起初的環境介紹、實習生要操練的各項技術與學理考核到真正跟著臨床老師至重症單位學習,這段時光過得非常充實,雖然每天回家要查很多資料、準備各種主題的報告,但因為以前在學校的所見所聞都僅止於書本,如今能在臨床單位看到各種呼吸器、各類管路耗材零件,並且從維修、原理到真正的臨床應用都讓我很珍惜實習的每一天。

   第一次到重症加護病房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當天臨床老師將噴藥治療技術讓我執行,其中一床是需要隔離的病患,做好隔離措施進去後,撲鼻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藥水味,應該是護理師幫病患換紗布後殘留於空氣中的味道;病床上躺臥著一位使用呼吸器的年長病患,該患者的雙手被約束著;床頭的小播音機不斷有單調且沉悶的佛經,排山倒海的傳入耳膜覆誦再覆誦。儘管在下臨床前已在學校做過各項技術的操作練習與考核、進去該隔離室前也已做過功課,了解到他入院及插管治療的原因、為何需要吸藥治療、以及機器的設定調整等等,但實際接觸後,那些真實的五官感受,對於當時第一次進入重症單位的實習生來說震撼不小,心想那是什麼味道?為何他要聽佛音?住加護病房的病患四肢都需要被約束嗎?接著就在隔天早上老師在分個案時,就告訴我該病患已被懷遠堂的工作人員接走了,心情上又是一擊震撼,雖然心中明白人生無常,但昨日還看到的人今日突然不在的落差感、彷彿告知生命快到盡頭,卻未知何時將畫上句點的感受,即便到現在已非實習生了仍然感受得到。到這裡工作後,那股藥水味、不間斷的佛音時常得以見聞,差別只是病患的不同,我雖已不記得當初實習時該病患的治療過程和吸了什麼藥,但他的病床號碼、外觀、五官感受卻是在我腦中難以忘懷。

    來到北榮工作後,從呼吸治療師的PGY開始訓練起,PGY其實就是銜接我們在學校時期的所學,並將之用於臨床的過程,由一開始跟學長姐一同照顧一個區域,至獨自照顧整個區域,這段過程我一直保持著好奇與興奮的狀態,好奇是因為可以在大醫院見識到許多個案,從每位個案的處置中都能期待學到東西;興奮則是可以持續有新的知識灌注心田,每一次的查房我都很珍惜,因為往往能在醫師查房中學到不少醫療處置的邏輯,有時候當下雖不明白,但身旁的護理師或是專科護理師都能耐心地替我解惑,這也是這份工作不會膩的原因。記得自己第一次獨立的那天接了第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說有新病患要用呼吸器,接下來就照著先前科內學長姊教導的流程開始著手,病患用上呼吸器後看著呼吸器的各式波形駐足良久,接著參考血液氣體值及X光片的報告確認自己呼吸器的設定是否得宜,微調參數後觀察病患的氧合慢慢地上升,對於那日自己獨力完成所有事的小小成就感仍印象深刻。

    PGY第一年和第二年皆要完成各一份個案報告,在當時實習時也要完成兩份個案報告,一份成人、一份小兒,同樣是個案報告,不同的是準備時間以及模式,實習生的個案報告僅是對於學校老師和臨床教師展現這段過程的學習成果;而PGY的這兩份報告皆有參與學會的海報投稿,經過審稿評比才能發表。實習期間第一次準備個案報告時,多半利用課後的時間做,前後足足花了近兩個月,上台報告的前天還睡不著,覺得這是實習的一項大事;如今於前些日子在準備PGY的個案報告時,把以前的資料拿出來檢視,看到自己過往的報告就有「這地方怎麼會這樣打?」、「疾病流程圖應該如此這般修改」等等這類的想法在腦袋打轉,表示實習後到現在的自己對於學理和臨床處置是有成長的。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許多臨床事務也逐漸嫻熟,速度雖提升不少,但我仍持著謹慎仔細的心態執行我的任何一項技術。白天有臨床工作要忙碌,下班後有時PGY要上課、測驗,回家後仍要將當日所見所學再想一遍,或許翻書、或許和同校同學討論,總之PGY和實習的日子皆過的很充實,我也很享受這份充實感,雖然辛苦但能學到新知就是讓我能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

 

    我認為不論在任何環境、做任何事都需持有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進步的原動力;使我忠於自己的職業。前份工作教會我許多事務,雖兩者看似不同領域,但每份工作待人處事之正向邏輯是相似的,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有一顆善良的心,用以面對各種人事物,和大醫院人事相比那補習班就是溫室了,但我不願長期關在溫室裡做小花朵,我想走出來並體驗這社會,我相信即便嚐到人情冷暖,但只要有善良、樂觀、正向的心去應對,起碼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不失自己的真心。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如何選擇這都還得憑著個人的經驗去沉澱思考,為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做最大利益的擇取。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