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模擬訓練在外科教學的應用

模擬訓練在外科教學的應用

外科部兒童外科 錢大維主治醫師

  傳統上,臨床教學以觀察學習為主,在床邊或手術檯上,由較資深醫師指導下進行,或自行練習。學員能學多少,難以控制。如以病人為練習對象,可能增加各種風險,損害病人權益,並引起醫療糾紛。因為有這些的缺失,以模擬教學熟練各種技巧,配合各種程度的課程設計,漸漸成為臨床技術教學的趨勢。模擬訓練也成為教學醫院評鑑的重要項目之一。
技術的成熟可分為三階段(Fitts and Posner's three-stage theory)。在學習新技術時,會經過認知階段 (cognition), 整合階段 (integration), 自動階段(automation)。以外科打結訓練為例,第一階段是一步步的照指示學習持線,手指如何移動等; 第二階段, 經重覆的學習者已可以流暢的完成動作, 但仍需思考手的動作; 第三階段, 學習者已經能不假思索的完成打結, 而且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重要的地方。理想的情況是, 受訓者在模擬訓練中經過足夠的學習,到達第三階段才參與真正的手術。這學習過程,也適用於其他的技能。

  目前外科模擬訓練以各種方法進行,包括人造模型、虛擬實境、動物手術及大體等等。大體因取得困難而受限,且其組織因保存的關係而不適用於外科技術訓練,但在學習解剖方面,仍是重要的方法。以動物作為練習對象,也因動物的權益等倫理問題及高昂的費用而不輕易使用,但這方法仍目前最擬真的手術訓練。人造的模型因安全、方便、可重覆性、可擕性、較便宜、容易獲得等而常用於外科技能訓練,其擬真程度視產品而異,也可自行研發。隨電腦科技的發展, 高階的虛擬實境的訓練工具也漸漸增多,其價格仍然昂貴,而且效果與真實手術仍有明顯差異。

  有研究顯示,使用擬真度不高(價格較低)的訓練箱,也可減少住院醫師在腹腔鏡手術中的錯誤。價格昂貴的訓練設備,雖擬真度較高,但訓練效果並不能與其價格成正比,尤其對初學者。昂貴的設備很難普及化,而且同一機構内擁有的數量有限,能使用的機會及時間也因此受限。

  在手術室外面所練習的技巧,是否真的能帶進手術室而改真正的手術呢?目前的研究顯示,在內視鏡手術的訓練,比傳統的手術有效果。很多報告顯示,用簡單的腹腔鏡訓練箱,可以有效改善受訓者在手術室內的表現。同樣的,對較資深的醫師,專注的練習課程比花更多的時間在手術室中可得到更多的收獲(2),因此模擬手術訓練是有其必要的。

  台北榮總早年為了提升研究風氣,成立了實驗外科,經過歷任部主任的支持,其任務漸漸擴展到教學方面。目前的任務包括了醫學生的實驗外科、核心課程,及住院醫師的技巧訓練。由於受訓學員程度不同,所需的教材也不同。例如剛踏進醫院的醫學生,主要是基礎及臨床知識的相接,學習外科基本的原則(例如無菌技術、外科打結、器械的認識及使用),並引起對外科的興趣。實習醫學生需要基本的臨床技能(例如拆線、縫合、導尿、靜脈注射),住院醫師則依程度學習各種專門技術(例如腹腔鏡手術)。各層次的學習所需的教材及方法依不同程度的學員而設計。

  北榮外科技術訓的課程及材料經過不同階段的發展。例如縫合所需的皮膚材料, 國外雖有產品可供縫合練習,但價格昂貴,所以很少使用。國内早期使用市場上買回來的猪腳做縫合訓練,取得容易,但有衛生問題,也不容易保存,而且猪皮與人皮的彈性及厚度其實也有相當的差異。北榮外科曾使用塑料海棉等自行黏合成人造皮膚,但這些材料因來源不固定,做出的成品也不穩定。近期委托國内廠商生產,才能取得穩定而價格較低的產品。(圖一)

  腹腔鏡訓練則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腹腔鏡訓練常用的訓練的方法:(1)電腦虛擬訓練(simulator training) (2) 以動物手術訓練 (3)模具及訓練箱,各有優缺點,可依學員的程度求及現實狀況配合使用。市面上已有不少教學用的設備,大多是國外進口,費用昂貴。經費足夠的話,這些教具都很有用,但如經費不足時,可依需求自行研發(圖二),如能配合課程的設計,也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北榮外科每年編列教學推廣研究計劃,發展各種課程內容及教材,以求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圖一 皮膚縫合

圖二 自製的腹腔鏡訓練箱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