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上帝旅店的午餐時光

上帝旅店的午餐時光

醫務企管部副技師 陳穆儀

  記得學生時代在「醫學倫理」的課堂上,教授曾經告訴我們:醫院(Hospital)一詞的起源在西方有一個極美好的故事,據說與梵谷的名畫「好心的撒瑪利亞人」有關,其中不僅蘊含了愛人如己的精神,更強調行善不求利益。多年後因緣巧合,我家姊妹三人有幸同於北部一家醫學中心工作,各自在不同崗位上,為所有前來尋求幫助的人們略盡棉薄之力。

  醫院可說是人類一生的縮影,無論生、老、病、死每個時刻都與之息息相關,而身為醫療從業人員,免不了要擔任親朋好友們的健康顧問,舉凡醫療諮詢、協助掛號、陪同看診…,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提供的服務。邇來,父母親在雙雙退休後決定返回國境之南安享天年,惟每三個月會自故鄉北上,接受例行性檢查與追蹤,並領取慢性病處方箋,看完診後召集我們三姊妹一起午餐就此形成慣例。相約在父親喜歡的餐廳吃飯,席間除了閒聊這段時間發生的瑣事,兩老更關心的是外孫(女)們的生活起居、學習狀況,有時還會偶遇癌症化療後返院複診的姑丈,雖然老人家常感嘆:「醫院不是什麼好地方,不希望在這兒與親友相見」,但我常會安慰他:「能自己走進來的,表示健康狀況還好」,久而久之心念一轉,也就比較能夠釋懷了。

  或許因為多年來的工作場域,讓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死亡,然而時至年近半百的今日,雖不敢說對於生命有多透澈的領悟,但一直支持透過「預立遺囑」或「生前告別式」等形式,讓人們對身後事預先做好準備,既可讓親朋好友表達對你即將踏上另一段人生旅程的感懷或獻上祝福,當事人也有機會交代該交代的事,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自己有形及無形的資產,透過道歉、道謝、道別等方式,為自己的人生劃下完美的句點。對父母那一輩人而言,〝死亡〞無疑的是個禁忌話題,但利用每次午餐聚會,不著痕跡地舉一些在醫院中的真實見聞,如:無效醫療徒增患者痛苦、兄弟姊妹沒有人願意簽署同意書、手足間在父母往生後因爭產而對薄公堂…,慢慢地潛移默化,歷經一段時日,他們也願意一點一滴透露自己對此議題的看法。藉此,讓身為子女的我們能漸漸了解父母對於身後事的想法與安排,希望當那天來臨時,能真正做到「生死兩無憾」的境界。

  我們無法預料無常與明天誰會先到,但至聖先師孔子有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惟有勇於正視死亡、努力活在當下,好好珍惜身邊所有愛你及你愛的人,即時去實現懷抱的夢想與願景,才能活出精采人生。感恩父母一生劬勞的養育栽培,身教言教循循善誘,讓我深信彰顯人性的最佳表現是〝愛〞,能盡己所能為從搖籃到墳墓不同階段的人們服務,人過中年、雙親俱在,是莫大的福報,而這上帝旅店的午餐時光更是彌足珍貴。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