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

兒童外科住院醫師  葉奕廷

摘要(含關鍵字)

本次代表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外科參加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Pacific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Surgeons)2017年的年會,舉辦於美國西岸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於5月29日口頭報告獎(PAPS Prize)臨床部分的時段進行口頭論文報告。報告題目為「Enlarging Vascular Stents after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兒童肝移植後放置血管支架之經驗),為一篇簡短的病例序列回溯性研究,討論小於三歲的幼童在接受兒童肝臟移植之後,以血管支架的方式處理門靜脈及肝靜脈的血管併發症之經驗。

 

關鍵字: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

 

 

一、 目的

  本次代表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外科參加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Pacific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Surgeons)2017年的年會,舉辦於美國西岸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本屆也是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第50週年紀念,五十年前(1968年)第一屆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就是在西雅圖西北方離岸的奧卡斯島(Orcas Island),再度回到西雅圖舉辦第50屆會議特別有紀念意義。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於1968年由美國小兒外科醫師Stephen Gans等39位來自環太平洋國家(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國)的小兒外科前輩創立,除了非常嚴肅正式的學術交流之外,也著重會員之間的社交聯誼,目前會員總共來自23個國家,會員人數達530人。

 

二、 過程

  此次第50屆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年會舉辦於西雅圖水岸碼頭邊的Marriot飯店。

  • 5月28日下午:報到、傍晚:接待晚宴
  • 5月29日:

(一)基礎科學口頭報告

(二)兒童創傷及加護病房照顧口頭報告

(三)口頭報告獎(PAPS Prize)基礎科學部分口頭報告

(四)手術錄影帶報告

(五)Gans Lecture(Stephen Gans紀念講座)

(六)口頭報告獎(PAPS Prize)臨床部分口頭報告:本次代表臺北榮總兒童外科進行口頭報告的文章於此時段發表

  • 5月30日:

(一)新生兒部分口頭報告

(二)肝膽系統部分口頭報告

(三)特別講座:音樂與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

  • 5月31日:

(一)胸腔部分口頭報告

(二)手術錄影帶報告

(三)腸胃部分口頭報告

(四)全球聯盟夥伴關係(Global Alliance Partnership)講座

  • 6月1日:

(一)微創手術及機器人手術口頭報告

(二)腫瘤外科口頭報告

(三)兒童泌尿口頭報告

 

三、 心得

  太平洋小兒外科醫學會是環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小兒外科國際性會議,會員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以及日本,而近年來中國參加的狀況十分踴躍,由於中國國內病人數眾多,就算罕見的疾病也很快就能累積一定的病人數量,但是研究方法以及追蹤上仍有待改進。日本雖然出生率低、產檢進步,但是國家級學會的力量大,可以聯合眾家大學醫院建立資料庫,傾全國之力,配合日本人有條不紊、追根究柢的精神,往往能有病人數量夠而且又嚴謹的研究結果。反觀臺灣小兒外科因為出生率下降、產檢進步,病人量無法快速累積,再加上國內醫學中心林立,各踞山頭,缺乏統合性的小兒外科疾病全國資料庫,除了近年來健保資料庫的運用外較少能有證據等級足夠的文章發表。而健保資料庫雖然非常寶貴,但有時受到疾病分類碼錯誤編碼的影響無法反映真實狀況,而且治療的細節通常無法被記錄,也使得資料無法進行更細部因果關係的分析。臺灣小兒外科的新生代應該朝向跨院合作、建立資料庫的方向進行,才能持續產出真正有臨床影響力的研究。

  本次代表臺北榮總兒童外科,在太平洋小兒外科年會中,口頭報告獎(PAPS Prize)臨床部分的時段進行口頭論文報告。報告題目為「Enlarging Vascular Stents after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兒童肝移植後放置血管支架之經驗),為一篇簡短的病例序列回溯性研究,討論小於三歲的幼童在接受兒童肝臟移植之後,萬一發生門靜脈及肝靜脈的血管併發症,以往因為擔心支架置放之後,血管直徑無法隨著兒童成長而增加會造成功能性的狹窄,通常不那麼建議像成人一般進行血管支架的置放,往往會選擇多次的氣球擴張之後,若仍有狹窄狀況再進行支架置放。但本院兒童肝臟移植之後發生門靜脈及肝靜脈狹窄的病例,在小於三歲以下的病人有六位,其中三位在手術當中就進行支架的置放,另外三位在手術後發生狹窄,一位先接受三次氣球擴張術後仍有狹窄復發的狀況,之後接受支架置放,其餘兩位直接接受支架置放。五年追蹤結果,六位病人皆無發生功能性狹窄現象。我們序列以X光片追蹤病人支架最窄處的直徑並進行資料分析後有兩個發現:第一、本來在撐開狹窄處之後呈現沙漏型的支架其腰身慢慢消失,二、不但沒有腰身,而且支架最後的直徑甚至比設計的最大直徑要來得更大,這是文獻上沒有報告過的現象。所以我們認為只要選擇夠大的支架,並且選用自膨式金屬支架(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運用在兒童肝臟移植之後發生的門靜脈或肝靜脈併發症是有效且安全的。本篇口頭報告論文被大會接受刊登於小兒外科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附錄

↑筆者於會場外留影

↑臺灣小兒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念陸醫師口頭報告

↑巴布亞新幾內亞醫師於全球聯盟夥伴關係(Global Alliance Partnership)講座演講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