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肝臟水囊腫

作者:

胃腸科 日期: 2011.05.23


● 肝臟水囊腫,俗稱「水泡」,是一種良性的肝臟疾病

可是,胃腸科醫師經常會在門診病人囗中聽到這樣的講法:「醫師,我得到肝臟腫瘤」。乍聽之下,不由得心驚不己。幸好絕大部分的病人,經過詳細追問之後,都會說出病人本身曾在別的醫院做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被告知有肝臟水囊腫,但是病人往往分不清楚水囊腫與腫瘤有什麼不一樣,非常緊張,馬上又到別的醫院要求再檢查,不但病人自己虛驚一場,醫師也替病人捏一把冷汗,其間所耗費的人力、時間、精神壓力,實在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計算的。因此,希望藉著本篇的介紹,與讀者們溝通一下觀念。

在超音波檢查未發明之前,肝臟水囊腫被認為是一種並不多見的肝臟疾病,第一個文獻報告出現在一八五六年,直到一九五四年也只有大約五百例的病例報告,發生率約在○‧二%左右,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郤以六十歲上下的病人最多見,女性比男性多,有人認為大約差不多是三:一,以肝臟的右葉最為常見。


 

 

隨著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日趨普遍,我們不斷地發現一些細小的肝臟水囊腫,使我們的觀念改變,也使肝臟水囊腫成為最普遍的肝臟良性疾病的其中一種,國內資料顯示,在所有超音波檢查中,肝水囊腫病例之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三左右。



要了解肝臟水囊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首先要了解它的成因,絕大多數的學者研究結果都認為,它是來自胚胎時期肝內膽管的迷異枝,因為發育期間,迷失了方向,未能與正常膽管接合,因而阻塞、增生、而慢慢形成;此點可由大部分的水囊腫壁,都擁有與膽管類似的上皮細胞而得到證明。所以我們對它就不用懼怕了,它就好像人體皮膚上的黑痣一般,不會傷害我們;除非有其他併發症,否則不需要治療。談到肝臟水囊腫的併發症有很多種類,但卻很少發生,包括:發炎、出血、扭曲、壓迫膽管引起阻塞性黃疸,壓迫門靜脈引起門靜脈高血壓症等等,也許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它會不會產生惡性變化,根據目前的文獻報告,沒有跡象顯示它會產生惡性腫瘤,大家可以安心。

●在診斷上

目前仍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為主,電腦斷層檢查費太貴,而且也不比超音波檢查更準確;在超音波檢查下,肝臟水囊腫呈現一個內部無回音結構,水囊壁的表面平滑呈圓形或橢圓形,後壁有回音增強,代表水與肝組織的介面增強現象,水囊的下面有回音加強現象。符合以上標準,就可以診斷為肝臟水囊腫:當然也有不太典型的,所以,鑑別診斷必須常記在心,包括有:因受傷引起的退行性水囊腫,淋巴腺阻塞引起的淋巴性水囊腫,肝內膽管擴張引起的膽管囊腫,遺傳性的多發性水囊腫病等等;當然,也別忘了極罕見的良性及惡性的囊樣腺腫瘤。此外,寄生蟲性的肝臟水囊腫在國外也不罕見,現在國際交通發達,國內的醫師們亦應該注意寄生蟲所致肝臟水囊腫的可能性。

●在治療方面

在一般無症狀的病人是不需要任何治療的,假如發生了任何併發症時,就應該考慮給予病人適當的處理;舉例來說,如得到了感染發炎,可給予抗生素治療或做體外引流術;破裂或出血,甚至壓迫到其他器官時,就需要接受開刀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最好是能整個水囊腫完全拿掉,如果是太大或不可能拿乾淨時,也要儘量切除,然後以電燒或引流等方法處理剩下的部分。最近越來越多文獻報告以各式的硬化劑注入水囊腫中,抑制水囊腫的長大,其中以酒精最為有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綜合而言,肝臟水囊腫的預後都非常良好,併發症產生的機會不大,因此而死亡的機會可以說接近零,大可不必擔心,只要平時跟醫師合作,定期追蹤檢查,萬一有任何變化立刻與醫師聯絡,即與正常人無異。

●結論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累積教訓下,個人感覺到,一位好的醫師醫學理論固然要徹底了解,但如何把醫用的專有詞句,用病人的言語,跟各種不同階層的病人溝通,不引起誤會,也 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舉例來說:「癌」這個字的正確讀音是「ㄧㄢˊ」,但它與發炎的炎同音:肝癌與肝炎,一字之差,相去十萬八千里,我個人的意見,郤情願把「癌」唸成「ㄧㄞˊ」,以示區別,減少在溝通上誤會的發生,同樣,我情願用「肝臟發炎」而不用簡簡單單的「肝炎」,目的亦在此。「肝臟水囊腫」,不錯,它的名字很正確,但郤容易使人想到「肝腫瘤」,雖然,肝腫瘤不一定是惡性的,也有良性的,但如遇病人的理解力較差,或他們從其他報章雜誌上得到一些暗示,穿鑿附會,就很容易引起虛驚一場,我個人比較喜歡用肝臟長水泡這樣的字句跟病人 解釋,我認為這樣或許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人類雖為萬物之靈,但終歸是動物的一種,既然是生物,就免不了生、老、病、死的過程,至少目前是如此,醫學再發達,科學再昌明,也不可能改變此規律,長生不老是我們追求的夢想,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疾病及死亡,才是目前人類追求的真正方向,與其整日擔心疾病及死亡之將至,不如坦然接受生命的安排,處之泰然,畢竟人生是多麼的美好啊!

珍惜有生之年,讓我們共同攜手合作,為創造更美好的下一代來努力奮鬥吧!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