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謝謝你,我的病人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謝謝你,我的病人

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張景智

某天早上查房,帶著一群學生來到病床邊,實習醫學生詳細地報告病患的病情,我們與病人討論治療的方向,答應幫他盡快安排檢查,這時病患連聲道謝,而學妹也立刻回答:謝謝。走出病房,我打趣地問學妹:病患向妳道謝,是因為妳特別幫他快點安排檢查,那妳對他說謝謝的原因是什麼?學妹一時啞口無言,怯懦地答道: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口頭禪吧!大夥哈哈大笑。緊接著我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六、七歲的時候,第一次到巷口雜貨店買一瓶醬油,母親特別叮囑一定要有禮貌,手中拎著錢,想著待會怎樣才算有禮貌的行為,想起老師說:要隨時口中掛著「請、謝謝、對不起」,於是當老闆娘把醬油遞給我,收了錢之後對我說:謝謝,這時我小小的腦袋瓜不停地轉著:到底要回覆「請」、「謝謝」還是「對不起」?幾番思量後,我選了「謝謝」,只見她抬起頭看著我,又對我說了一聲「謝謝」,我也趕緊再回答「謝謝你」,看著她狐疑地看著我,我害羞地拿起醬油轉身跑回家。隔天雜貨店老闆娘遇見母親,笑著說:你兒子真有趣,昨天我們謝來謝去,也不知道在謝什麼!媽媽回家後唸了我一頓:老師沒教你嗎,人家向你道謝,只要說不客氣就好了!哦,原來除了「請、謝謝、對不起」,還有「不客氣」可以用。

隨著年歲漸長,兒時的笑話已不再重演,因為醫師的身分,經常有病患向我們道謝,我們也理所當然回覆「不客氣」,似乎大家尊敬你,有求於你,而你自然的接受這些謝意,不需要覺得任何害羞或者不配。然而,真是如此嗎?年輕的時候,我對於病患特別買禮物送給醫師十分反感,記得母親住院開刀時,特別要我送禮給主刀醫師,當時我不耐煩地回答:醫師幫妳開刀已經有醫院付他薪水,幹嘛去「賄賂」他!母親氣得說:你這孩子真不懂人情世故!這些年來,自己成了主治醫師,有時候病患出院後會送水果禮盒,或者年節時在門診帶些餅乾、禮品,我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將它當作對價關係,因為在我眼中,看到的不再是禮物,而是動機與心意,畢竟醫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買瓶醬油那麼簡單。

有一位癌末的病患,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拚著嬴弱的身軀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門診時她向我表示自己已經疲累不堪,不知還能撐多久!看著這位傷痕累累的母親,我請她將診間外的女兒叫進來,我們一起討論彼此的期待,生命的意義以及醫療的有限,終於女兒同意暫時停止治療,帶母親到沖繩走走。後來這對母女不再出現,直到一年多後,她的女兒獨自提著一瓶酒以及水果禮盒來到門診,她告訴我:母親從沖繩回來不久就過世了,但這趟旅行卻是母女有生以來最親密的時光,也看見母親生病後少見展露笑容,今年清明節掃墓時,她突然想起這瓶沖繩帶回來的酒,是母親生前交待要送我的,於是這瓶遲來一年的梅酒出現在門診,她不斷向我道謝,讓他們母女有機會合好,我心中卻不住地向那已經在天上的阿姨道謝,讓我感受到從天而降暖暖的愛意。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向我們的病患道謝,謝謝他們將身體交給我們照顧,更謝謝他們將憂慮卸下,全心信任這位可能會犯錯,不一定能治好他們,但願意全力以赴,陪伴他們迎接挑戰的醫師。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