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胎兒磁振造影(Fetal MRI)

什麼是胎兒磁振造影?

胎兒磁振造影(Fetal MRI)是⼀種安全、⾮侵⼊性的影像檢查,不同於X 光或電腦斷層,沒有游離輻射,利⽤磁場共振技術在懷孕中後期(通常是第2或第3 孕期)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胎兒的腦部、脊椎、胸腹器官等發育情況,有助於早期診斷、產前諮詢與追蹤。MRI無輻射線,且經全球數⼗年臨床驗證,依照機器對於操作及SAR值(註)的規範條件下,對胎兒及孕婦無已知⾵險。這項檢查已被美國放射學會列為標準項目。
(註)SAR:局部吸收率。指⾝體暴露在電磁波下,任意組織在某特定時間內所吸收的電磁波能量在台北榮總我們⾃2004年開始執⾏胎兒MRI,⾄今超過1,200位孕婦接受這項檢查,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專業團隊⽀援。

為什麼需要做胎兒MRI?

雖然產前超⾳波是目前的第⼀線⼯具,但有些狀況下磁振造影MRI會有更清楚、更深⼊的診斷幫助。

適合做胎兒MRI 的情況:

• 超⾳波懷疑胎兒異常,需要進⼀步確認
• 超⾳波顯⽰異常,但不確定是否合併其他問題
• 超⾳波難以完整檢查(如:胎位不好、⽺⽔過少、孕婦過胖)
• 胎兒為多胞胎,超⾳波難以分辨
• 預定要進⾏胎兒⼿術,需精準規劃前期評估

哪些情況不建議做?

• 懷孕未滿18週:因為胎兒太⼩,空間解析度不⾜
• 嚴重幽閉恐懼症:無法進⼊磁振儀器掃描空間

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

檢查前的準備:

• 避免攝取咖啡因和甜⻝:建議檢查前4⼩時內不要喝咖啡、奶茶或吃甜⻝,因為這些會讓胎兒活動增加,影像就容易模糊。
• 不要穿戴⾦屬:MRI不能帶⾦屬進⼊機器內,當天請避免配戴⽿環、項鍊、⾦屬髮夾等飾品。可以直接穿著無拉鍊和⾦屬的⾐物。
• 填寫同意書:檢查前會請您填寫表格,確認⾝上沒有不適合進⾏MRI的裝置或⾦屬物(例如⼼律調節器、⼈⼯⽿蝸等)。

檢查步驟

• 檢查時間:約35–45分鐘
• 無需使⽤對⽐劑或鎮定劑

當天檢查時:

• 可以躺平或側躺,視情況調整
• 可以聽⾳樂或使⽤芳療放鬆⼼情(也可讓家⼈陪同進⼊)
• ⽿塞保護聽⼒,因MRI會有「咚咚咚」聲響
• 放射師會全程引導並透過對講機與您對話

檢查後怎麼處理?

檢查後的影像會由專任放射科醫師判讀,再與⾼危險妊娠專科、婦產科醫師和相關兒科專科醫師討論,作為進⼀步追蹤或決策的重要參考。

⼩結:胎兒磁振造影在孕期影像中的價值磁振造影是胎兒異常的⾮侵⼊性診斷利器,正確的使⽤,能輔助超⾳波在影像解析度上的限制,提供精確的產前胎兒診斷,或提供更進⼀步的資訊,配合其他診斷資料,憑以採取必要處置。

參考資料

§ 國際婦產科超⾳波學會(ISUOG)於2023年2⽉更新《胎兒磁振造影執⾏指引》https://doi.org/10.1002/uog.26129
§ 美國放射學會(ACR)與⼩兒放射學會(SPR)於2020年更新《胎兒磁振造影安全與最佳執⾏準則》https://gravitas.acr.org/PPTS
§ 圖⽚來源:郭萬祐,沈書慧,李函叡, 醫病共同決策與跨專科會診⼀胎兒磁振造影, II 台兒胎檢⼿冊:周產期安全架構, 2017年台灣愛思唯爾出版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