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醫療新知

吃魚有講究 這三個部位不要吃

發佈日期:
發佈者:CT
類別:醫療新知
點閱數:16054

吃魚有講究 這三個部位不要吃

http://www.epochtimes.com.tw/n173438/%E5%90%83%E9%AD%9A%E6%9C%89%E8%AC%9B%E7%A9%B6-%E9%80%99%E4%B8%89%E5%80%8B%E9%83%A8%E4%BD%8D%E4%B8%8D%E8%A6%81%E5%90%83.html

 

大紀元訊  更新: 2016年07月10日

深海類的大魚,因為壽命比較長加上是食物鏈的頂端,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機率最高其中以鯊魚含汞量最為嚴重。(AFP)

深海類的大魚,因為壽命比較長加上是食物鏈的頂端,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機率最高其中以鯊魚含汞量最為嚴重。(AFP)

【大紀元訊】大家都認為魚肉營養好,主婦們喜歡買魚為家人準備菜餚。但是,環境的污染造成了深海魚也被汞污染。吃魚要避免汞中毒需知道方法,除了避開魚的三個部位之外,買魚還有竅門,喜歡吃魚的人不可不知。 

深海類的大魚,因為壽命比較長加上是食物鏈的頂端,受到重金屬污染的機率最高。長期吃這類魚容易造成身體汞中毒,出現記憶力衰退、過動、過敏或是不孕等問題。
 

不吃大型魚的魚皮、內臟脂肪和魚頭 

重金屬會累積在魚油脂多的部位,所以吃大型的鯊魚、旗魚和鮭魚需避免吃魚皮、內臟脂肪和魚頭等,且攝取要多樣化,不同的魚類輪流吃,分散風險,避免吃進過量汞;深海魚汞污染量高,建議1個月吃1次,每次限量80-100公克。 

前臺灣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曾說,大型魚類是食物鏈頂端,體內極易積累重金屬;所以他不吃鮭魚或是旗魚等大型魚類,寧願吃約巴掌大的鯖魚、竹筴魚或是秋刀魚。 

魚含汞量最高部位排名順序:魚頭 > 魚皮 > 魚肉 > 魚子。魚子加熱後,汞含量會降低,但生魚煮熟後魚腦、魚皮和魚肉內的汞含量並不能隨著加熱而降低。 

汞重金屬會侵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語言和記憶障礙等問題;孕婦吃魚更要謹慎,即使體內的汞含量輕微超標卻能破壞胎兒的神經系統和認知行為,影響孩子將來的智力。

鯊魚、旗魚、石斑以及鰹魚含汞高 

臺北醫學大學抽樣507件深海魚類發現,鯊魚含汞量最為嚴重,高達0.62PPM,其他如旗魚、石斑以及鰹魚汞含量排名前5名。 

另外,臺北榮民總醫院舉辦的「2013國際中毒診斷與救治研習會」中,由該院毒物科醫師吳明玲報告,自2007-2011年「食用魚類造成的汞中毒」研究中,門診的31名患者,其中6名孩童的血汞及髮汞濃度偏高,這6名孩童出現過動症、發展遲緩、說話不清楚、不專心與脾氣暴躁等現象,也幾乎都有過敏性鼻炎問題。這些孩童的家長咸認為吃魚營養又健康,每週平均吃魚5-7次。 

另1名35歲已婚男性結婚多年卻遲遲無法生育,他每週幾乎吃3-4次深海魚,特別是旗魚和鮭魚生魚片,檢查發現他的髮汞高出正常6倍、血汞高出2倍。在國際文獻也曾報告汞與不孕有關。後來這名患者每週改吃1次魚,並勤做促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增加新陳代謝後,檢測他的血汞及髮汞的濃度都減少了。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