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那些人適合接受新式「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治療法?

 

   此新科技在國外實施已有近十年之經驗,而且相當盛行,有朝一日, 可能取代大部份傳統手術法。

但病患必須為下列不適合傳統手術者方可嘗試此新科技。

一、    高齡患者

二、    曾患有心臟病、心臟衰竭者

三、    肺部疾病,如氣喘、慢性肺阻塞等

四、    腎功能退化

五、    腸胃道不順或曾有腹部手術者

六、    麻醉高危險指數者

七、    腦中風

距Juan ·Parodi 醫師於1991年記載全世界人體內第一例後,台北榮總八十八年八月二日由心臟血管外科施俊哲醫師醫師團隊,成功完成國內第一例腹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植入手術(Vanguard II),另於民國九十年成功植入Zenith六例 ,一共完成七例人體試驗手術,共經四年追蹤證實為有效之治療手術後,衛生署終於於九十四年七 月七 日通過為受規範之常規手術(醫院及操作醫師必需取得衛生署核可之執照)。國際間及本院現 行皆由「心臟血管外科」主持, 不但具獨立操作執行能力亦不時協助放射科與介入性心臟內科醫師為病患治療。

按:衛生署 於九十四年七 月七 日通過修正法規定唯有具有操作執照之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能單獨為病患治療,放射科或介入性心臟內科醫師 則必須由具有操作執照之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共同操作下才能執行植入手術。

本院內套膜支架植入手術於九十四年十月起正式成為一般的常規手術。

 

台北榮總的成績

台北榮總目前總共治療病人數目共70人(至2007年 三月)

本院腹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植入手術於九十四年十月起正式成為一般的常規手術。九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全台首例以胸主動脈瘤內內套膜支架治癒,剝離性胸主動脈瘤。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首創以結合傳統繞道及內套膜支架植入手術治癒胸主動脈弓瘤。

目前總共治療病人數目共70人(至2007年三月二十日)分別腹主動脈瘤四十四位,胸主動脈瘤二十六位,且接受內套膜支架血管治療者呈現增加的趨勢且約佔腹主動脈瘤數目的一半,胸主動脈瘤一半以上之人數。胸主動脈瘤僅需單純血管腔內微創手術11人,結合頸部或胸部繞道手術15人。其中以降主動脈或慢性 B 型主動脈剝離佔最多人數.

「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治療法,是否每一患者皆適用?

   並不盡然。此治療法雖不斷的在更新改良中,但仍有一些極限目前尚未克服,且長遠治療結果(如十年或更久)仍待追蹤中。

 

下列一些「不適合此項手術者」:

1.     腎動脈下不到一公分即出現血管瘤

2.     腎動脈下血管瘤向>75°角傾斜或轉彎

3.     腎動脈下血管過寬(>30mm)

4.     腎動脈下血管有嚴重鈣化或過多血栓囤積

5.     雙側通往下肢的動脈亦有血管瘤,角度過寬等病變

    2004至2005年歐美兩大重要動脈瘤治療方式採隨機之臨床研究方式(DREAM and EVAR-1))顯示手術死亡率由4.6-4.7 %至 1.7-1.2%。然而長期存活率分別經二年及四年追蹤結果並無顯著差異,所以目前僅建議適用於年老病患。

 另外此新興手術目前尚存三個主要問題:滲漏、位移及長期耐用性不如傳統手術。而不適合此項手術者 既屬於易出現此後遺症之高危險群,然而血管支架材料及技術仍持續進步中,相信不久將來皆可一一克服。

 

在接受「主動脈瘤內套膜支架」治療法後要注意什麼?

    和一般周邊血管疾病一樣,務必停止吸煙並配合控制其他內科疾病。由於此項技術仍有待追蹤,故一定要配合手術醫師定期回診追蹤檢查(第一年較密集,之後每年一次)。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