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胸主動脈瘤之微創治療

       主動脈瘤的成因以腹部主動脈瘤為例。腹部動脈血管肌肉層細胞退化造成管壁彈性疲乏,使得血管像氣球般向外鼓漲,病情嚴重時易導致血管撐破並造成患者腹內大出血,即使緊急手術,死亡率仍高達五成。通常腹部主動脈血管瘤好發於六十歲以上之高齡病患,男性的罹患機率是女性的四倍,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及抽菸者尤其常見。傳統外科治療腹部主動脈瘤雖然成功率可達九成,但病患必須接受深度麻醉及大型開胸剖腹手術,手術時間長,併發症多,且由於傷口疼痛及排氣不順等因素,使其恢復緩慢,尤其是高齡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氣喘及心臟功能不佳的高危險群患者,對於傳統手術?發症的風險亦相對提高。甚至因為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而無法接受傳統手術的治療。

 當患者主動脈管瘤直徑達到四至六公分時,則有隨時破裂大出血的危險,身上即如背負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如何拆除此可怕的引信,傳統手術開胸剖腹手術創傷大且風險高。 尤其是B型剝離性動脈瘤及主動脈弓部位之動脈瘤高達6-50%死亡率。而即使如風險性較低之腹主動脈瘤亦高於5%之死亡率。

  腹主動脈瘤的病患平均年紀為75歲,相較於傳統手術的高風險:手術傷口大、時間長、恢復慢。四年來,接受腔內微創術式佔腹主動脈瘤病患的71%。而手術30天內死亡率由傳統的10%左右下降至2.5% (包含主動脈瘤破裂緊急手術病例)。術後主要後遺症(包含心臟心肌梗塞、肺炎、傷口感染機率等則由28%下降至3.4%。

  至於胸主動脈瘤受惠於腔內微創術式則佔所有病患的65%,其中包含各式各樣的主動脈疾病。其中又以主動脈剝離的病患為主共佔64%。一般常規手術30天內死亡率約為3%;而因破裂需緊急手術的病患共佔21%,30天內死亡率則由傳統手術 的50%以上降為15.4 %。
 

 

 

 

  胸部主動脈瘤常因必須處理侵範範圍廣泛的病灶外,必須同時面對再次鋸開胸骨及大範圍的胸腹手術部位。所以手術不但依然深具挑戰性且危險性亦居高不下。胸腔支架血管縱然對於不同類型的主動脈病變治療已證明相當有效,然而對應用於治療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部位時,主要的局限為缺乏適當地支架血管近端附著部位,因而無法穩固地固定進而衍生出滲漏、位移及長期耐用性問題,必需加以解決。而本中心近年來不但於技術上屢屢創新,突破並改良傳統大範圍手術方式,進一步由單純的降主動脈支架血管置入治療,發展至今的五大類術式 (見表一、圖五)。

第一大類單純的支架血管微創治療降主動脈病變,傷口最小(只有鼠蹊部約三公分傷口),效果最佳(手術死亡率<1%),恢復快速,然而僅佔所有微創術式的41%。 另外第二至第五大類共59%則必須合併部份傳統術式,稱之為混合型微創手術。例如第二類需混合傳統頸部繞道手術,手術30天內死亡率約3%。 第三及第四類的混合胸部的重建腦部循環的手術,手術死亡率約10%左右,及第五類需混合腹部(Vischeral)血管繞道手術, 手術死亡率約3~5%。 相較於傳統術式主動脈弓的手術死亡率25%,降主動脈5~15%及胸腹主動脈20~76%的高風險皆呈現明顯的下降。(見表二、三)

   其中混合胸部繞道技術更進一步改良為二:不需心肺機輔助,升主動脈束帶(Banding)支架血管得以穩固附著(Landing) (圖六);以及需心肺機輔助降溫以象鼻術式置換主動脈弓,支架血管置入象鼻人工血管內穩固附著(圖七)。不但傷口變小,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性由20-30%降至5%。至今已達成一百五十例以上連續成功的支架血管治療胸主動脈瘤的臨床經驗。無論是病歷數目或手術經驗皆居於台灣各醫學中心的領先地位。該技術已分別受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及Circulational Journal肯定並刊登。不但受邀於各國際性學術會議中演講,並數次於國內及國際舉辦示範教學。

 

 

表一:五大類手術方式(見)

 

類別

術式

第一大類

單純的支架血管微創治療降主動脈病變

第二大類

需混合傳統頸部繞道手術

第三大類

不需心肺機輔助混合胸部的重建腦部循環的手術

第四大類

需心肺機輔助混合胸部的重建腦部循環的手術

第五大類

需混合腹部(Vischeral)血管繞道手術

 

 

表二:五大類手術方式

表三: 胸主動脈瘤侵犯部位與傳統手術之風險係數

 

 

 

侵犯部位機率

死亡率

後遺症

下半身癱瘓

升主動脈

45%

4-10%

 

 

主動脈弓

10%

25%

 

 

降主動脈

55%

5-15%

 

 

胸腹主動脈

10%

20-76 % (1-4%)

62 %

5-15 %

 

 

經由這些技術的創新,不但克服了支架血管微創治療所擔心的滲漏、位移及長期耐用性問題,希望更進一步改良治療胸、腹主動脈瘤的微創方式成為「有效」、「簡捷」而又「安全」的常規新技術。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