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常見問題

Q1 牙痛與牙髓病是否相關?
 

牙痛的情況有很多種,例如吃冷熱食敏感、刷牙敏感、吃甜食敏感,這是牙齒內的牙髓受到刺激發出來的警告訊號。您應及早給牙醫師檢查以找到齲齒或齒質曝露敏感的原因,加以治療。否則過一段時間這樣的症狀可能演變為劇烈的疼痛,很多人的描述是牙齒會一抽一抽的抽痛,或痛到耳根,或痛到頭頂,或令人難以睡眠影響正常生活,此時牙齒已發展到典型的急性牙髓炎。多數人會尋求診治而必須接受根管治療或拔牙。

人牙痛時會自行服用止痛藥、或擦擦碘酒、或塞個藥棉花、或忍耐幾天,心想牙齒竟然不疼了,真好!其實牙齒不痛並不代表牙疾已經好了。此時牙髓多半進入牙髓壞死階段的慢性期,不再對冷熱食物或刷牙感到疼痛,符合了一般人逃避看牙的心理,就暫且不要管它吧!不知道過了多久,偶然牙齒咬東西又有點不太舒服,或是牙齦上長個小突起偶爾滲出一點鹹鹹的液體。此時牙疾已由牙髓壞死轉為牙床骨的破壞,形成根尖周圍尖。此時您看牙醫師時多半也是需要根管治療或是拔牙。

但是慢性根尖周圍炎也有急性發作的時候,運氣好時只是熬夜時牙痛或牙齦局部腫起;運氣不好時發生蜂窩組織炎,半邊的臉腫起來身體感到發燒發冷,細菌感染往身體其他組織擴展,往往需要住院,施打抗生素。

以上的牙痛是牙髓病常見的問題,及早發現問題牙齒可能只需要適當的填補,若是必須根管治療也應及早診治。良好的根管治療可以治癒牙髓病,免除牙痛的威脅,同時免除拔牙的命運。您有以上的任何症狀歡迎和牙醫師聯絡討論。

Q2 請問根管治療的程序為何?
 

根管治療是牙齒因蛀牙、外傷或牙周病導致其內部牙髓組織生病時所從事的治療包括:

  1. 清除牙髓組織(俗稱抽神經)、
  2. 擴大根管系統及
  3. 完成根管充填等步驟。

若牙髓組織生病而未即時接受根管治療或原處置不完整則可能導致疼痛腫脹、根尖區病變、骨髓炎、蜂窩組織炎等連續病灶。

若牙齒經診斷需進行根管治療時,此為保留該牙的唯一治療方式;若無法接受此種治療則終需以拔除牙齒來排除原症狀。

根管治療需一至多次約診,每次治療後可能會出現些微不適包括:牙齒酸軟、難以用該牙進食、發炎、疼痛、感染等情形(因口腔原本就是細菌污染區);若牙齒原已缺損較多,亦可能於治療中發現健康齒質不足而無法保留。此外,治療所用的藥劑、器械及充填物偶爾會造成刺激或留滯於體內。

根管治療完成後大部分臨床症狀均可改善,若病灶已擴及根尖區骨質壞損則需較長追蹤期(六個月至數年)方知是否需手術處 理。根管治療完成後即應考慮牙齒復形或假牙等重建處理以利健康。

Q3 顯微鏡輔助根管治療和傳統根管治療的差異是?
 

看過牙髓病(俗稱抽神經)的人大多知道,根管治療的過程必須照X光片,那是因為根管治療在治療埋在牙床骨內牙根中的根管,有如在探鑽地層內的寶藏,看不見,也不容易。X光片的影像可以幫助牙醫師了解牙根管多長、多彎、多細。蛀牙很久的牙齒可以刺激牙根管內鈣化物堆積,使得牙根管變得比頭髮還細。治療這樣的牙齒,幸運時牙醫師憑著對牙齒解剖的了解與經驗,仍可找到根管,有時就不一定那麼幸運,挖了半天,急白了幾根頭髮仍是找不到根管。如此一來患齒的症狀可能就無法消失,根管治療可能因此失敗,牙齒必須手術或拔除。

近年顯微鏡應用在根管治療上,在歐美國家已成最新的趨勢,專門設計給牙髓病治療的顯微鏡陸續推出。臺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牙髓病科購進牙髓病治療專用顯微鏡,自八十七年二月正式啟用。牙髓病專用手術顯微鏡除了在一般的根管治療幫助尋找鈣化根管、尋找遺漏根管、移除斷裂器械外,也在根尖周圍手術提供很大的助益。根尖周圍手術原本是治療一般根管治療失敗的牙齒,由牙齦處進入牙根尖,處理、切除、填補牙根尖孔。過去的手術往往有看得不夠清楚的遺憾。目前牙髓病專用手術顯微鏡大大開展了牙醫師在牙髓病治療與手術時的視野。看得清楚,才能完成困難的工作。臺北榮民總醫院不惜巨資購買此一設備,正是希望對我們的牙疾患者提供最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一般牙科診所無法處理的困難病例也多會轉診前來。雖然會花費更多看診的時間,只要病人有保留治療牙齒的意願,牙髓病科的同仁都將竭盡心力來為患者的牙齒診治。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