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衛教資源
:::

早產兒的發展需求與出院後追蹤

早產兒的發展需求與出院後追蹤

台北榮總  物理治療師  莊頌音

早產兒的發展是一持續且複雜的過程,會受先天與後天影響。由於早產兒各方面器官成熟度不足,自我調節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早產兒長期處於不當的環境下更易造成發展上的問題,所以照顧者應瞭解其發展上的需求,認識其與環境互動的行為線索,藉由熟悉早產兒的行為線索(註一),照顧者能瞭解早產兒發展上的個別需求,提供合適的環境,並給予適合其需求的發展照護,發揮其優勢能力,使早產兒的發展達最佳化。

早產兒常見的動作問題包括肌肉張力較低及肌力較弱,目前因新生兒醫學的進展使早產造成腦性麻痺的機率大大降低,長大後有嚴重動作障礙問題的早產兒較以往少很多,大部分早產兒日後較容易有的問題包括學習障礙、執行功能及注意力的問題、易疲勞、視覺動作障礙、手眼協調問題、空間思考障礙、語言了解及表達問題、情緒障礙、自我調節及自信心的困難、以及學校表現差等問題。

早產兒出院後應定期讓專業團隊追蹤其發展狀況,以期早期發現問題,並早期給予適當處理;若追蹤結果發現發展狀況漸趨正常,則可拉長兩次追蹤的間距,若無發現任何發展上的問題或障礙,最好能持續追蹤到滿六歲,以確定早產沒有造成就學上的困難或問題,小孩可順利就讀小學。設籍台北市與新北市零到六歲的兒童,透過醫師門診通報後,可運用台北市與新北市早期療育資源,六歲前有三次接受評估服務的機會,到發展遲緩兒童評估中心(包括台北榮總)接受各發展領域全面評估(包括特殊教育評估)。希望經由早期介入,並銜接治療與教育安置,使家庭的功能和兒童的能力都能有最佳的運作與發展。

註一:

在與早產兒相處的過程中, 觀察各種行為出現的情形、時機與可能相關的影響因子, 透過假設與一次改變一個變數的方法作進一步的確認與了解, 建立照護模式。早產兒的行為線索包括統整良好的行為線索和壓力徵兆如下:

統整良好的行為線索:

呼吸規則,膚色粉紅,內臟系統穩定,活動平順,努力縮攏軀幹成彎曲的姿勢,腳會主動尋求支撐,口部有搜尋和吸吮的反應,手/腳交握,手放入口中/抓握/握住,健康統整良好的睡眠(睡得好),眼神發亮,表情噘嘴成要說 “歐”的嘴形,發咕咕聲,嘴巴做出像在說話的動作等行為。

壓力徵兆:

呼吸不規則/型態不佳,膚色非粉紅,內臟系統不穩定(如:腸胃蠕動過快、作嘔、嘔吐等),震顫,驚嚇,抽動,肢體軟弱無力,如溺水般掙扎,經常伸出舌頭,作出拒絕的手勢,常握拳,手/腳僵硬伸直到空中,嘆息,睡不好,煩躁,常打呵欠/噴嚏,咳嗽,打嗝,眼睛無神,眼神飄渺,經常避開刺激。

門診追蹤資訊掛號: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門診,楊翠芬主任,星期二、四下午6診,星期三上午1診。

與治療師約時間:小兒物理治療(兒童運動治療室)電話:(02)28712121轉2924。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