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社會心理相關衛教
:::

特殊兒童的行為改變方法守則

特殊兒童的行為改變方法守則

一、預防勝於治療

(      )安全、溫馨的環境或房間:讓他感到被接納、被愛、尊重,他可以不用“非常”手段引人注意;足夠的空問及少噪音,有助他情緒穩定

(      )環境控制:桌椅的排列(流暢的阻礙),座位的安排(如靠近老師、離開干擾源),可使孩子專心學習,少分心

(      )留意孩子的生理不適或生理轉變狀態

(      )使用合於他能力及吸引他的玩具教材:能專注並快樂的學習會減少問題行為

(      )使用創意、有趣的教法

(      )讓他忙碌有事幹:有事做、有東西玩、不無聊、就少作怪

(      )規律的作息:規律的作息使他知所預期,知所行動,“變動”讓人毛躁、慌亂、過度興奮

(      )預告作息的改變:對固著性強的孩子,生活上的大小改變,要儘早預告,不時提醒,使其對變動有心理準備

(      )和他談心:讓孩子知道我們的喜怒哀樂,和他有心靈上的溝通、夠默契、配合度也高,別以為他什麼都不懂,記住:「把他當人看,他就會表現像個人」

(      )指令要清楚、堅定:對於太長的指令,孩子容易抓不到重點或聽了第一個忘了第二個。“西西唸”只有浪費口水、力氣。堅定的語氣明白的告訴孩子“耍賴沒有用”

(      )多外出:帶不出去結果是“不常出去”,每天除了家就是學校,沒第三個去處,難怪會鬱悶、生氣

(      )多運動:多運動,發洩多餘體力,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也可以減少自我刺激、自慰等行為發生

 

二、行為的增強

找出他的好行為,加強他的好行為

他的好行為有:(列出清單)

想一想,有沒有在固定的情況下發生?

可使用的方法?

(      )口頭的讚美,內心真正的欣賞他:口頭的讚美是最方便的增強方式,多讚美,但切忌濫用。 讚美要表達出讚美者的真心,而且要針對特定的行為來讚美他。氾濫的行為不值錢。針對特定行為來讚美,孩子才知什麼是合適的。(知道努力方向)

(      )多使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讚賞。(例如:擁抱、輕拍)

(      )用喜歡的東西(例如:食物、車車)來增強他的行為:要避免饜足,種類要多變化,不要一次給太多,吃飽了完膩了,就不再是增強物

(      )用喜歡的活動,來增強他的行為

(      )代幣制:選擇幾項待改進的行為,以正面的語氣敘述(如:準時睡覺),配合孩子喜愛的事物(如以上所列的增強物)以及點數的方式,來換取喜愛的獎勵。代幣的兌換可以從一開始的一天一次,一天二次到一星期一次或兩次。注意:代幣制的使用要小心養成孩子事事講條件的習慣,因此當不當行為改善後也要漸漸消退。

想一想,還有其他的好方法嗎?

 

三、不當行為的處理/消弱

找出他不好的行為,試圖消除、減弱它

去探索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及發生的詳細狀況

他不好的行為有:

想一想,有沒有固定發生的情況?

引發的因素?他發脾氣或行為的方式?

最後你如何處理?他的反應?

 

可使用的方法:

(      )教他適當的表達方式

  1. 引導他或教他表達需求
  2. 當他也不能明白找出原因,要與他一起找出他的真正的感覺與需求
  3. 和他一起澄清並辨認常見的幾種情緒。使用問句來澄清。

    如:生理引起的情緒:累、悶、不舒服、煩躁……

    環境或活動引起的情緒:無聊、太過興奮、占有慾望、討厭某個刺激、害怕、不安全感、不能掌握引起的無能感、挫折感

    與人互動中引起的情緒:不被滿足、被拒絕、不被了解

    當然,以上的情境會互相交雜,形成複雜的情緒。有時,當情緒一下子太強烈或太多,或孩子經驗不足,也會使孩子不知所措。此時,他會以不適合的方式表達:生氣、憤怒、大哭、破壞等。

  4. 和他一起找出解決情緒的有效方法

如:無聊的感覺→→找有趣的事做會好一點嗎?

累了→→休息會好一點嗎?

占有慾望→→轉移注意或忍耐或被傾聽會好一點嗎?

★孩子多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表達他的需要,對某些孩子來講“哭鬧”可能比“說出”自己的需要更便捷。教孩子適當表達方式,如:用手指圖片或拉照顧者的手。

★切忌,當孩子用新的方式表達時一定要“有所回應”,當孩子用不適當的老方法表達時,則不予理會。

(      )教他等待

★因為大人無法隨叫隨到,即刻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學會等待。先從教孩子等待二、三秒時間開始,到最後等待一分鐘、二分鐘…等待的結果一定要有所回應。

(      )教他替代行為/提供類似刺激

★提供類似刺激或替代行為,如:以握手代替抓人衣服,以拍打溝通器代替打人,以坐搖椅代替身體晃動,以聽隨身聽代替敲/挖耳朵

(      )讓他知道你的感覺

★“好痛”往往可以止住孩子的攻擊,因為他不同於慣常聽到的“不可以!”或吼叫

(      )忽視法的運用

★對於尋求注意力的行為,必須故意忽視,但當問題行為不再時,必須即刻稱讚其好行為

(      )無聲勝有聲

★對某些孩子,得到的喝斥或勸說太多時,會麻痺沒感覺,你必學會把臉拉下,以面部警示孩子。

(      )告訴他可以做什麼

★我們常吼叫“不可以”,孩子卻不知道什麼是他可以做的事。叫他不可以打人、不如叫他把手放在口袋;叫他不要亂跑,不如叫他把腳放在××地方。

(      )該堅持的就要堅持

★態度堅持,讓孩子知道無法逃避,耍賴無用。並且每一次的態度都一致,孩子就不會心存僥倖。

(      )誇別的孩子好的行為

★孩子彼此模仿比教的有效,且快速。誇別的孩子有時反而省力有效。

(      )日常生活的事(如吃飯、刷牙)及常出沒的地方(如廁所)不要用來處罰

★以刷牙處罰小孩咬人,亂咬東西的行為,可能導致孩子不願開口讓人幫忙刷牙;以關廁所來處罰不良行為,可能導致孩子不敢進廁所;以吃某樣東西(孩子不敢吃的菜)為處罰,可能導致孩子更不喜歡那道菜。

 

 

(改編自周淑緞的“行為改變技術用於特殊兒童”)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