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震波碎石術說明書
2011/5/31 上午 11:58:00
(一) 體外震波碎石術之方式與範圍
- 方式:
在靜脈注射止痛藥物下,以放射線定位結石的位置,是利用碎石機釋放震波能量,經過水及身體組織的傳導,將腎臟或輸尿管的結石擊碎,然後隨著小便排出體外。 - 範圍:
a. 結石大於0.5公分以上,具有影像學的證據證明結石。
b. 結石未達0.5公分,但有相關症狀,影像學顯示有腎積水,輸尿管阻塞等情形。
c. 大於2.5公分的腎結石,則採用經皮腎造?取石術,之後如果有殘留的小結石,再用體外震波碎石術補強治療。
(二) 體外震波碎石術之成功率、輸血之可能性
- 成功率:
依結石成份、位置及大小不同,成功率有差異,一般而言結石廓清率在80%~90%之間。 - 輸血可能性:
通常不需輸血,但遇有大出血的情況,仍然有可能需要輸血。
(三) 體外震波碎石術風險/併發症
- 有容易出血體質或使用抗凝血劑(比如heparin, coumadin, aspirin等)的病人,必須告知主治醫師,術前必須接受抽血檢查,以免造成術後嚴重出血。
- 泌尿道感染、敗血症。
- 碎石排出時,可能發生碎石阻塞輸尿管,導致腎水腫及腎絞痛,可能需要實行經皮腎造廔術、輸尿管鏡或開刀手術。
- 碎石無法完全清除,需要分階段或合併其他治療。
- 腎周圍或腎旁尿漏或血腫。
- 因出血而施與必要性的輸血後,可能引發過敏及一些傳染病:如肝炎等。
- 全身偶發性併發症有腦中風、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肺炎、肺栓塞、肺擴張不全、深部靜脈栓塞、敗血症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患者如有下情形,則發生上述併發症之比率比正常人高:年紀大、慢性內科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抽煙、酗酒、免疫不全體質。
- 在手術中給予之藥物,均不排除發生藥物過敏的可能。
(四) 不實施體外震波碎石術之可能後果
如果不實施體外震波碎石術,可能因結石阻塞或感染引起敗血症,或血尿及疼痛。長期尿路阻塞者會影響腎臟功能,引起阻塞性腎病變。
(五) 其他可替代之治療方式
- 腎結石:可使用經皮腎造?取石術
- 輸尿管結石:輸尿管內視鏡碎石手術
- 傳統開刀方法
(六) 預期手術後,可能出現之暫時或永久症狀
- 疼痛
- 尿路感染及發燒
- 血尿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