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急重症兒童的守護者北榮寫下台灣最小換肝紀錄

時間:2019-06-28 14:48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蕭照平

出生12天的張小弟因為罹患罕見疾病造成肝衰竭,唯一救命的方式就是肝臟移植,但因為新生兒的身體很小且捐肝者又是大人,因此,體積大小以及血管吻合度上就成為醫療團隊的考驗。救治張小弟的北榮醫療團隊克服技術困難,不僅順利救治張小弟也寫下台灣年紀最小的換肝紀錄。領導團隊的北榮兒童外科主任劉君恕不居功,強調救人就是醫師天職。

甫出生就肝衰竭 罹患罕病新生兒血鐵沉積症

蛋糕的滋味不陌生,但眼前這一個,張媽媽一定是記憶深刻。因為張媽媽出生25天的小朋友,才剛完成肝臟活體移植手術,而且是台灣年紀最小的換肝手術紀錄。張媽媽說:『(原音)很開心,因為這是他重生,而且昨天是他滿第2個月這樣,所以其實真的還蠻開心,他現在這樣其實還蠻健康的。』

張小弟被確診為罕見的新生兒血鐵沉積症(Neonatal Hemochromatosis),這疾病主要是媽媽的子宮對胎兒肝細胞出現抗體反應,不僅破壞了胎兒肝臟,也進一步造成體內鐵質沉積,使張小弟一出生就肝衰竭,治療方式只有一種就是換肝救命。張媽媽沒多想,只想把懷胎十月的張小弟救回來。她說:『(原音)擔心層面真的很多,但是能夠救他,還是我們的...,我們就是只想要把他救活。』

3.8公斤的張小弟,手術後在小小的肚子上留下Y字形疤痕,而肚子裡則有媽媽捐給他的左葉肝臟,醫療團隊歷經9小時的手術,事後看來是雲淡風輕,但手術前可是花了很多準備。

手術難度等級高 裁剪縫可要分毫不差

好比一開始誰來捐肝就是問題。身材魁梧的張爸爸自告奮勇,但馬上就被醫療團隊打回票,因為張爸爸的肝肯定放不進小肚子裡。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外科主任劉君恕說:『(原音)那時候爸爸也要捐。他看起來很壯,我跟他說不要啦,捐的話肚子放不進去。可是媽媽還在坐月子,我跟媽媽說,你如果要救這小朋友,爸爸捐失敗率有8成以上,這樣沒有意義,媽媽聽完我解釋後,爸爸聽完掉眼淚,媽媽沒有掉眼淚,媽媽說她出來捐。』

確定由個子嬌小的媽媽捐肝後,醫療團隊沒閒著,一邊安排術前各項檢查,一邊構思如何進行難度很高的肝臟減積手術。劉君恕說:『(原音)媽媽要捐贈的評估,初步電腦斷層,我們可以看到媽媽捐左側葉,厚度大約是4.9公分,小朋友肚子大約是4.6公分,所以我預估這應該放得進去,但這不是只有放進去的問題,還有大小,大概做法就拿左側葉,這邊不會太厚但體積太大,所以我們會有大量減積左側葉。』

肝臟移植本來就是難度很高的手術,換成新生兒,難度又加一級。因為除了肝臟體積要修剪外,肝臟上的大小血管更要對正接好,為了吻合度還要縫得分毫不差,而且新生兒手術,只要有一點點出血,血壓就會往下掉,讓手術難度等級又往上跳。劉君恕說:『(原音)小朋友如果不做這樣大的開口,等等要接的肝靜脈可能會容易狹窄,我們量一下大小,大概剪成2公分大,這是最最困難部分之一,就是靜脈如何做得很漂亮。』

寫下台灣最小換肝紀錄不居功 劉君恕自許救人是天職

歷時9小時的手術,醫療團隊順利地把張媽媽身上的肝接到張小弟的身體裡,不過由於肺部狀況還沒解除,術後還掛了6天的呼吸器,但原本奄奄一息的張小弟終於回到穩定狀態,1個月後已經是活力很好的新生兒。

隨著張小弟康復出院,也為張家人寫下生命中難以忘記的故事,不過,這僅是醫療人員平常的工作日常。寫下台灣年紀最小活體肝臟移植紀錄的劉君恕,臉上沒有太多喜悅,只是平靜地把成功光環,歸功給成大醫院的術前照顧以及院內跨科部的醫療團隊,他說,醫生的工作本來就是救人,同時,也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醫療人員努力的醫療成果。

卸下白袍回到辦公室的劉君恕,擺在門邊的電腦還開著,螢幕上顯示著患者的X光資料片,他一邊跟記者解說手術,一邊說著正安排要去越南協助換肝的手術行程,忙碌的生活只為了搶救更多小生命,無非希望他們也能跟張家人一樣,品嚐到生日蛋糕的滋味。

來源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5511

來源https://cnews.com.tw/003190522a04/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