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兒童電氣生理學檢查與電氣燒灼術

兒童電氣生理學檢查與電氣燒灼術

 

      隨著越來越多的病童被發現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因此心律不整的評估與治療在兒童時期變得十分重要。尤其是那些同時合併先天性心臟病,或接受手術矯正後的病童,因為有更高的發生率,所以更值得特別的注意與評估。

      心律不整可分為心律過速(頻脈)及心律過緩(徐脈)兩種。其中心律過速有50%~60% 在一歲之前曾經發作過,而大部份都會在前三至四月時發作。心律過速可能會出現心悸、暈眩、呼吸急促、胸痛、胸悶、臉色蒼白、疲倦和抽筋等症狀。但是其中有少數的病童並不會產生任何症狀,而此類病人通常是在無意之間被發現的。心律過速主要分為心室上頻脈與心室性頻脈兩大類,其中又以心室上頻脈較為常見。而心室上頻脈的種類則包括:

1.房室迴旋頻脈(沃爾夫-帕金森-懷特症候群)、

2.房室結迴旋頻脈、

3.異位性心房頻脈、

4.心房撲動、

5.心房顫動、

6.竇房結迴旋頻脈、

7.異位性房室結頻脈等。

      有些頻脈會同時合併一些先天性心臟病,例如:艾伯斯坦異常、心室中膈缺損、心肌病變、主動脈狹窄、心房中膈缺損、主動脈窄縮、法洛氏四合症與三尖瓣閉鎖等。而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冰水敷臉法、憋氣嘔吐法、壓眼球、壓頸法、倒立法、抗心律不整藥物、心外電擊整律術、經食道超速電刺激等。

      造成心律過緩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合併先天性心臟病─L型大血管轉位、心內膜墊缺損、艾伯斯坦異常或紅斑性狼瘡的母親)及後天性(白喉感染、寄生蟲感染、心內膜炎、心臟腫瘤、心臟手術)兩大類。而臨床症狀則可能會有暈眩、嘔吐、腦部缺氧、神智不清、疲倦、呼吸急促及抽筋等。一般心律過緩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竇房結傳導阻斷、房室結傳導阻斷及分支束傳導阻斷等。心律調節器裝置的適應症隨著年紀、心跳速率與心臟結構功能是否正常而有不同。例如嬰兒心跳小於每分鐘55次,孩童小於每分鐘45次,而較大孩童小於每分鐘40次時。至於心律調節器置入的方法,包括經靜脈置入與利用手術方式由心包膜上置入兩種方法,而其中一般較小的孩童使用外科手術置入較為安全。

      如果傳統的治療方法無效時,目前有一種新的治療方式,即所謂的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與電氣燒灼術:先利用電氣生理學檢查來找出心律不整的機轉與原因,之後再利用燒灼導管,藉著電磁高頻波產生的熱能,將不正常的傳導徑路或病灶燒掉,這就是所謂的電氣燒灼術,如此能夠一勞永逸地治癒心律不整的毛病。而其中電氣生理學檢查的適應症,包括:

(1)有曾產生心臟性猝死的病史、

(2)不明原因的暈眩、

(3)反覆性的頻脈發作、

(4)心室性頻脈、

(5)對於藥物治療無效或產生副作用。

      操作方法是利用股靜脈、內頸靜脈及股動脈置入記錄性電極,分別放置於右心房、希氏束、右心室及冠狀竇,來觀察心臟的電生理狀況,以及是否有異常傳導的現象。必要時可以使用電刺激或藥物來誘發或終止心律不整,同時觀察其間心臟內心電圖的變化,便可以準確且快速地診斷心律不整的機轉與原因。至於電氣燒灼術的適應症則包含了:

(1)運動員或從事較高危險性的工作者(如飛機駕駛或卡車司機)。

(2)有暈眩的病史者。

(3)心臟的功能不良者。

(4)二歲以上 (體重大於15kg) 的病童對於藥物治療心律不整的效果不佳。

(5)發作次數頻繁,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者。

      台北榮民總醫院從民國1989年12月至2009年1月份止,總共有306位心律過速的病童接受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與電氣燒灼術。其中男女比為164:142,年齡範圍由2歲到18歲。而心律過速的機轉包含了173位的沃爾夫-帕金森-懷特症候群 (55.4%)、99位的房室結迴旋頻脈(31.7%)、13位的異位性心房頻脈(4.2%)、13位心房撲動(4.2%)及14位的心室頻脈(4.5%)。電氣燒灼術的成功率相當高,平均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當中比較嚴重的併發症,包括有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 (可能是暫時性的,或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心臟穿孔、心包膜積水、栓塞、臂神經叢受損、與氣胸等。不過這些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非常地低 (只有千分之三以下)。事實上電氣燒灼術已經廣泛地在成人及兒童身上被用來治療心律不整,因此電氣生理學檢查與電氣燒灼術是一種很有效、而且安全治療心律不整的方法。

 

 

★ 臺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心臟科 關心您 ★

 

 

 

 

李必昌醫師校閱

修訂日期2023/02/01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